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外贸发展战略方面实质上存在着主张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分歧,贸易政策作为发展战略的一种投入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应间存在着偏离,因此不仅需要对中国外贸政策作出合理的估价,而且需建立科学的数据指标对贸易取向、保护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的关联作系统的分析,从而展示当前中国经济和贸易结构和政策机制。本文就是针对中国工业(包括采掘业和制造业)上述领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的外贸长期维持粗放式增长,虽然贸易数额巨大,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外贸战略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研究,对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实现"贸易畅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量贸易数据,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出口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历程;并分行业和地区分别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评估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经济绩效和出口导向经济增长假说,结合对外贸易相关理论,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体统性的研究。基于2002-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宏观数据,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GDP增长率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新思考美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处在关键的调整时期。世界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美国经济,本文试图重新思考美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的对策。中美之间仍然是互补性最强的贸易伙伴,但是考虑到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已经很高,以及当前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的因素,中美贸易的发展仍将遭遇坎坷,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与美国的国力规模相比并不相称。华尔街丑闻将影响到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计划。中国在金融等服务业方面对外开放将影响到美国在华投资的结构变化。美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220家中国制造型出口企业的数据,探讨了两种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如何通过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影响企业创新倾向和新产品绩效。研究结果显示:(1)差异化战略通过促进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间接改善创新倾向和新产品绩效;(2)成本领先战略直接正向影响创新倾向进而改善新产品绩效;(3)差异化战略对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为中国制造型出口企业如何改善竞争战略执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提出了管理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洪瑞 《经营管理者》2009,(24):195-195
本文从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调结构"政策出发,结合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现状,阐释了入世以来中国贸易政策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及在有效选择战略调整方向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路程和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勾画出中国由"贸易小国"到"贸易大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共轭环流"论,提出中国开放型经济由大到强的发展思路。当前,中国已逐步成为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枢纽国"、贸易流控制力的"居重国",已从最初注重出口和引资的"单向开放"转变为注重平衡发展"双向开放"。但是,中国依然缺乏引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制造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困局。面对能力缺口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应坚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抓改革、补短板、通市场,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成为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9.
郑琳 《决策探索》2006,(11):64-65
综合商社是以贸易为主体,以产业为后盾,以金融为纽带,具有贸易、金融、情报、组织协调等多种功能的国际化、集团化、实业化、多元化的跨国企业集团.它起源于日本,是日本战后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开路先锋.本文通过对日本综合商社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提出了对我国综合商社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迷思──大国的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随后骨牌式地蔓延到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地。人们在讨论东南亚金融危机深层原因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地区共同的出口导向战略上,也怀疑中国会不会遇到同样问题。本文认为,过去20年中国经济成长,出口并不是主要的推动力,经济增长更多来自投资和消费等内需。所谓“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奇迹”,只不过是一种神话。对比国际经验,作为一个大国,中国要在全球崛起,从长期看还需走以内需为主的道路。当前,在亚洲金融风暴和国内经济低迷的背景下,部分深受出口导向思维影响…  相似文献   

11.
