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80年第5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1979年共发表了21部研究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关系与阶级关系等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一、论述"现代帝国主义当前的矛盾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特点"问题(共发表了6部专著).1. 《现代资产阶级的经济增长和周期的理论(批判性分析)》,着重分析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各种理论和模式,以美国为例,对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特征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85年第11期报道,1985年7月11日至14日在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举行了题为《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中的西欧》第3次国际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的数十名经济学博士和教授.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3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副主编И.采利谢夫访问日本期间采访了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森久雄教授,请他就世界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现状及其前景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86年第10期发表了这次谈话的内容,现摘译如下:问:请问您是如何评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现状及其近期前景?答:世界经济难免出现暂时的衰退,这是由美国经济状况,它们的国家预算以及国际收支赤字所决定.1983—1985年世界经  相似文献   

4.
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85年第11期载文介绍联邦德国的科技区域联合体,文章说,联邦德国的科技区域联合体是指在与大学、科研中心密切联系的基础上,为生产最新产品或开发最新技术而创建的一种科学工业联合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以生产最新产品为必须坚持的方向,因而科学和生产的机制作用是科技区域联合体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区域"工业中心"的分水岭.一些专家认为,热衷于出售研究专利的一些大学(高等  相似文献   

5.
《社会》1988,(10)
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不少资料统计口径不一。这份资料摘自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编撰的《世界经济统计资料》,对世界各大国的经济实力进行了全面对比(统计数字均以1980年价格计算),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据《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通报》1983年第3期报道,1982年11月在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举行了“西伯利亚民族的历史发展”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西伯利亚民族自治区和地区的科研机构、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负责人、党和苏维埃机关的领导人。会上讨论了十月革命前和现阶段西伯利亚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讨论了民族国家体制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初,苏联经济科学在分析当代世界发展趋势时,仍停留在重新思考固有的理论及探索新的理论观点的阶段。但目前研究的中心是新型的过渡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及如何使苏联经济跻身于世界经济之列等问题。而在这方面尤为重要的是分析和认识西方大多数国家,首先是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发挥功能的机制。因此,由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学者撰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是经济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文章指出,由于西方统治阶级急于要适应当今世界发生的变化,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近年来十分积极地研究跨国公司的活动.其中重要的权威学者有?.罗斯托、?.汤因比、?.阿隆、?.丁伯根、?.博尔、?.罗宾逊等.他们的分析着重于:1,理解跨国公司这个特殊现象的意义;2,找到跨国公司在稳定资本主义事业中的位置,并为这些与社会主义企业及其经营方法对立的经济实体的跨国公司辩护.  相似文献   

9.
雅典会议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7年第10期报道,1987年4月雅典学院毕业生联合会在雅典举行了第三次国际经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希腊学者和代表,以及应邀前来与会的外国学者。会议的题目是: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会上讨论了世界贸易变化、世界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采掘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等问题。一些报告还阐述了消除对外贸易壁垒、情报学中的技术进展与技术革命、美国的经济政策的特点、经济不平衡与国家的作用、市场经济自动  相似文献   

10.
对西欧各国和北美的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发展及其过程从学术角度进行分析,这就是“西方研究”。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都从事这一研究,不过在苏联不称“西方研究”,而称“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研究”。苏联的西方研究始于1925年,以创建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研究所为其标志。该所的建立,改善了苏联领导层对美国情况的了解。该所第一任所长是F.A.波契坦,任职两年后,即1927年由叶甫盖尼·瓦尔加接替。作为所长瓦尔加通常受到  相似文献   

