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天翼运用讽刺的手法在他的喜剧世界里塑造了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别具一格的讽刺手法的形成得益于他对叙事视角的探索。张天翼小说中所采用的叙事视角可分为全知叙事、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以及不同视角的交叠,它们具有不同的叙事功能,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作者冷峻客观、无情揭露、辛辣讽刺的叙事风格;张天翼身处传统文学、西方文学与“五四”文学的交汇期,三者为他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资源,使他在叙事视角的选择和处理上能突破成规、别出心裁,取得了很好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2.
漫画技法的稚化和演进——张天翼前期儿童文学艺术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是一位世所公认的幽默作家,或称讽刺作家,也有人称他为“文字的漫画家”。1932年5月22日,鲁迅写信给日本友人增田涉,为其选编《世界幽默全集》的“中国部分”,推荐郁达夫、张天翼的作品,并说:张天翼“是最近出现的,被认为有滑稽的风格。”“幽默”、“讽刺”、“滑稽”和“漫画”,这些概念自有细微的差别,但用来评价张天翼,却是同一意思。由此也可以想见张天翼创作总体上的艺术特色了。日本评论家伊藤敬一说:张天翼  相似文献   

3.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辛辣、犀利、冷隽,融道德讽刺、政治讽刺、人性讽刺于一体。他在短篇小说《砥柱》中通过一次轮船旅行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众生像进行了一次浓缩和速写,灵活交叉运用第三人称限知式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从而使文本生成了浓烈的喜剧效果和个性化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坛新人”、“师承鲁迅”、“现代化与民族化”等几个互相交叉的方面,论述了张天翼短篇小说所显示的基本特色、形成原因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文章指出:张天翼是在新文学热切呼唤写真作品和作家之时应运而生的;其新,突出表现在他从实践上、理论上深化了左翼的文学目标,表现在他的平民意识和讽刺才能的融合上;师承鲁迅是张天翼获得既有成就的重要原因;而张天翼追求的现代化是现代中国化,他追求的民族化是使文学既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具有现代特色,故他在致力于现代化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了民族化目标。张天翼是一位独具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5.
作为小说家的张天翼,其创作的精华在短篇小说领域,讽刺幽默小说又是其中的精粹。他的短篇讽刺幽默小说创作之所以能比较成功,除了他的天赋、才能之外,也得益于中外讽刺幽默文学的滋养,没有这个滋养,张天翼也许不能成为出色的讽刺幽默小说家。而他的长篇小说像《鬼土日记》与《格列佛游记》、《洋泾浜奇侠》与《堂吉诃德》的影响关系更为明显,但还不属于"照搬"和"套用",而是借鉴、受启发、类联想和触类旁通,然而,他的长篇之所以不太成功,原因是张天翼与塞万提斯和斯威夫特相比,还缺乏深厚的人生感受和体验,缺乏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根基,缺乏批判的广度和力度,也缺乏驾驭长篇的能力。所以,张天翼的文学贡献、创作优长主要在短篇小说领域,尤其是讽刺幽默短篇的建构。张天翼的个案,给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天翼与狄更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天翼是中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其小说从创作观念、人物塑造和幽默讽刺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狄更斯对他的深刻影响。同时,他又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在坚实的民族文学的地基上,实现了对狄更斯的超越。张天翼正是在与古今、中外的对话中,有效地吸取了各种营养,才使他的创作既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活的现代性。他对狄更斯的成功接受,为我们接受外来文学和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字的漫画家——试评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有漫画的味道,这已成为公论。然而,论者的目光多集中在天翼小说的讲言上,而忽略了他小说创作过程中的其他方面。本文试图证实漫画式的创作手法渗透到他创作的各阶段,从而使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讽刺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黑暗的时代可能产生光彩的讽刺文学。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到了三十年代,进入了它的繁盛期。这是现实主义不断深化,呈露出千姿百态,宛然汇成汹涌大潮的时期。这是讽刺多样化的发展时刻。继鲁迅之后,新进的不同风格的讽刺小说家们,老舍、张天翼、沙汀等纷纷登上文坛。“左联”青年作家和京派作家两大讽刺小说流派,成了闪耀在三十年代文艺上空的璀璨夺目的双子星座。在文学领域内,囿于各色政治的或艺术的偏见,可能再没有比讽刺更多地遭人嫉恨、歪曲或漠视了吧。讽刺是剑与火,它会伤人、灼人,自然不象赞美诗那般悦人耳目。讽刺又是笑的艺术,可是“我们一般地还不会笑,更不懂得‘喜剧性’是什么”,因为“理解喜剧性,这是美学教养的最高峰”。《阿Q正传》曾被某些人曲解为揭阴私、开玩笑的文字。《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9.
果戈理前期创作揭露生活的阴暗面 ,讽刺和批判庸俗的封建地主和官吏 ,开创了俄国“自然派”。其后期创作努力塑造正面主人公 ,通过人性复活的构思 ,宣扬道德感化、精神革命的主张 ,直接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确立了俄国文学的另一个方向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显示了特独的艺术个性。它是通过戏剧性的片断构思讽刺典型 ,通过夸张和对比手法揭示人物内涵 ,运用了幽默、尖峭的讽刺语言  相似文献   

