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没想到,金马奖影帝万梓良能接受到我们报社作热线的邀请;我更没想到,万梓良在百忙之中能接受我要对他作采访的要求;我尤其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一句话就结束了我的全部采访。   万梓良在第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期间来长春,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作为电影节颁奖嘉宾,他要参加电影节组委会安排的活动;作为老板,他还要参加他设在长春的两家服装专卖店的开业庆典。在本报记者提出要邀请万梓良到报社作热线时,我对此事的前景颇不乐观。那天晚上同事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我:万梓良作热线的事儿定了。“我问他还认不认识我 ?他竟然一下子说…  相似文献   

2.
孩子们在性上的知识水平有多高? 报社的记者来采访我,话题是一位母亲在11岁的儿子书包里发现一盒安全套,她不知该怎样面对儿子了.母亲把此事公布到深圳新闻网上后,引起了热烈讨论,记者要我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3.
报社特约记者在采访婚外恋受害者时陷入了"婚外恋"的泥潭,做了人家的"替身丈夫",结果几方心灵备受煎熬、伤痕累累……一不小心有了婚外恋我老家在山东省莱州市一个小渔村,长在海边的我喜欢漂泊。1993年我大学毕业后天南地北闯荡了5年,1998年回到故乡,在莱州市石机(集团)公司任秘书,工作之余坚持写作,不久成了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2002年元旦,报社编辑要我赶写一篇因婚外情引发家庭悲剧的文章。我正好  相似文献   

4.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也许会感到纳闷,报社哪有自己家开的?再说了,哈报纸也不能只出一期呀!可我就开了一家这样的"报社",目前我的头衔是"只一期报社"的社长兼总编兼排版印刷兼发行……这么和你说吧,报社就俺一个人。什么?这样的报纸没有市场?告诉你吧,报社的生意火着呢!目前我已经"出版发行"了一百多期样式各异的报纸,找上门的新老订户络绎不绝,我的月收入已经达到了8000多元。逆境中发现商机我曾在山东丝绸厂从事厂报编辑工作,由于企业不景气,2000年初我成了一名下岗人员。此后,经朋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在给报社投稿的同时,也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匆忙之中,装错了信封,把投往报社的稿子寄给了母亲,把写给母亲的信寄给了编辑。不久,我收到两封回信,一封是母亲的,母亲知道我  相似文献   

6.
3年前,我曾在一家小报社当记者,在我凭借发表的一摞作品而洋洋自得时,报社进行机构改革,和我一同编辑副刊的一位同事被留用。而我则被辞退了。我愤愤不平,刚进这家报社时,那位同事发表的作品屈指可数,根本无法与我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7.
当年一段歌     
距离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约三四千公里外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那里收藏着我初履人生之路的一次交往,风干了我与一个女人的一段纯洁友谊。1974年冬季,19岁的我已在军营里生活了近两年时光。由于爱好诗歌创作且成果颇丰,在师里小有名气,被首长选送到千里之外的贵阳,到一家报社学习深造。同去的有四五个战友,被分配到报社的不同部门。我来到政文组,成为这里的编外一员,跟资深编辑们学编稿、画版,有时也外出采访,度过了我终生难忘的一段时光。那时我年轻机灵,一副“小兵”模样,长得有点像《平原游击队》里的“李向阳”。慢慢相熟了,人们开始不叫…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以来,重庆报社先后三次派记者访问延安,大大提高了中共及边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当时,重庆报社为了生存下去,都会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因此,这些报社的记者也可分为三类:中国共产党派、国民党派和中间派。通过探究十三名重庆记者的身份,剖析他们采访延安的目的和返渝后的著作,理清他们考察延安的历史脉络,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冲破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封锁及全国人民重新认识陕甘宁边区和中国共产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比较好的性教育,不是让孩子们不敢做什么,而是不屑于、不该做什么。孩子们在性上的知识水平有多高?报社的记者来采访我,话题是一位母亲在11岁的儿子书包里发现一盒安全套,她不知该怎样面对儿子了。母亲把此事公布到深圳新闻网上后,引起了热烈讨论,记者要我谈谈看法。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比这更惊人的事不断在发生。前些天去报社开座谈会,深圳一所重点中学的心理老师谈到:学校超常班的一位女生跑到校外与人过夜,班主任找她谈话,让她想想这件事的危险,万一怀孕了怎么办?她回答说:“你怎么这么幼稚?”把班主任噎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相似文献   

10.
境由心造     
境由心造□张彬彬那一年我18岁,在农村当知青。写的第一篇稿子,就幸运地变成了铅字,编辑邀我去报社。第一次去报社,心情既兴奋,又忐忑。在我幼稚的心目中,报社是极崇高神圣的所在,是新闻的集散地,那里的人很了不起,靠着一枝笔、一张纸、一架照相机,就将各种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地产业的企业家差不多是各行业中曝光率最高的。翻开一份财经报纸,如果不见冯仑、潘石屹、王石这些名字,那这份报纸的价值肯定大打折扣。这些人都采访不到,报社怎么去拉广告啊?  相似文献   

