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发生的东欧、苏联剧变,意味着作为一种实践的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及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扩张。这使得一些西方学者欢呼雀跃,并欢庆资本主义的胜利;也引发社会主义学者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这些问题也是理论界必须回答的问题。然而许多传统的原则和理论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的需要,也必须进行理论创新。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的最新力作《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正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一种尝试,该书从全球化的角度对当代社会主义所…  相似文献   

2.
孟捷  赵磊 《天府新论》2017,(4):144-159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过多次争论。中国人民大学孟捷教授在其新著《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结合当代中国制度变迁,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核心观点作出了新的理解,在学术界引起不少反响。西南财经大学赵磊教授也撰写了专业书评,与孟捷教授商榷。《天府新论》编辑部于2017年6月9日邀请孟捷教授和赵磊教授在成都对话,围绕生产力一元决定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因、中国当代制度变迁的唯物论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和实践范畴的解读等核心论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孟捷教授与赵磊教授从历史回顾到现实关注,从对具体案例的讨论到对本体论的思考,无论讨论的主题还是在讨论中发表的许多观点,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创新意义。本刊辑录了对话的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文字已经发言者审订。  相似文献   

3.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复杂环境中,如何重新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不仅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课题,而且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客观现实问题。邓小平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资本主义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当代中国认识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 (一)邓小平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通过对当代资 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态势的综合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首先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认识成果基础之上,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更加客观的分析。他说:“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67页。以下引用此书,只注卷次和页码。)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而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产生的各种社会弊病,仍然在严重制约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健康发展。同时,邓小平也清醒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相对稳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无论与自由竞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还是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的列宁主义时代相比较来说的重大新变化,这些无疑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应对挑战中得到坚持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从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高度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予以客观的审视;从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中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给予阶段性定位;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内在统一中预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等多角度的动态透视。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为什么有相对稳定的发展,它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方面有那些变化,这些新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世界工人运动的现状和前景如何?这些问题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因为资本主义本身的变革和工人运动的状况,不仅规定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而且还规定着下一世纪国际社会的状况和未来世界的发展前景,并对社会主义国家目前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强烈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工人运动的状况,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面。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本质上就是工人阶级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而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以来一系列改革的结果。本文即试图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萍 《广西社会科学》2004,(3):F003-F003
《资本主义的终结———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女性主义批判》一书是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凯瑟琳·吉布森与朱莉·格雷汉姆这两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学者共同合作 ,以J.K .吉布森 -格雷汉姆署名 ,于 1999年出版 ,并于 2 0 0 2年被译成中文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重要著作。该书从全新的角度 ,借鉴女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对资本主义进行了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自其诞生之日起 ,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问题 ,并提出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的口号。然而在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之后 ,尤其是 19…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发展学说观察人类社会而得出的合乎历史规律的结论.由于苏东巨变,这一科学结论正受到愈来愈大的挑战.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估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和条件等重要论述作了重新思考,并对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富有新意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毛泽东依据马列主义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 ,对于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并形成了利用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这些变化和特点引起了理论界如何界定当代资本主义的思考与讨论。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马克思的社会资本理论是否含有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2.由当代资本主义全面社会化现象能否得出“社会资本主义阶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赵甲明 《学术探索》2001,3(4):15-18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现历史性的和解,从对抗走向对话、合作与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的表现,有其历史基础和必然性;国家社会职能的强化,使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能够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 ,随着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的创立 ,海外人士便对中国经济特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至今不断。在海外学者的眼中 ,究竟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特区 2 0年的发展历程 ?怎样看待中国经济特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经济特区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海外学者的真知灼见对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长期以来 ,由于我们对海外有关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文献的评价工作重视不够 ,许多很有借鉴作用的文献未能在国内翻译、发表出来。作为中央翻译局当代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艾伦·伍德在她的<新社会主义>一书中对后马克思主义中较有影响的"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New Tnle Socialism,简称NTS)这一思想流派做了批判性的考察.笔者认为,伍德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出发,针对NTS把政治实践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中分离出去的观点,结合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对阶级、意识形态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创造性理解,实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有机对话.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如何看待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提出当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的形成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分析了正在形成的当代资产阶级与老牌资产阶级的异同后,本文提出为什么要确认当代中国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并对共产党如何"领导"新生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为什么会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不甚相同?它是怎样形成、又经过了怎样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它的客观历史走向应是什么样的?在进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中,对此应该有一个明晰的解答。所以,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初步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视角、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理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哲学规范等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06年4月17日,一场由刘平教授发起及其与包弼德教授共同主持的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对话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会议室举行。该对话围绕着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历史人类学的由来、中国历史人类学状况以及台湾的人类学研究等主题展开。而关于"什么是历史人类学"的问题,更是汇聚了来自多方的不同声音。这样的交流和交锋,对于中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有着可以预期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历程已逾百年,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已成为一门显学;近几年来,在全球化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哲学工作者又一次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在这个问题域上,显然,这与对近一个世纪来西方哲学出现的危机和中国哲学现代化发展之路崎岖坎坷的反思有关。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哲学界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迫切需要通过中西哲学的对话以及现代与传统中国思想之间的融通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路径。问题在于如何对话,怎样融通?这恐怕是值得哲学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这个问题也理应作为哲学问题访谈的重要内容。张志伟教授是德国哲学研究领域中颇有建树的学者,近年来,连续发表了多篇关于中西方哲学比较的论文,比如“希腊思想的起源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知其白,守其黑——海德格尔关于真与非真的思想一解”、“白天看星星——海德格尔对老庄的读解”、“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也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问题与对话:一种非黑格尔式的哲学史观”,“海德格尔与老庄”、“全球化、后现代与哲学的文化多元性——简论中国哲学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哲学:问题与对话”、“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对黄玉顺<生活儒学>的批评”等论文对中西哲学比较以及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颇有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期访谈栏目,我们安排刊载了谢遐龄教授、干春松教授、曾亦教授、程乐松副教授的对话录。在这次对话中,几位学者围绕谢遐龄教授的学思历程,重点讨论了国家财产权的法哲学阐释、道德立国、当代中国文化中的三个传统等问题,并提出,当今中国需要一个思想革新运动。学者们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作为一家之言,在学界肯定是有争议的;而学者们的独立思考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进展,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著作,但从深层次、多视角、多侧面地深入剖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理论命运的关系则显得不够。这一点是现实性课题: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具有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潜力与生命力,它的自身调节机制和扩张能力尚未衰竭。那么,为什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还有新的很大的发展呢?当代资本主义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于资本主义的未来命运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下了震撼世界的名言: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回首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所走过的历程,20世纪上半叶,在此起彼伏的一系列严重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资本主义确实曾经徘徊在日暮西山、风雨飘摇之中。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过一系列调整,获得了世界性的扩张,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以美国以首的当代资本主义呈现出加速发展之势。那么,马克思的科学预言是不是过时了?当代资本主义是如何进行调整的?这种调…  相似文献   

20.
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的人文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力:伦理的文化本性的新诠释研究经济与伦理关系,思考伦理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逻辑地必须解决的理论课题是:伦理是否具有经济功能与经济意义?如果有,通过什么机制履行和体现?哲学的思辨可能一时还难以令人信服地回答这一问题,韦伯对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著名考察或许能提供某种启示。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最富有启发性和影响力的方面,与其说是它得出的结论,不如说它所提供的关于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全新的透视角度和分析方法。在这本书中,韦伯用一个“与”字,建立起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