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新课程体系之中的,主要表现为:研究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学科课程的课外"显性探究"、课内"显性探究"与"隐性探究"等.它们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彼此构成一个功能互补的研究性学习体系.其中,"隐性探究"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习形态而存在,而是通过与其它学习形态相互融合来发挥作用,它是连接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纽带,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走进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大学生应具备创新精神.研究型阅读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在中国大学里,受读者不良阅读习惯和传统教学方式等的影响,大学生研究型阅读的风气很淡薄.在大学中必须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实施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善阅读环境,大力倡导研究型阅读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美国研究型大学提出了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应基于研究,建构了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我国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启示与借鉴。故此,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提出,我国实施研究性教学要加强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完善与促进本科生参与研究的管理机制;制定有利于研究性教学开展的教师激励机制,进而把研究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研究性学习为例,总结了国内外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发展模式和趋势,描述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在提高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水平,以及更好地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针对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型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活动,具有问题性、体验性、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特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将社会实践和研究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还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从学习方法上看,大学生应当从吸纳型的学习方式转换到研究型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渐培养起研究、批判和创新的能力.文章以"产业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为例,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问题,从方法论角度总结了作者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7.
网络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新型的动态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它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教与学的交互性、教与学的跨时空性、教与学的愉悦性等显著特征.教师个人网站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进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实施研究性教学,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实施手段,还是优化师生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某高校参与校园科技活动积极分子的抽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意愿与成果不能成正比、教师引导不充分等问题,并提出加强高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颇具时代特色的课题,本刊本期特辟研究性学习笔谈,选登四篇文章,以期引起对这一课题更为热烈、深入的讨论.<研究性学习目标中非认知取向的价值><研究性学习与教师培训>均触及了研究性学习的新领域,<研究性学习的教师理念支持系统><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理念、内容与主体>旨在分析几个值得关注的颇有现实意义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