12.
2000年 4月 26日,长春五环体育馆。 "一汽四环之夜 "大型文艺晚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为采访晚会主持人瞿颖,我悄悄 "混 "到主持人休息处。一番自我介绍之后,瞿颖答应为我们报社读者写几句话,但她有个条件:要等到晚会结束之后。瞿颖说完,就躲到一边熟悉台词去了。担心到手的 "大鱼 "跑了,我等瞿颖背了一会儿台词,又凑到她身边。 "别忘了你答应我的事儿啊 !"我笑着提醒瞿颖。 "我答应的事肯定会办。 "瞿颖说完就准备上台报节目了。   我没想到的是,我的 "死缠烂打 "会间接给瞿颖惹来尴尬,我更没想到的是,瞿颖几句真诚机智的…  相似文献   

13.
石油大王哈默: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美国黑人杰西克·库思是当时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记者。因为种族歧视,在那家报社中他感到四面楚歌,受人排挤。与别人交往更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情。 那时,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默已蜚声世界,报社总编希望几位记者能采访到哈默,以提高报纸的声誉与卖点。 杰西克便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独立完成稿子,以便让他们不敢轻视自己。 有一天深夜,杰西克终于在一家大酒店门口拦住哈默,并诚恳地希望哈默能回答他的几个简短问题。 对杰西克的软磨硬缠,哈默没有动怒,只是和颜悦色地说:“改天吧,我有要事…  相似文献   

14.
1998年4月下旬,笔者走进重庆万县“倩达服装城”。老板一见我,就露出盈盈的笑意,说:“我早就想到报社去找你。”“找我?”我一脸茫然,怎么也想不起她是准。跟随她来到她豪华的办公室,玻璃板下的一张村姑打扮的照片令我猛然想了起来:田倩!两年前;她是川东地区为数很少的打工妹回乡办企业的典型。我曾采访过她。田倩热情地给我冲了一杯咖啡,开门见山地说:“我想了很久,打算曝光隐私!”曝光隐私?我有些惊疑。她淡淡一笑,说:“我生活得太累了……”伤心往事泪啼血1974年,田倩出生在川东某镇一个农村家庭。1990年,田倩没有考…  相似文献   

15.
9月17日下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共和国部长访谈采访组"、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几家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  相似文献   

16.
称呼的困扰     
到新单位实习三天了,可我还不知道该叫我们领导什么。这个难题让我心情沮丧。 在毕业之前能赶上这家报社招人,而且我又被推荐去实习,这让所有的人都有些羡慕。刚报到的那天,我拿着校宣传部领导的条子去找他的老同学──报社政教部主任。有了这种关系,第一次应聘的我心里略略有了底。报社的走廊寂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我在政教部的门外屏住呼吸一分钟,然后怯怯地敲了门。 屋内王主任正在和一名记者说话,我按吩咐坐在一边。王主任和记者的交谈琐碎而漫长,条子和推荐者给我的信心很快在尴尬的等待中烟消云散。当我注视着一缕阳光已经…  相似文献   

17.
李升平 《老年人》2006,(3):25-25
我曾经对一位采访我的作家开玩笑说:“上帝派我到这世上来,也许就是当记者的。”人老了,喜怀旧。我常常回忆自己这一生颇有点传奇意味的记者生涯。记得读高小时,寄住在一位亲戚家,他家订有一份《大公报》,我常常被报上那遍访天下、非议时政、指斥高官、忧国忧民等内容的文字所打动,心想长大后也能当个记者就好了。解放初,我在区政府当秘书,区长是一位南下干部,最喜欢宣传好人好事,天天催着我写报道稿。很快,《衡阳新闻》《(衡阳日报》前身)聘我为通讯员,不久又要调我到报社。然而,区长死活不肯,说我“这支笔杆子用得着”,但终究敌不住地委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七年七月,我和女友晓斐从武汉一所大学新闭系毕业后双双进入一家报社工作。我主要跑信息产业方面的新闻,她主要负责人物专栏,接触的多是经济界人士。做记者表面上看起来挺风光,其实是一件折磨人的活儿。每天早上六点钟我就起床了,迷迷糊糊地洗脸刷牙,胡乱吃碗热干面或细粉,把采访包一背就开始了一天风风火火的工作,下午四五点钟还在心急火燎地赶稿子,晚上回到宿舍整个人都累趴下了。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两人能够经常在一起,而且收入还不错,我和晓史都比较满意。忙碌的日子过了两年,我已经成了经济报道组的首席记者,晓复的…  相似文献   

19.
“王大裤衩子”是我们报社文体部的编辑,也就是我的下属王来顺。“王大裤衩子”自然是外号,这是一位研究唐诗的硕士毕业生,很有点才气的。我常常为他鬼使神差地分到我们报社而替他惋惜可惜的是,本来有点屈才的一个有为青年,这几年在我们报社却混得十分艰难。原因是报社的一把手周总不待见。不待见自有不待见的理由。说起来,也是王来顺倒霉,在他刚刚调来不久的一个上午,就在他上厕所的途中,在办公室的走廊上与周总编辑遭  相似文献   

20.
王焕伟 《职业》2010,(8):33-33
青苹是我大学的同学,大四那年,离毕业还有半年时间,我和她就开始着手在人才市场上跑来跑去。看到那家报社招收一名记者和一名编辑的招聘启示时,我和她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