11.
张天翼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以新颖的立意,扭转了曾很流行的革命加恋爱的描写公式和浪漫蒂克的文学风气,并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方式和简劲犀利的文笔,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小说是写人的。悲剧、正剧。写典型,喜剧写类型,几乎是公认的观点。在欧洲,甚至一些塑造出典型的喜剧形象的著各讽刺家也抱有这种见解,莫里哀和果戈理便是如此。张天翼没有从理论上论述悲,喜剧的性质特点,但他认为凡是小说创作都是塑造人物、刻画性格的。这就从认识上澄清了讽刺文学非文学的观点。他说:“我最有兴味的,还是……性格”。“我要是告诉你,我现在有了一个题材,则其实这题材还是不完全得很,这只是说,  相似文献   

12.
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脱颖而出的左翼青年作家,曾被誉为左翼文坛的“新人”,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 作为左翼文坛的“新人”,张天翼的出现并受到重视,跟当时整个文坛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正如胡风所说:“我们考察张天翼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地受到了广大的欢迎,不应该  相似文献   

13.
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脱颖而出的左翼青年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曾被誉为左翼文坛的。新人”。以后鲁迅先生又将他归入三十年代。最好的”、“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毫不夸张,作为闪耀在三十年代文艺天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张天翼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别人无法代替的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作为左翼文坛的“新人”,张天翼的出现并受到重视,跟当时整个文坛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胡风说:“我们考察张天翼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地受到了广大的欢迎,不应该忘记了当时新生的文学要求在创作实践中找不到具体表现的苦闷,更不应该忘记了那要求是在进步的知识人底气氛里经过曲折而产生的”。二十年代末至三十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孟之后鼓吹封建伦理纲常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伦理思想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具有“天人合一”的神秘性质,封建的伦理纲常、道德说教在他那里统统被戴上了神圣的光环,使其伦理学说表现出神学的特征。作为汉初儒家新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董仲舒,在伦理思想中,将他的神学唯心主义做了充分的发挥,建立起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封建的伦理纲常体系,为中国封建道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因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董仲舒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伦理思想的特点、演变,发展及其规律是会有所禅益的。因此,本文试图对董仲舒的伦理思想做些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善恶之性受命于天”的道德起源论早在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就已意识到人性不同于禽兽之性,并且认为人之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属性就在于人的道德性。孟轲认为,仁、义、礼、智这些道德属性是人所固有的,人有了这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一个坚实地站在中国大地上的巨人,他最懂得中国,他最了解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本质,并对它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和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对旧社会里广大被压迫的妇女的命运不能不给以最大的关怀,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能不予以深切的注意。1918年,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就对儒家教条中的封建节烈思想作了极为严密的剖析,指出这是一种“畸形道德”,是专为妇女设下的“圈套”,对妇  相似文献   

16.
道德原则是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它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着道德体系的社会本质和阶级性。集体主义和封建整体主义,分别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虽然有着貌似相同的“整体”,但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决定“整体”有完全不同的涵义,从而也就决定了集体主义和封建整体主义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上所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而以道德原则为出发点的其它方面道德关系的对立,也是对集体主义和封建整体主义本质区别的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究竟是“本朱子而黜异端”的理学家,还是程朱陆王的批判者?他的理欲观究竟是所谓“寡欲存理”而完善了封建的道德理论,还是“理寓于欲”而透露了反封建的启蒙思想?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拟略抒己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评述的三种资产阶级伦理观,虽都是一些陈旧的货色,但在今天仍然有着一定的市场,特予发表,以供批判。“主观论”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伦理观,其反动性一目了然。既然仅仅以一个人的主观信念和感觉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那就必定要否认道德的社会基础和客观标准。宣扬这种伦理观的目的无非是为极端个人主义行为辩护,企图替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罪行作出“合乎道德”的解释。“相对论”把道德看做是相对的东西,认为个人行为要服从他所属社会统治集团的利益。在“相对论”者看来,“一个属于纳粹集团的成员,如果他的社会相信他有责任去协助拷打和杀害犹太人的话,他就有责任这样做。”按此推论,岂不是过去封建统治阶级和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都应该肯定了吗?这当然是荒谬绝伦的。“客观论”一方面虚伪地承认“客观责任”,另方面又“同意一个人的主观责任总是照他相信是对的事情去做”。而这里所谓“客观责任”却是人和社会所不可知的,因此这种“理论”归根到底是用“主观责任”代替了“客观责任”。由此可见,这三种“理论”都是错误的,它们的说法不一,但同样都脱离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来看道德,都抹煞了道德的阶级性和客观标准。本文作者在标榜对“相对论”和“主观论”批判的同时,鼓吹把“相对论”和“主观论”的一些“洞察”同“客观论”结合起来,这表明他的伦理观不过是各种资产阶级伦理学说的杂烩而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儒林外史》中的伦理思想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文行出处”问题,认为此书所依据的基本上还是儒家道德准则;二是“成王成贼”问题,认为此书在这个问题上越出了封建道德的范围,有赞成造反之意;三是“风流经济”问题,认为这与恩格斯讲的费尔巴哈的道德基本准则有些近似,更是对封建道德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忠君思想构成了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侧面;然而,作为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伟大的人民剧作家,汤氏的忠君思想与一般封建官僚相比,又有着他的独特性。汤显祖的忠君思想,有一个从愚忠到忠谏,由忠谏到不满,由不满到讽刺的衍变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