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1~2020年国民经济增长与就业状况长期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2020年国民经济增长与就业状况长期发展分析□杨宜勇我国就业问题是一个跨世纪的问题,在下个世纪初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同时,就业问题本身不是孤立的,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个长期存在、影响广泛的问题,我们只有深...  相似文献   

2.
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不仅为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带来压力,也为女性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国家就业政策需要从消极的劳动力扶助转化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国家就业管理的工作模式需要从配置就业岗位的“就业与再就业”模式,转变为创造就业岗位的“就业与创业”的工作模式,并实现就业发展、女性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而言,我国的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这既是坚持实行就业优先战略,继续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结果,也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新经济新业态大量涌现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结果.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包括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引发大量转岗就业问题,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劳动力成本上升抑制用工需求和就业质量不高等.因此,就业政策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增强稳增长与保就业的政策衔接,将就业稳定作为经济增长区间的下限;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提高就业扶持政策的精准度;同时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4.
基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发展相关规划指标和统计数据,对“十二五”时期就业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结果显示:“十二五”规划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提前实现,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更加多元。“十三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将趋于缓和,同时也面临多方面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国应以实现更加充分的、更高质量的就业作为就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使就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结构升级协调推进的基本思路,着力完成六项重点任务:以创业为新的就业增长极,打造创业型社会;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构建青年友好型就业创业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完善就业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5.
上海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大局。上海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不容乐观。就业将成为上海“十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在创造就业岗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 ,上海市的就业压力才能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6.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 2 1世纪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率减缓、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低等因素成为就业难的障碍 ;政府的责任就是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 ,并通过实施这些政策 ,达到缓解就业压力 ,实现充分就业、社会稳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高校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奥菲悖论”已困扰了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一百多年的时间,使其一直陷入“劳动力商品化—劳动力非商品化—劳动力再商品化”的矛盾循环之中。在20 世纪90 年代福利国家所掀起的以社会投资理念为核心的改革热潮中,福利国家更加注重社会成员自身能力的开发、积累与激活,促进机会的平等,实现了社会政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超越了“奥菲悖论”所设下的迷局。通过借鉴西方的社会投资理念,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着力点应聚焦于转变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定位,并着重构建儿童与家庭福利政策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一体两翼”的现代社会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多年来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选取2000-2022年89份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文本作为样本,采用“政策演进阶段-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群体”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其进行文本编码与频数统计,以多维度的量化分析深入剖析了政策的变迁特征及现存问题。研究发现,目前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就业促进政策多散布于扶贫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生态移民政策中,尚缺乏针对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就业特殊困境系统的精准施策。同时,已有的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聚焦于就业能力提升和就业环境改善的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相对不足。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强化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挑战的精准施策,并将政策工具的着力点放在供给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以促进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2005年到2010年间上海劳动力的供求趋势,测算了所需的外来劳动力数量。结果表明:户籍劳动力的再生产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在经济增长速度为10-12%时,这期间上海每年依然需要存在300—600万的外来劳动力。城市在外来劳动力问题上面临两难选择,外来劳动力对城市的贡献与对城市就业岗位的挤占可能同时存在。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在职业进入、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待遇等方面与本地劳动力有明显的差异,其就业环境依然有待改善。我们的结论是: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可能导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更有悖于社会公平;外来劳动力就业应主要靠市场调节,地方政府应为外来劳动力就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结构的影响与我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劳动力的社会分布也将重新分配,它一方面对传统就业方式提出挑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又创造新的就业领域,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历次技术革命对就业都有影响,观察科技进步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找到制约科技进步推动我国就业水平提高的因素,从而提出在科技进步环境下促进我国实现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我国20 年来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以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规模而言, 还无法为125亿人口中的所有劳动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因此, 当前和今后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现实, 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 应当成为我国在21 世纪前20 年或更长时间内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4.
浮动的河流──文论现状鸟瞰王卓有人将我国实施市场经济以后的社会阶段称为“后新时期”,这是经济、文化向新世纪的转折期。那么,可以认为,中国21世纪的历史过程,起始于“后新时期”,我们目前的文化、文论活动,也可以看作是21世纪文化、文论的起始。我们所要建...  相似文献   

15.
抓住机遇深化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改革计划。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虽经十几年的不断改革,仍然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跃发展。因此,处在跨世纪过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变革中的劳动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或地区采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应对失业这一全球性问题。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就业类型和工作方式在不断变化 ,它要求社会保持一支富有弹性、在数量上可调整的、并且易于流动的劳动力大军。终生教育是使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始终具有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经济形式的多元化 ,更需要社会一体化 ,政府的调控政策在解决就业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是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社会稳定最基本、最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时间、空间和劳动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际竞争中 ,应按比较优势理论 ,开拓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领域 ,实行产业内消化、产业间转移的途径与政府政策 ;在国内按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规律 ,保持经济增长 ,推进城市化进程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途径与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8.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大学教学改革,要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必须改变,其根本原因在于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都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从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看,目前的许多教育思想观念都面临着时代性的挑战。第一,经济的原因。我国经济体制将进一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世界经济进一步走向一体化,经济的竞争性大大加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狭窄的“对口专业教育”的观念需转向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应的“对口性”应转向“适应性”。第二,科技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大大加速…  相似文献   

19.
AHP分析法在毕业生择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使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多种职业、多个单位、多个岗位的选择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本文针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法)为各因素赋值,对构建“毕业生择业模型”进行分析,力求从理论上为毕业生择业提供选择和决策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口基数大、众多国有企业冗员释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原因,就业压力加大并有可能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国企改革,增设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同时提高劳动力素质,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建立和谐洛阳、促进洛阳率先在中原崛起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