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对水资源的刑法保护是国家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新趋向。我国水资源刑法保护立法集中于附属刑法和《刑法》典的相关规定,但存在着立法理念落后、立法内容不严密、立法技术低下等显著不足。重构我国水资源刑法保护立法,必须更新立法理念,设置以"水资源"为直接保护客体和终极保护目标的刑法规范;充实立法内容,构建打击水资源犯罪行为的立体式刑法规范体系;改进立法技术,建立以"危险犯"为犯罪成立模式的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2.
重点介绍连云港地区的水资源现状,针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结合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对市区水环境污染及污染物的具体来源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为改善该市城区水环境所采取的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利用闸站调水冲污、积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等做法;同时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改善水环境提出要加快治污设施的建设和加大城市水务一体化的改革力度等,强调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科技、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但水资源短缺、耕地逐年减少和城乡差距较大等突出问题,成为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推进所面临的水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凸显。其根本原因在于,城镇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城镇体"自身必须具备的截留、储养、净化和再生水资源的基础能力建设,更缺乏对水资源供给屏障带的认识、保护和修复。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发达地区的水资源屏障带,世代生息在这一地区的人们,经过历史上的磨合,已经与所处生态系统高度适应,他们的文化对水资源的认识、利用和保护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已经在相关"文化生态"单元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得到了验证。换言之,正是民族文化策略,将原本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水资源样态,实现了跨时空重组,进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确保"文化生态"单元内各生命体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宁波市原水管理模式转变的背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原水的需求,宁波进行 了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原水集团,实现了宁波城区水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实现了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供水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问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环境、经济以及社会问题。我国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均占有量低、分布不均以及污染严重。水资源的公共资源属性造成了"公共地悲剧"的结果,水资源使用和保护中强大的外部性是我国水资源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前政绩考核制度下地方官员没有足够的激励保护治理水资源,水资源治理的政府缺位已经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种种原因导致我国水资源问题积重难返。治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可以明确将水资源所有权赋予政府,政府需要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给使用者带来的损失进行赔偿,这样就可以改变政府缺位的现状。完善水资源价格体系,对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引入金融工程,发放水资源使用权证并允许交易,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期货等措施能极大地改善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湿地保护和恢复是"京津冀一体化"中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湿地认知是促进湿地制度政策完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基础。城市居民通常是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受益者,其对湿地的认知决定了湿地保护态度、行为以及从湿地中获取的效益。基于结构式问卷调查北京城区、近郊居民和非本市常住居民,并采用交叉表和卡方检验方法对比分析3组居民湿地基本常识认知度、湿地保护态度和行为。结果发现,3组居民对湿地深层次专业知识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对部分湿地基本常识认知具有显著差异;3组居民对湿地保护态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城区居民愿意保护湿地的人数最多,但仅有14%的居民知道《北京湿地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5%的居民参加过"观鸟"活动;与2014年相比,北京市居民湿地保护认知度有所上升。因此,应加强对公民的湿地知识宣传,提高居民湿地保护意识,建立湿地利用的奖惩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探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意义,提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对策: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建立严格公正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执法和司法体系、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执法检查监督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法系统研究、培养和增强黄河流域内政府民众水资源保护的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当今的治水思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从保护黄河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增加可供水量;加强水资源保护,控制水体污染;统一调度黄河水资源,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河流污染补偿机制,制定中、长期可持续利用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水资源保护的主体及其行为逻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农业水资源产权界定难度很大,大多数农业水资源属于公共池塘资源,具有使用非排他性和消费竞争性,容易产生"拥挤性"使用,造成"公共地悲剧",因此,保护农业水资源必须进行集体合作;然而,由于保护主体多样,每一主体的地位和关注目标不同,在保护水资源中的成本和收益也不相同,从而构成了主体行为动因与逻辑的复杂性;本文从宏观主体-中央政府、中观主体-地方政府、微观主体-农户三个层面分析各自的利益取向和行为逻辑;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保护农业水资源的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际河流共享性的法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河流具有共享性,国际河流的共享不仅有其历史渊源、现实基础,也有其理论及实践依据。国际河流不是"一切人共有的物",其共享的主体应为流域各国;共享的核心在于"共同分享"和"共同保护";共享者一方面享有共同分享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益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共同保护国际河流水资源的义务。流域各国在行使其对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权时,应相互尊重主权,以共同利益原则、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无害利用原则等为指导,加强国际合作,以使国际河流实现最佳和可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宁波城区古建筑具有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样和明显反映时代特征等特点。目前,宁波城区对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古建筑妄加改造;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忽视对古民居的保护;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建设性”、“开发性”破坏以及旅游开发商业气重,缺乏文化特色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宁波城区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应注意对古建筑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协调现代建筑环境与历史环境和对古建筑进行重新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是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 统一体,是水资源价值的真实反映。从水的资源功能属性出发,阐述了水资源价值的来源和形成机制,给出了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内涵和构成。运用能值分析原理,设计了水资源生态 经济价值的能值分析方法。对郑州市2000~2005年的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用能值方法定量分析水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论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水资源保护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充分,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及相关制度的规定相对滞后,缺乏可操作性,法律框架的规范性不强,导致对水资源保护的制度上存在缺陷。有必要从立法、市场保护机制、水权交易制度及侵权保护等几个方面,不断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的理论框架,确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执法理念以及司法实践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盛海辉  陈春火 《源流》2012,(15):74-76
陆丰南临南海,北和陆河县、普宁市交界;东与惠来县接壤;西与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为邻的,是全国著名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陆丰传统文化底蕴和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艺术项目更是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近年来,陆丰市创新思路和理念,着力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保护、挖掘、整理和提高,并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人文陆丰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保护税是对水资源的使用及水资源污染进行的征税,它通过价值机制促使水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水资源保护税的设计取决于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一定能使水资源保护税对企业和消费者的水资源消费行为和污染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其预定的目标。水资源保护税的设计主要从税基、税收主体、征税对象、征税环节、税率、征税手段、纳税期限等方面来实现其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取科学论证的办法,就目前宿州市水系的实际情况,从宿州市的地理位置及城区河流分布入手,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体防洪能力尚未达到规定的要求;防洪工程设施不完善;城区排水能力不足、标准低;城区绿地面积少、水域被侵占等。建设性地提出宿州市城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新对策、新思路:统筹规划、超前建设;保障宿城供水安全;加快防洪泄水工程建设,完善宿城水系,营造水利景观;做好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保持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健全宿城水利设施长久运作管理策略,加强宿城水利的预警与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水是山岳型旅游地重要的构景资源,同时也是维持山地生态平衡、满足旅游业用水的一个基础性资源。山岳型旅游地因其独特的水环境特征,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水环境破坏现象普遍。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二是水资源的污染。根据现存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一些对策.首先确定合理的可用水量;再节约用水和充分利用景区外的水资源;采用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并注意植树造林,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19.
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城镇发展的主要策略:城镇发展容量与自然资源系统相协调;基于生态环境的本底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城镇生态空间优先保护。以昆明大都市区内各城镇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评价计算出区域内各城镇的发展容量,提出"人口-资源"协调策略;通过城镇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从生态稳定、资源承载、环境质量方面提出城镇差异化发展策略;提出昆明市区生态空间优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系统保护态度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大庆市5个城区及4个周边县(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居民对大庆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民对大庆市生态系统保护态度持"有必要"态度的比例达86.7%,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喜欢程度、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熟悉程度以及享受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居民保护态度的显著因素.不同地区受访者对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态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庆周边县居民享受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便利程度是其保护态度的最显著影响因素,而大庆市城区居民保护态度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喜欢程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