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民族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多民族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建设。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物。各族人民都为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缔造伟大的祖国,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过巨大贡献。加强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一座国家级的民族博物馆,对于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成后的中国民族博物馆,将是国家的和民族文明的标志,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是浓缩记载我国56个民族数千年文明史…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早已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亲密关系。随着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藏传佛教传至祖国其他地区,这不仅增进了各民族在宗教文化上的交往交流交融,而且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历史上,藏传佛教爱国人士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和谐、边疆的稳定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这是一笔价值难以估量的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新文化、创造新生活可资借鉴的宝贵历史遗产。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简称民族古籍)是指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碑刻铭文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经济、医学等领域。民族古籍中以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最具特色。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创制…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各族人民在缔造祖国的历史进程中,都曾作出重大贡献。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己的习俗。他们在各个时期所创造和留存下来的文物,是整个中华民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文物是反映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资料。这些民族文物,能够帮助各族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提高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  相似文献   

5.
编写这样一部书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水乳交融、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无论起源早晚,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交相辉映,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形成了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奠定了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认真研究和整理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我国整个体育事业,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促进各民族间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总结经验 抓住机遇 开创民族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经验,增强做好民族文化工作的责任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正是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组成了璀璨夺目、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从广义上讲,民族文化是指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的文化,也就是中华民族文化。我们这里所讲...  相似文献   

8.
石磊  薛蕾 《民族学刊》2021,12(5):1-9, 106
从政治、文化和经济等维度来看,中华民族始终是连续的超稳定体系,多民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携手共进,这是中华民族自然空间、历史起源、文化发展和媒介叙述共同作用建构的。这些“各美其美”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景象,值得影像媒介去系统化深描。各民族节日影像志以一种深描的方式,从根深蒂固的民族节日文化中,洞察鲜活的中华各民族文化新常态: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各具特色”,少数民族节日中地方文化与官方话语“和而不同”,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嵌入影像叙事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之音”,由此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自信与自觉,建构起丰富的民族形象和文化肌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武显云 《民族学刊》2021,12(7):85-93, 111
跨文化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因传播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而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民族认同、文化认可等方面带来冲击和迷惑。民族高校要重视这些跨文化信息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潜在威胁和跨文化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在外语课堂加强对跨文化信息的解读和鉴别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团结历史和新中国各行各业建设成就的学习宣讲,以此不断增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他们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刘冰,韩任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各具特色的传统婚俗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表现着共同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现就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婚俗文...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族人民都对祖国历史的缔造,做出了各自的重大贡献。经验证明,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前提。当国内民族关系处得好时,国家统一就得到巩固,经济文化就迅速发展。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较好的时代。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统治集团,顺应历史潮流,调整统治政策,对民族问题作了妥当处理,促进了民族和睦团结,为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历  相似文献   

12.
杨露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33-13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发展也备受关注,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艺术既要扎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现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亿多人,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华各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都是古代民族在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演化、发展而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华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振兴中…  相似文献   

14.
八旗制度中的满蒙汉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她是数千年来我国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我们注意到以前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在民族关系史讨论中的各种不同观点。这些争论,不仅仅是有关民族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我国历史上大量存在的民族融合的史实的认识问题。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各民族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接近,日益趋于一致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清代民族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举世瞩目的大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丰碑,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先人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政治智慧。清代民族政策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政治智慧的结晶。对清朝民族政策进行系统研究,具有进一步揭示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和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智慧,以及“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差距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原因,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还存在着某种差距。这种民族差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逐渐拉大的趋势。正确认识与逐步解决这种差距将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就民族差距的特性与成因、正效益与反效益,缩小的途径等问题作以粗浅的探讨,有欠妥之处,望有识之士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17.
这部《中国回族大辞典》是中国回族有史以来最早编纂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辞书。 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即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我国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史学、教育、哲学、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思想,还包括科技成就、文艺创作、文物古迹、民俗民风等等,回族人民的历史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自元  相似文献   

18.
历年人权白皮书表现出,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优质化,实现了从“赋权”到“赋能”的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实践特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法治化水平;以发展促人权,加强少数民族群众的可行能力和实质性自由。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不仅体现出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的现实享有,更意味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具有提升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中国和阿拉伯诸伊斯兰国家展开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随着回回民族的东来,海外珍贵的农业和药材业品种,也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入到我国。这些由回回民族新输入和引进的经济品种,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业和药材业的种类,而且也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开发,起到了重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色资源作为宝贵的革命实践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全方位的助力作用。民族地区红色资源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独具民族地域特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但在一个时期,民族地区红色资源存在生存环境恶劣,开发利用效率低下,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挖掘不足等问题,致使民族地区红色资源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以中华民族多维建构理论为基础,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维度探讨民族地区红色资源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红色+”模式,即“红色+爱国基色”夯实国家认同根基,“红色+绿色”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红色+民族特色”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红色+民族团结底色”构建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