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早期的视觉现代性启蒙中,视觉语言与审美艺术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了视觉现代性的启蒙革新。决澜社是中国现代视觉艺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并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语言成果、锤炼现代艺术精神的学术性社团,在促进美术多元化风格及各种流派的形成,促使视觉语言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民众的视觉现代性启蒙影响深远。决澜社为我们提供了体察中国早期现代视觉经验的基本路径,其活动及经验已成为现代视觉艺术借鉴与反思的基点。  相似文献   

2.
藏族文艺理论阐释体系是参照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的,一向偏重文字传统。但纵观藏族文艺传统,书写文化的辐射面颇为有限,反倒是视觉艺术样式占据更为中心的地位。藏族视觉艺术样式具有连贯性、程式性和统摄性,更易于传播和接受,在藏族民众文化生活中也更为常见。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学术工作却在探索视觉艺术的法度和意涵上几乎无所作为。通过对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中严格遵循的量度规则及技艺特性的呈现,尤其通过对相对统一的量度比例规范及其背后隐伏的时轮、律仪派理解框架的解析,揭示高度程式化的藏族视觉艺术中隐含的法度和规律,进而将其与藏族文艺理论整个传统体系联系起来考察,以揭橥其间所含藏族美学精神之诸面相。  相似文献   

3.
来自社会公益组织或个人的无偿资助是推动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对美国视觉艺术发展和研究的扶持。他们对艺术的资助涉及艺术活动、艺术研究、艺术机构以及艺术家的资助等许多方面,他们专业化、高效率、全方位、多层次的资助体系对美国视觉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的艺术资助机制对我国正在发展的艺术资助事业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建筑学传统美术教育只重感性而忽视理性 ,重直觉而忽视艺术规律的探索的弊端 ,借鉴国外视觉艺术教育的经验 ,把注重美术教学内容的教育和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的教育作为高校建筑学视觉艺术教育的两种艺术教育形式运用到建筑学美术教育中 ,是一个可行的尝试 ,也有利于促进未来艺术教育发展和建立适合时代和国情的美术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化观念对视觉过程的作用分析,探讨传统视觉思维方法,可以揭示传统视觉文化结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视觉审美要求,从而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更好的继承、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艺术作品,让中国传统的视觉文化更耀目的登上世界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6.
西方法治传统是西方法律传统这一大传统中的一个小传统.在西方法律发展中,个人主义、理性主义、民族主义三个因素一直处于西方法律精神的核心地位.这三个因素构成了西方法治的价值观念--民主的理论基础.在西方进入近代历史的过程中,由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的推动,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西方法律传统孕育了这些因素,它们反过来也使西方法律传统区别于世界其他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7.
岩彩艺术(或称现代重彩艺术,它在台湾被称为胶彩画,在日本被冠以日本画,在朝鲜则被称为朝鲜画),主要指使用东方传统壁画(丝绸之路佛教洞窟的岩彩壁画)的技法和岩彩材料,来制作包括架上绘画、壁画和装置等视觉艺术形态,并使用审美和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其古典表现的魅力,开拓其适应当代审美领域仍具有活力的部分,同时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绘画中可以融入的精华部分而发展形成的当代东方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表现的范畴中,视觉艺术作为传统表现手段之一,从美学角度直观地体现出中国文化遗产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另一层面来讲,它亦存在着现代表现形式的特征,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再现或重塑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已消失的有形文化遗产),这种表现形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视觉艺术教育的功能以及功能分类,并分析了视觉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的功能.就视觉艺术审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视觉艺术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视觉艺术审美观念的培养和作品感受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对如何获得视觉艺术审美经验进行了概括,介绍了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两种审美经验的培养方法.从视觉艺术审美自由的含义、精神自由状态、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自由性三个方面诠释了视觉艺术教育的审美自由.最后提出了如何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并强调了提高欣赏、鉴赏、感觉美的能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不同可以归结为许多因素,而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的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从不同的志愿服务传统中形成了不同的志愿服务思想和志愿服务行为,在传统志愿服务主体、志愿服务模式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异,并对当代中西方志愿服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在当代志愿服务发展中,应注意借鉴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中有利于志愿服务发展的因素,推动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欧洲 19世纪末象征主义艺术就是艺术史上西方传统艺术向近现代艺术过渡时期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以其强烈的寓言性、哲理性和与以往不同的视觉经验揭示了西方 19世纪末所特有的悲观主义与快乐主义这两大哲学思潮的社会心理。