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11大地震对日本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总体来看,如果核泄漏能够得以控制,其对日本经济影响很大,但程度有限,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有限。日本虽经历长期萧条,但实力犹在,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这场灾害。产业链条断裂、停电等造成的影响将是短期的,但是,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长期影响以及中长期的财政风险则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宗平 《老友》2011,(5):4-5
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9级地震。大地震引发的大海啸和核泄漏事件,给日本造成了重大损失。截至当地时间4月15日19时,已造成13591人死亡、14497人失踪。"复合灾害"的三大特点这是一次举世罕见的"复合灾害",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1995年1月发生在日本大阪、神户一带的"阪神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受灾损失最惨重的一次.除了7级大地震本身的超强破坏性以外,日本政府在这次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严重失误则是造成震灾恶性后果的人为原因.日本政府在阪神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危机管理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等充分说明科学的危机防范意识、权变的危机管理机制、通常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是创新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由于日本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岛国,在应对灾后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2011年3月的日本东部大地震给日本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经济和政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日本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应对使日本经济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得到了一定的复苏,但其经济恢复的道路是漫长的。日本在防灾经验以及对震后经济的复兴措施等方面,对于我们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福岛核电站爆炸并引发了核泄漏,核泄漏对日本以及周边地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害。这次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核电的安全性。在核电行业没有解决安全性之前,大部分国家不再审批新的核电站建设项目,这些国家由此引发的能源需求缺口将由化石能源(煤炭、石油等)填补。但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石油的清洁性优于煤炭,因此,石油的需求将增加,石油的价格将上涨。另一方面,日本工业在地震中遭受重创,日本对石油的进口将减少。二者共同左右国际油价的走势。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能源问题一直是日本政府和日本国民所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能源对策问题上,通常情况下政府与国民是保持一致的,日本政府在能源规划、制定以及利用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然而东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日本民众对于日本政府制定的能源问题的不满情绪。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日本的能源的发展方向值得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拉美石油能源战略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日本因对中东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的成效甚微及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涨跌不定而出台并实施了拉美石油能源战略。日本拉美石油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从拉关地区直接进口石油和投资于拉美产油国石油上游开采领域。目前,日本拉关石油能源战略已初获“潜在性”成功,但这种成功是脆弱的。从中长期看,日本拉美石油能源战略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合理高效地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在拉美的石油竞争关系,并正视既存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唯此,日本才能寻找到与拉关产油国建立互依互补关系的门径,才能成功地实施拉美石油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3月11日日本发生的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不仅震惊了世界,也“震动”了全球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9.
日本3.11大地震发生之后,传统社会中的自肃和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发挥了巨大作用。自肃源于日本传统文化,国民的公民意识则是日本积极推进公民教育的结果,二者互为表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日本的经验告诉人们,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给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并使人们自觉遵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化也是治国安邦的法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崛起以及日本对中国崛起的矛盾认知决定了中日关系的基本格局.2010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低点,但现在乃至未来的长时段内,中日关系仍是一种“竞争中合作”的关系.撞船事件平息后,中日之间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日本大地震为中日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中国在这次中日关系调整中将占据更多的主动.考虑到日本的灾后重建与经济恢复离不开中国,日本民主党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态度和中日之间的权力变更,在未来,中日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度将会进一步加深,政治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在军事安全、能源安全等领域的竞争有可能加剧,但不会演变成大国对抗.  相似文献   

11.
1923年日本关东地区突发的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灾区惨况的消息传入中国后,社会各界积极援助日本,其中也包括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对地震灾区的款物赈济.虽然时人对其行为褒贬不一,但张作霖、张学良对日本关东震灾的人道救护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日本“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洲石油资源丰富且产油国经济是一种以石油出口为主的依附性经济,以及世界大国的全球石油能源博弈,是石油能源极度匮乏的日本出台"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的主要原因.为实现"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日本对内联合和扶持国内大石油公司,改组合并石油公团,以提高其在非洲竞争的能力;对外则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建立并强化与非洲产油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财政收支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方面,一个是直接影响,一个是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在短期来看是很明显的,从今年1-5月四川省地方财政收支数据的变动中已经凸现--地震造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减少和财政支出压力的明显增大;而地震对地方财政收支的间接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较长的灾后重建工作决定了其长期性.另外,地震还通过对宏观经济以栽及对人们心理预期的影响,将逐渐表现在地方财政收支数据上.要改变地方财政收支的不利局面,必须尽快恢复企业生产,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发行地方政府公债,加大财政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能源战略实施历经着重引进西方资金技术的引进来开放、开拓海外能源市场的走出去国际化经营以及新能源安全观指导下全面多元的国际能源合作三阶段.当今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呈现出令人注目的新特征,包括能源合作对象与方式的多元化、合作渠道和路径的长期化和机制化,以及平等互利、共同受益的合作原则和价值取向;但同时面临西方国际竞争的压力、中国威胁论的危害、资源国合作环境的不利和周边国家的同构竞争与领土资源争议等一系列现实与潜在的严峻挑战和障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为我国互惠共赢的对外能源合作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党政治的危机主要表现为:政治冷漠症蔓延,政党分化重组频繁、政局动荡,政治对立轴的缺乏,政党政治异化为朋党政治,“剧场政治”盛行,极端主义渐行其道,统治能力低下和非传统政治力量的兴起.导致危机的因素主要有:保守政治势力长期追求实现“总体保守化”的影响,经济持续低迷、政治主题转化的影响,社会转型、原有政党的社会基础风化的影响,政党组织结构的影响和两院制国会的影响.凡此可见其无法在短期内摆脱政党政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依据对前人日本核电事故研究成果的梳理,文章从该事故的回顾及原因进行简要分析,重点对我国核电站与日本福岛核电站差异性以及从福岛核电事故中我国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安全发展核电的建议与措施,为我国发展核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危机管理需要不同政府或行政机构之间的配合,当危机扩大到一定程度时,更需要把私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广大公民的力量整合到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因此,如何在危机管理中形成行政单位中跨组织、地理空间上跨区域和优势互补上跨部门的制度化"跨界治理网络",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问题。如果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有些地方和部门已经积极探索危机管理中跨界治理的方式,但在总体上而言,跨组织、跨区域和跨部门的危机管理模式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今后的危机管理中,如何建立网络化的跨界治理模式与机制,不论对学术界还是实务界来说,都是值得持续关注、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汽车制造产业为例 ,说明日本企业的直接投资与东亚地区经济国际分工关系的形成过程 ,论述东亚地区国际分工经济关系的结果即相互依存经济关系日益深化的现状 ,最后就东亚地区国际分工经济关系的特征和发展走向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件再一次将"风险社会"拉进人们的视野。在这场全球性风险中,媒体的参与使风险有了媒介化的语境。本文选取《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对日本核泄漏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观察两报在风险报道上的框架差异。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呈现风险科学框架,《人民日报》呈现风险控制框架。前者易形成对风险的过分放大,后者对风险后果估计不足并刻意管控,两者都不符合有效风险传播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