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开云 《当代老年》2006,(12):12-13
2006年9月8日上午,成都市杜甫草堂内,78岁的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应接待方的安排,在数百名诗迷的簇拥下,闲步来到唐风遗址,这里早已矗立着专门为余光中雕刻的诗歌石碑。余光中从容地揭开石碑上的红绸,上面刻的是正是他吟唱了几十年的诗歌《乡愁》,余光中欣喜若狂,禁不住念出声来,当他念到“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  相似文献   

2.
余光中是一位谦谦长者,更是一个心灵依然年轻的诗人。南京大学是他的母校。为母校的百年华诞,他专门写了7000字的美文祝贺,校庆时他携夫人从台湾赶来,把母校当成了这次探亲的家。采访他时,余光中激动地说:“我在南京出生,从1928年到1937年一直住在南京,在这里我读了小学、中学、大学。可以说南京是我生命的起点,是一切回忆的源头。”诗人多情,是因为生活有诗。且不说余光中事业辉煌,只要问问他的家庭生活,就可以感受到他追求的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是怎样一种心灵自由。关于婚姻,余光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家是讲…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有人说,如果 20世纪有几位中国诗人能被后人记住名字,那么其中有一位便是余光中;如果 20世纪有几首诗流传于后世,那么其中有一首便是余光中的《乡愁》。去年 10月上旬,余光中先生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曼君的邀请,前往武汉参加“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研讨会”。其间,他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问余光中:"有人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余光中沉吟片刻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说:"听过鸟叫吗?""听过。""好听吗?""好听。""你听得懂吗?"心态不好,说穿了,就是心太小。心态  相似文献   

5.
诗人的境界     
生活在红尘之中,烦扰之事自然也难脱俗气,比如借钱与被借,这多少让人有点羞于出口.看余光中的小品文<借钱的境界>,才发现享誉世界华语文坛的大诗人,原来也并非永远都生活在散发着圣洁光辉的缪斯国度中--心中总算找回一点平衡.  相似文献   

6.
范我存是余光中的远房表妹,相恋多年后,他们欢欢喜喜结为夫妻。据说,在余光中的老家,院子里有棵枫树,树干上刻有三个英文字母:YLM。Y是余,L是love,M是咪咪。连起来,是“余光中爱咪咪”。“咪咪”是范我存的乳名。  相似文献   

7.
在两种体制并存的状况之下,周忠林也就难免陷入到一种尴尬之中。他的尴尬不仅表现在尽管他是民选当上的主任,县联社仍可依据“职责”将他改任和免职,也表现在,他的劳动关系尽管是在马岭社,但县联社仍可依据“职责”想将他怎么调动就怎么调动。一些主管部门“人事权”的过于庞大而笼统,会将一切民意化为虚无。人事权有没有“规则”可言?要不要画个“框”?  相似文献   

8.
衡量一首诗是否色情,不在题材本身,而在于作者如何表现。如用极端露骨的语言写器官、写动作,便是贩卖色情,而用含蓄手法尤其是用隐喻寄托的方式写,这就有可能给读者愉悦和美的享受。如余光中的《双人床》:  相似文献   

9.
咪咪的眼睛台湾的《联合文学》杂志,开辟过《阅读女人》专栏。编者说:"文章的感性,如同女人的慧黠和多情"。这对诗人余光中来说,他写作时阅读了大量的女人,并得到女人的滋润,正如傅孟丽所说:  相似文献   

10.
正萧琼曾说:"结婚前,我是爱蒋先生的画;结婚后,我是爱蒋先生的人。相遇世间的相遇都是缘分,只是,有的成了风景,有的,则在心里生根发芽。仅仅是眼角余光中的一瞥,蒋兆和的心,已停止漂泊。1939年寒冬的一天,他受邀为京城名医、书法大家萧龙友画像,萧老坐定后,他凝视片刻开始运笔,落在纸上的第一笔是一点干  相似文献   

11.
乡愁诗是余光中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更深刻、更广泛的角度看.余光中的乡愁作为一个游历海外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愁.不仅仅只是一种故国家园之思,更有对源远流长的精致文化传统的依恋。爱而生愁,爱而有期待。诗人的乡愁最后升华为一种对中华民族崛起的强烈期望。这使得余光中的乡愁诗超越了传统乡愁诗的情感局限,闪烁着现代理性思考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正文学家余光中说:旅行,我不喜欢跟着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喜欢跟着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我觉得我不仅可以跟苏东坡做很好的朋友,还可以做很好的饭友。在苏东坡的人生中,除了诗词之外,最爱的莫过于吃,任凭宦海沉浮,拥有美食,就等于拥有了全世界,即使是灰暗的岁月,亦能闪烁着幸福之光。  相似文献   

13.
一次,余光中参加新加坡华人时评文艺大赛并获得优胜奖,应邀去当地出席现场颁奖仪式活动。同时登台的30名获奖者中,除进入花甲之年、满头苍苍白发的余光中外,均属于朝气蓬勃的黑发青年。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余光中自然显得不合群,给台下观众们一种英雄垂暮之感。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曾几何时,余光中那首情以象抒,一唱三叹的《乡愁》。表达了无数台胞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至真至醇的深挚情怀。如今,随着两岸周末班机的启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千呼万唤,"台湾游"终于正式开放了。  相似文献   

15.
土族作为西北高原上的坚韧不拔、勇于开拓民族,许多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以其特有色彩融入了文学作品中。时至今日,重新审视土族文化在文化作品之中的表现,探索其背后的精神本质,有助于帮助进一步了解土族的民族特色。本文试从土族文化在如“花儿”等民间文学形式之中,以及现代土族文学作品之中的表现,全面反映着土族民族社会变迁过程和土族人们精神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诗人余光中的眼里,邮票是一缕乡愁,寄托着淡淡的愁思。在86岁的集邮老人丁之升的眼里,邮票则是一张名片,见证了中国百年来风雨兴衰的发展,集邮的魅力无可比拟。痴迷集邮70年11岁时,丁之升第一次见到邮票册,便对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老家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父母经营着一家百货店。当时投递员为了方便,把周围十多个村庄的信件全部都放在这个小店里。"每次村民过来取信,我都求他们把邮票撕  相似文献   

17.
汪饮  叶子 《公关世界》2009,(4):5-17
今年3月29日高扬同志走完了他的百岁人生。一身凛然正气,犹如贯通长空的彩虹,贯穿在他的百岁人生之中。  相似文献   

18.
当木塔寺的燕子将屎拉在他的手背上时,当他在酒泉的大街上迷路时,当他在鸣沙山上将头埋入沙砾中时,他就看到了:在遥远的地方,在黑暗之中,一尾白狐走了出来,带着所有的柔情蜜意,不顾一切地向他扑来,就在最后一瞬间,她变做一条红色的鱼,慢慢游进他的血液之中,他毫无知觉地向后倒去,凄惨苦楚的面孔连泪水都不忍漫过,只在眼角浸湿了长长的睫毛,如在清晨为露水哭过的青草,又如被主人从笔尖拔走的饱蘸墨汁而又无缘宣纸的狼毫。  相似文献   

19.
鲜鲜视野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余光中提醒各位“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  相似文献   

20.
《新周刊》8月16日的文章说,经济持续高涨的背景下,许多人激情不再,正在变成无梦、无痛、无趣的“橡皮人”。橡皮人没有病,只是心很累。他活在这个社会的潜规则之中,活在职场的金科玉律之中,活在世故的熟人社会之中,活在阶层板结的崛起大国之中,活在周遭变化速度让人感到麻木的国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