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西方当代艺术是生成性的,而且它在本性上与视觉文化语境处于相互生成之中。这种相互生成,不仅与存在相关联,更发生在艺术文本的语境里。作为一种反审美的文化,当代艺术的生成与大众视觉文化既趋同又反离,并显明为艺术观念的当下发生及其在视觉文化中的沉淀。作为一种事件,当下发生表明了当代艺术的文本及其偶发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当代艺术产生了与之相关的视觉文化悖论,这也是视觉艺术的当代性与文化的后现代性的突出表征。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其视觉文化悖论主要表征为:艺术日益普及化、通俗化,却越来越难以理喻。同时,艺术看起来既十分“自然”、熟悉,但又显得非常陌生。这种视觉文化悖论是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相互生成的独特体现,同时它也表征了西方当代视觉文化及其存在的根本困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兴起和繁荣。打破了男性垄断艺术生产的历史传统。中国女性艺术家将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中的性别视角引入创作,从艺术形式和观念上不断借鉴和创新,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关注和反思。由于西方女性主义和中国女性解放问题发生的语境不同,中国当代女性艺术针对自身的背景和问题,演绎出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融入了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征的视觉元素和媒介手段。这些作品有力地反映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作为创作主体的女性通过艺术实践改变了长久以来的沉默.并力求建构独立的女性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影像艺术的类型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已进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随之改变,影像艺术在技术和审美的发展中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科学技术为影像的制作、储存和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方法,现代影像已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媒介、表达手段和作品形式。影像艺术致力于利用现代影像作为创作材料,表达艺术观念并进行艺术探索,先后形成了录像、多媒体、网络艺术等类型。影像艺术有深厚的美学基础,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对影像艺术理论有重要的贡献,与传统艺术相比,影像艺术在技术性、现场感、游戏性上有自己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产生、发展的前提、基础、状况,认为中国所谓的现代主义的基础和前提与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基础和背景完全不同,由此决定了中国艺术不应该也不可能走完全相同的西方现代艺术之路,从中国当前的状况来看,还是以"中国当代艺术"或"前卫艺术"指代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艺术家虽然实现了叙述题材的日常化,并且希望通过日常化策略使艺术在更大程度上走向大众,实现艺术的大众性和通俗化,从而祛所谓高雅艺术之魅,但是,实际上,当代西方艺术日常化的历程,在相当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艺术赋魅(返魅)的历程。当代艺术向大众的敞开性,变成了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17.
视觉文化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存在状态,也使艺术形态和审美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对人的精神影响是喜是忧?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毫无疑问,视觉文化的到来已对美术及其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而正视视觉文化与艺术的关系,研究当代美术形态与教育发展趋势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诞生源自人类本能的对立,是对自由的渴望,是对社会制约的妥协。追求神性至上理念使西方艺术在中世纪达到了“天使”的境界,而随着自由主义,特别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西方艺术开始进入了鼓励自我实现而造就的“群魔乱舞”的时代,再无统一性。当今西方艺术虽不会回归由神性统一引导下的“天使时代”,却也不会去破坏社会契约,这种终极妥协之后的艺术可以说是死亡了,或者可以说是重生了。  相似文献   

19.
战后台湾设计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设计艺术学内沉式的概念流变、图像视觉语言分析、视觉传达教育理念变革为内容,探讨和梳理了台湾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由传统的“工艺”、“图案”诸概念逐步迈向现代设计的历史脉络。分别从日据时代“侵略的现代性”、美援时代“西化的现代性”、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与设计实务中的现代性进程三个方面探讨了台湾艺术设计现代性的另类表述。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西方艺术界对西方艺术从现代运动发展到后现代文化的自我批评,简要揭示其现今的处境及“危机”;以西方当代具代表性的学者的言论为内容,概括列出他们对西方艺术未来的思考;再思孔子乐教论关于艺术与自然、个人道德修养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几个可供西方艺术界思考的重点;提出了西方当代美学对孔子乐教在比较及参考方面,应予考虑的几个基本问题;讨论了主要基于孔子本人论乐的美学观点,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可能提供的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