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知行合一"的新型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新型人才是综合型人才,也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转变倒逼职业院校教育与教学的改革。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礼仪课程很容易受到忽视,也鲜少有教师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礼仪课程来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的外在表现。长期以来,礼仪课程被看作专业课程的"附属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礼仪认知缺失。针对以上职业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本文首先分析中国荆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中国荆楚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礼仪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探究礼仪课程教学创新路径,旨在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学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心理教育的基础和主阵地。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若干基本思想: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渗透心理教育的前提;二、教师角色转变是渗透心理教育的保障;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渗透心理教育的核心;四、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心理环境;五、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渗透心理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甘肃民族地区的"中国梦"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甘肃民族地区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明显,推进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实现进程,离不开加强民族地区民族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团结是甘肃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实现前提,发展是甘肃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实现关键,法律是甘肃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实现保障,文化是甘肃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实现载体。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民族地区地处偏远,文化多元,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相对滞后.通过将中国梦融入当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还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增强,从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在树立正确"三观"、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国人民文素养,发挥传统文化的内在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在树立正确"三观"、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国人民文素养,发挥传统文化的内在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图案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文化形态和艺术设计条件的变化,图案设计教育有了不同的名称,从"图案设计"到"商业艺术",从"服装艺术"到"图案设计"再到"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包装",服装表演、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信息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的各种变化要么是真实存在的,要么是并置的,要么是交替出现的,要么是重复的。当我们将这些名称进行系统化时不难发现,每一个名称都代表着一个特定时期特定的图案设计教育形式,并且揭示了思想、方法、课程、实验、改革和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我国图案设计教育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三股势力"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使大学校园认同教育面临挑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理解中国民族关系历史沿革的思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是五个认同教育的理论支撑。本文以新疆高校思政课的地方课程为个案,通过梳理2006年以来发表的关于新疆地方课研究的论文,分析了当前新疆高校思政地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以五个认同为内在逻辑建构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思路,并循此思路重新梳理了新疆地方课的有关教学内容,就构建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思政教师要深入研究多元一体理论与课程内容,将多元一体理论融于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把握多元与一体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口语课堂中大多时候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自主性。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使学生学会一些重要的语言知识,但他们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却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为了改进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将美国教育学家提倡的合作学习法引入到我国的口语课堂教学中。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校教育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项目教学法合理运用作为视觉传达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视觉传达课程专业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将项目教学法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持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本文将进一步对视觉传达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运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各大高校重点研究的工作,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美学为理论基础,将美学思想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真正把“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文章从和谐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师德师风的塑造、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全国两会已经胜利结束。此番跨度长达半个月的两会,是决定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精神化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将对国计民生产生深远影响,而"新老交接""中国梦""机构改革"等10个代表委员热议、百姓密切关注的"热词",让人们聆听到一次民主进程的足音。  相似文献   

13.
佛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与中国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和思辨方式的相互激荡、不断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禅宗。明代董其昌完成了总结禅宗与绘画之间关系的任务,提出"以禅喻画"思想。清初"四僧"受该思想的影响,将"以禅喻画"融入到个人理论、绘画创作中,赋予中国画新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显现出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14.
钱小华  杜伟  任立刚 《民族学刊》2022,13(4):88-94, 140
国家发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作出大力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具体部署。但现有的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组织保障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优才难育”的困境。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需要优化实践路径。一是培养目标定向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在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上坚定师范生爱教、乐教的理想信念,涵养师范生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职业情怀。二是课程体系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养”的师范生课程体系,将“向农性”课程有机融入各个课程模块,强化乡村理解教育,助力师范生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工作。三是实践教学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建立健全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和“双导师”制度,深入实施乡村“田野”体验式研究,培养知行合一、扎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教师。四是协同育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定向学校三方协同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给予师范生专业化、个性化和本土化支持,助力师范生成长为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良师。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渗透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要性。有利于高职院校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可以锻炼"双师型"师资队伍,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分析总结了内蒙古民族大学技术学院在高职办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实施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育有效渗透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推动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的改革措施,最终实现高职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主渠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考核方式创新是提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实效性的核心要素。实践教学的开展和"互联网"等"活力因素"的引入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课堂坚守"与"课下延伸"有机结合,教学实效性和课程亲和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李雅琳 《中国民族博览》2022,(15):119-122+134
当创新创业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为了培养将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将这种“双创”理念融入其中。文章首先介绍了“双创”理念的提出和意义;其次从理论原理和实践探索两方面分析“双创”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再次主张将“双创”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融合发展,并以信息化时代所提倡的“混合式教学”和“金课”建设背景为出发点,探索性地提出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金课”的建设路径为PMA三步式的教学阶段,以及ADOE的教学模式;最后详细分析了本研究九个方面的建设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在许多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如果可以将这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的教育中,将能够有效实现增强下一代文化自信的目标。在高校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一致性,可以作为良好载体进行教育。本文将系统介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特点,根据时代背景和学科要求的必要分析二者相容的方法要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在许多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如果可以将这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的教育中,将能够有效实现增强下一代文化自信的目标。在高校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一致性,可以作为良好载体进行教育。本文将系统介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特点,根据时代背景和学科要求的必要分析二者相容的方法要点。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以及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要想将民族精神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语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民族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