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娜拉和子君是新文化运动初期 ,知识分子为树立“新的妇女观”而引进和创作的两个“新女性”形象 ,但两人“出走”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一个是西方个人主义在女性生活中的成功蔓延 ;一个却宣告了西方个人主义在东方女性自我解放过程中引进的失败。以往研究过于注重两者之间存在的“时代差距” ,忽视了其间的“文化差异” :个人本位的自我解放不同于群体本位的恋爱自由———这正是东西方近代妇女观转型的不同文化特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从写作中空间符码的角度探讨女性文学在90年代末期以后发生变化的表现、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可以发现从“房间”经验写作到“酒吧”和“街道”经验写作,女性文学的姿态由封闭自足走向开放交流,现实生活的风景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说中,性别话语与性别关系的构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扩展、深化和激活女性文学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媚俗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心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目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命体验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4.
“美国梦”一直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主题。19世纪后期以来的“美国梦”文学中,女性形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或传统顺从,成为了“美国梦”悲剧的牺牲品;或独立自强,在追梦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对“美国梦”文学中经典女性形象的分析,可看清一个多世纪以来女性发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彭箐羚 《国际公关》2024,(4):157-159
话语作为一种实践要素,其生成与接受背后包含复杂的社会建构因素。2023年3月,“妇女节不是女神节”的宣言引发热议。本文以“女神”与“妇女”话语的流变观之。文本层面,“女神”和“妇女”隐喻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指涉不同意义,前者象征永恒与信仰,后者则暗含年龄歧视与平凡个体的寓意。话语建构层面,父权凝视与消费主义的理论接合粉碎了“女神”幻境,将之置于女性解放的对立面;媒介表征和受众身份协商赋予“妇女”话语正统性和合法性。由此,完成了二者的交替。当下,“妇女”话语强势回归,在反对隐喻歧视、再造话语秩序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女性解放落入新的规训陷阱与话语霸权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6.
时下众多字词典对“佬”字的音义解释大多不妥 ,本文依据大量的典藉对“佬”字的音义做了重新解释。认为“佬”一音li偄o,意为大。一音l??,常用的用法是做后缀 ,如“阔佬、乡巴佬”。“佬” ,也作“老”。常用来指代人 ,但含有轻视意。它不只用于指成年男性 ,还可以指妇女和孩子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认同“底层叙事”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女性创作与“底层叙事”主体身份的同构性。认为,女性文学的历史并不缺少“底层叙事”,特别是新文学史上的三四十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底层故事、底层妇女形象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实绩,构成了一种文学传统,因此,在女性文学领域“底层叙事”久已有之,并非当下的新创构。其次,女性群体与“底层”同为弱势群体,创作主体与对象主体具有立场和身份的同一性,“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态形成了女性叙事与底层叙事的互文性特征。再次,女性天然的母性犹如圣母博爱众生,她们以母性的光芒烛照底层的时候,叙述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互为依存的“母子关系”,同构性自此生成。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 ,妇女解放理论出现了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阶级解放”论和以胡适、周作人等为代表的“个体觉醒”论。前者看重妇女的整体解放 ,后者则更加关注女性的个体自觉。两者在妇女理论研究上都具有开创意义 ,但又都潜在着某种偏颇与局限。其共同构成的理论格局影响至今 ,有待深入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尚“雅” ,以“雅”为人格修养和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雅”之境是人与自身心、性的构成 ,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对待、相互造就中的构成。“雅”的开端 ,是“作人” ,就价值体系的差异而言 ,“雅”与“俗”的区别首先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精英审美意识和大众审美意识之间的疏离与对抗 ;从人生美学来看 ,中国古代“尚雅”审美意识的确立 ,与中国文化中的“崇礼”意识分不开。雅俗之争 ,体现了中国人在究天人之际、于天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中 ,对如何确立人的地位 ,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理想、人格的确立、人性的美善、人的自我实现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立场纵观当代女作家陈染的小说创作,正是性别精神立场使她创制了一套个人化女性叙事法则,以对于女性心理和感知的深度开掘构成奇特审美世界;想象的丰富奇诡跨越时空幻觉与意识流动,把女性心理情节的曲折复杂敞亮于语言。女性主体反抗与自救的冒险足迹,构成陈染“自叙传”或“自画像”式写妇女的文本序列。