11.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6年第2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社会科学总学部于1985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全体会议,着重讨论了根据苏共新的纲领制定社会科学研究任务的问题.M.基姆、?.明茨、A.鲁缅采夫、T.哈恰图罗夫等院士及?.波利亚科夫通讯院士等参加了讨论.苏联科学院副院长P.费多谢耶夫院士作了报告,报告要求苏联社会科学家应当集中力量研究和全面分析世界发展经验,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共产主义形态形成的规律以及向更高阶段逐步发展的途径.苏联科学院经济和科技进步预测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2.
据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90年第8期报道,1988年11月15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通过了《关于把苏联科学院、苏联部长会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的研究和平与裁军问题的学术委员会改建为苏联科学院和平研究所的决定》。1990年5月,苏联历史学博士A.K.基斯洛夫教授当选为该所的所长。基斯洛夫所长认为,把研究和平和裁军问题的委员会改建为苏联科学院和平研究所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学术委员会结构不定形,已经不符合当今快速变化的、几乎每天都会提出新问题的时代要求。2、从安排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早在1968年就已经超过了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而居于第二位。198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一万亿美元,同苏联相差无几,预计1981年将超过苏联。这样强大的日本经济既可以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火车头,又具有搅乱世界经济的力量。在世界石油危机时期,日本经济表现出强有力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经济科学》杂志1984年第9期报道,1984年4月苏联科学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与两大体系竞赛”学术委员会、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高教部“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发展及其转入共产主义所有制”专题委员会和列宁格勒大学经济系在列宁格勒城联合举行“社会主义制度下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利用”科学讨论会。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喀山、萨拉托夫、塞克提夫卡尔及其他城市高等院校的200多位教育工作者在会上作了报告。列宁格勒大学经济系系主任经济学博士O.奥热列利耶夫在开幕词中强调指出会议所讨论问题的紧迫性和综合性。他说,科学分析经济规律体系及其在实践中最佳利用的途径目前有特殊的意义。会议分5个专题小组进行讨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利用方  相似文献   

15.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7年第9期报道,社会主义国家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会议于1987年6月在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召开。会议议程规定讨论社会主义国家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合作的前景与合作的具体方式问题,听取并讨论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题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的学术报告。会上就有关经济研究合作和共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会议决定,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和苏联崩溃已经引发了一场从根本上重新研究世界政治和美国对外政策的热潮。正在学者、实际工作者和政治家们中间展开的这场争论,包括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极大区别的分析层次:一个涉及国际关系的性质,另一个则与美国在这种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相关。这种讨论已经提出了大量分析意见和方案,然而,伴随这样的政策争论还同时出现了对世界形势的错误理解,因此,重新思考一下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性质似乎尤为重要。如果不以  相似文献   

17.
苏联经济理论界关于经济科学分类问题的讨论是从苏联《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1985年第8期发表的苏联经济学家Γ.波波夫《论经济科学体系》的文章开始的.此后该刊先后发表了9篇有关论文(本刊今年第6期刊登的《经济科学体系与科学专业分类》以及本期发表的《经济学知识系统化问题》两篇文章均系这次讨论中的论文摘要).苏联经济学家В.切尔科维茨、Г.波波夫、А.叶廖明、И.法明斯基、В.扎明、А.柳比宁、Э.克雷拉蒂赫、А.舍列梅特、В.奥利金-涅斯捷罗夫等人都参加了这场讨论.讨论中涉及的问题还包括经济科学体系的结构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苏联《经济问题》杂志今年第4期刊载了В.切尔科维茨的文章,不仅对这场讨论作了总结,而且还追溯到三十年代以来苏联有关这个问题讨论的历史状况.现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哲学问题》1981年第6期报道,第三次全苏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讨论会已于今年4月22日至24日在莫斯科召开.此次讨论会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联盟,总结近十年来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工作,确定这方面有待研究的新问题和总路线.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各科学中心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800多人,其中苏联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和部门科学院的正式成员和通讯院士70多人,科学博士250多人.苏联科学院院长A.?.亚历山大罗夫院士在讨论会上致开幕词,副院长?.H.费多谢耶夫院士作了题为《列宁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总结与展望》报告.会上听取了《物质的演变及其结构层次》、《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知识的分化和整体化》和《科学技术革命时代的人、社会和自然界》等报告.  相似文献   

19.
苏联《近代现代史》杂志1989年第5期刊登历史学博士E.亚济科夫教授的一篇文章,介绍苏联学者在编写现代史教科书过程中对某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与评价。摘译如下,供参考。(一)对现时代性质的评价。直到前不久,我们还把现时代归结为资本主义总危机,即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衰落、解体和灭亡的时期。但在当前的争论和讨论中,这种看法正确地受到人们的怀疑。把现代史看作是资本主义不断衰落和腐朽时期的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庸俗化,这种看法在不断加强。经验也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现代科技革命和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发展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展现了很高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于1983年9月20日举行全体大会,讨论苏联历史学家的任务问题。历史学部院士秘书C. Л.齐赫文斯基在会上作题为“关于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贯彻执行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决议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人指出,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的决议对苏联所有历史学家的活动都有直接的关系。决议规定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要从质量上提高历史科学的效率,而这本身要求有丰富的题材和使历史研究的内容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