崔连标  孙欣  宋马林 《管理科学》2016,29(1):147-160
新丝绸之路是中国当前实施的一项重大的对外战略,而贸易畅通是中国推进该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已经宣布将积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区域合作潜力。 为探讨贸易自由化视角下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经济影响,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新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区(中国和中亚五国)为分析对象,从实际GDP、居民福利、进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①新丝绸之路推进会给沿线国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改善效果,是一个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战略。受益于关税减免,中国和中亚五国总GDP增长0.011%,总的福利水平改善671.065百万美元。②新丝绸之路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改变参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通过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增长31.402%,中亚五国向中国出口增长14.143%。③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会带来复杂的行业分布效果,中国纺织业受益较大,但农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均会遭受一定的损失。与之不同,哈萨克斯坦钢铁金属业产出增幅最高,吉尔吉斯斯坦受益最大的是农业。 从贸易畅通视角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符合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中国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针对那些受损严重的行业可能需要出台一定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对湖南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外商直接投资拉动出口的效应比拉动进口的效应要大。本文同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长期效应更加明显。对此,提出了新阶段推动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即着力培育湖南新的出口增长点、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外向型经济中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发挥,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找准定位,明确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借以提高外向型经济对湖南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口贸易在国际舞台上有着强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本文将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传统因素和现代贸易理论中多种因素相结合,并运用约翰森协整检验法来找出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并以此来发现我国出口增长方式的特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强调了制订具有前瞻性的贸易发展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郭艳 《经营管理者》2009,(24):124-125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更为迅速,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开始从出口导向战略向国际化经营战略转变,变"产品"的出口为"企业"的出口,我国经济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也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从中也涌现出了像联想、海尔、华为、TCL这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跨国企业,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还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存在着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际化经营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等问题。本文从联想、海尔、TCL、华为的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选择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并且立足我国企业的实情,以这四个典型的中国跨国企业为代表,对各自在国际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也是对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我国出口"转方式"的概念,探讨了出口战略选择和未来发展问题,提出在"转方式"背景下我国出口市场应进行多元化的战略选择,以适应内外经济形势进而取得进一步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于铁流  李秉祥 《管理世界》2004,(9):67-72,80
本文根据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的走向趋势,指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中国而言,解决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应该主要通过派政府代表团赴美进行集中采购,而应采取继续深化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遵守和利用WTO规则,在充分了解美国政治、经济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均诸如自动出口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玖立  吴敏  包群 《管理世界》2013,(11):28-38
设置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制度试验的重要战略步骤。凭借各种优惠和政策,经济特区在转型经济中营造出了适宜企业成长的局部环境。本文基于中国海关细分贸易数据考察了经济特区的制度优势。研究发现,除了拥有更多的平均出口之外,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种制度优势主要是沿着集约的边际实现的。本文结论不受样本选择、度量指标和贸易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邵敏  武鹏 《管理世界》2019,35(3):99-113
本文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世界工厂"式的出口扩张使得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较差,表现为其会频繁地主动寻求工作转换,且人力资本越高的农民工,主动转换工作的概率越大。基于2002年、2007年、2008年和2013年CHIP数据展开的实证分析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对此予以了证实。本文进一步论证得到,农民工过于频繁地转换工作,最终将导致我国无法形成足够规模的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以支撑和推动产业体系由低端迈向中高端,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为打破这一发展模式下产业体系陷入低端锁定的机制,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钱学锋 《管理世界》2008,(9):48-56,66
中国出口爆炸式的增长及其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已经由一个区域性问题演变成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采用一个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分析框架,从企业层面的微观角度出发,将中国出口总量增长分解为集约的贸易边际与扩展的贸易边际,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可变贸易成本和出口固定成本对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3~2006年间,中国的出口扩张主要源自集约的贸易边际,而贸易成本的变动对中国出口总量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扩展的贸易边际实现的。由于集约的贸易边际可能导致出口收入波动和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在于,中国的出口增长路径必须由集约的贸易边际尽快转向扩展的贸易边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事实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克服了单一产品企业假定的严重缺陷,基于新近发展的多产品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框架,利用2000~2005年的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全面系统地刻画了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的特征性事实,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经济力量。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多产品出口企业主导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特别在2000~2005年间,中国出口增长的大约44%来自企业内的扩展边际,集约的边际不是中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总体层面、分企业所有权属性和贸易方式的不同回归结果,都揭示了影响中国出口企业产品范围的经济力量的稳健性。我们的研究,重新诠释了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来源,企业内的扩展边际作为中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被首次揭示出来。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现有基于单一产品假定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对中国出口增长进行经验研究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它明确地提醒我们在进行贸易结构调整时,不应仅仅关注企业间的扩展边际的重要性,更应高度重视企业内的扩展边际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