这些自我连续整体的文本序列,又体现出一个自觉的、有使命意识的女性作家为提取女性语言、保留女性独特经验感受,获得与妇女深度存在本相对应的话语形式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文明冲突论"与美国的"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文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 ,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美国“文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文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抵制“文化霸权” ,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有别于马克思,桑巴特并未沿着美国何时或如何才能转为社会主义的惯常路径,而是反其道提出了"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这一百多年来在学界经久不衰且极具历史意涵的宏大命题,形成了所谓"美国例外论"。桑巴特的解说和阐发不仅使其在资本主义研究系谱中占据一席,从而与马克思、韦伯、熊彼特和托尼相提并论,而且对于时人站在今天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互动关系,保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亦不无借鉴与裨益之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制作的“朵拉”系列动画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动画教育片,深受儿童喜爱。“朵拉”这一形象体现了美国文化乐观、创新、自信、发扬个性等特点,我们也可以从这部动画片看出美国儿童教育注重实用性、鼓励独立思考、尊重儿童天性等特色,这对我国的儿童教育改革及动画创作有相当的启发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某种程度上,《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想并非真正的“美国梦”,而是歪曲变质了的“美国梦”。他的梦想缺乏传统美国梦实现的客观条件,这也就决定了他梦幻必然破灭的最终结局。他的梦脱离了现实,甚至与现实相悖,这是他的梦想与美国梦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美国平民主义运动是发生在美国19世纪70年代初至19世纪末,以农场主为参与主体,以格兰其、农民联盟、人民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一场广泛性群众抗议运动。美国传统的"农业神话"是导致农场主们积极行动起来并投身该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美国农场主的经济、政治地位进一步降低,这与农业时代农场主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实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场主们于是通过平民主义运动,呼吁联邦政府对经济垄断进行管制,对社会弱势群体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回到"农业神话"时代那个更为温情、更具人性化、社会阶层更为平等的政治经济秩序中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国工业化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一些民间社会改革力量应运而生,“社会福音运动”便是其中之一。“社会:隔音运动”的兴起主要源自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贫困、犯罪、劳资冲突、城市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忧悒;其二,城市化和移民潮引起的社会人口异质化以及中产阶级住宅郊区化所造成的公众对新教教会的疏离;其三,自然科学新发现与社会科学新思想对神学思想的冲击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领导权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些指标来看,美国经济运行良好,目前年均创造实际GDP超过11.5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但是,从其他一些指标来看,美国经济的表现并不如意,它对美国的很多中产阶级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却存在一个悖论,即美国依然有能力掌控着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权势并具有威望。造成这一“悖论”的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一整套保护美国经济运行的制度,甚至在结构不平衡的时候,它们也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这些制度有些是经济的,也有一些是法律的和政治的;有些是国际制度;有些是国内制度;加在一起,它们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国际社会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经常能够持续,甚至在似乎没有理由这样做的时候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短、中篇小说里的人物身上,特别是他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主人公霍尔顿身上,具体表现了美国 20世纪 5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青少年形象。霍尔顿从不循规蹈矩,与传统观念势不两立,像个现代都市中的流浪者,找不到可以真正宣泄的方式。他感到孤独,他的纯真常常被人忽略与漠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小说从开始对英国小说的亦步亦趋到最终取得独立并登上20世纪小说美学的高峰,起作用的因素自然很多,而作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黑人,及其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黑人文化对美国本土小说的形成无疑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美国原住民的称谓问题,围绕着“美国印第安人”和“土著美国人”这两个词产生激烈的争议。在分析这两个词的源起以及赞成和反对使用的理由后,我们认为,用特定的印第安部落成员身份来称呼美国印第安人是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