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贵溪县渔塘乡仙岩崖墓群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1979年秋经调查后得到确认;1976年秋冬又组织力量进行了清理。考古工作者先后清理了18座墓葬,共发现棺木39具,人骨架16具,出土各类随葬器物200余件。近年来,已陆续发表了一批研究文章,对崖墓的时代及墓主的族属、习俗、文化特征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确定崖墓时代的主要依据是出土的陶瓷器。这批器物有不少特征与上海金山戚家墩遗址下层文化几乎完全一样;在江苏、浙江春秋战国肘期遗址、墓葬中也可见到一批同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二年,湖南省博物馆和怀化地区文物工作队,在淑浦马田坪一带发掘清理西汉墓葬共五十七座①,出土一大批滑石冥器,其中出土的一批滑石“兽面”尤具特色。“兽面”由一块乳白色的滑石板雕刻而成,人面兽头,头长双角,张口露牙,大眼鼓出,形象威严而又狰狞,位于墓葬中显眼地位,明显地不是一般的随葬实用器,而这种形象狰狞,作用神秘的“兽面”,在其他地区的西汉墓葬中不见。为能引起学术界对此的重视,今撰小文,以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魂瓶     
魂瓶魂辍,是古代墓葬中专用的随葬器物,多用于南方。据考古资料介绍,它是由五联罐演变成谷仓罐的,相当于现代的骨灰盒。1980年,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紫气山南面,出土一对魂瓶。这两件魂瓶都有盖。盖儿的上半部,塑有古式亭阁,亭上刻琉璃瓦,瓦纹清晰可见。两...  相似文献   

4.
据(记者刘鹏)报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柳湾墓地考古发掘队领队肖永明对记者说,近期对柳湾墓地的抢救性的文物考古发掘获得重大发现:首次在这个国内最大的氏族村墓地发现了一批重要生活遗址,同时出土了一大批器具,其中出土的红铜器铜簇填补了齐家文化柳湾类型在铜器方面的空白。 青海省东部的乐都县柳湾墓地位于湟水北岸的二级台地,从1974年到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墓葬1700多座,出土了大量精美陶器和不同时代的…  相似文献   

5.
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太阳神图案织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发掘出了1处唐代吐蕃墓葬群,发掘出大墓封堆遗迹1处,中小型墓葬20余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图案之美,技艺之精,时间跨度之大,均属罕见。其中M1大墓出土的太阳神织锦,在我国系第一次发现,也是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尤为重要的是这类织锦出土在吐蕃墓葬中,当更具特殊地位。以下我们将作具体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西瓯这一名称,到西汉中期才出现于史籍中;但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里,却较具体地描述了秦平岭南时与"西呕"(西瓯)人作战的情况.梁顾野王《舆地志)也有"交趾,周时为骆越,秦时为西瓯"之说.可见在秦代,西瓯这一称呼已出现并被公认.西瓯,《淮南子·人间训)称之为越人,考古材料也证之不诬.广西从新石器至春秋战国,其印纹陶文化的主要内涵,与广东、江西、福建等地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葬出土的器物,在器形及组合上与广东西部的一些战国墓相同;其所反映出的文化面貌也与广东同时期的战国墓有较多相似之处.尤其是战国秦汉时期陶器,  相似文献   

7.
陆深,号俨山,上海人,明中期著名的文人,《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文苑列传》有其传。1969年,上海浦东陆家咀在施工中发现了陆深夫妇的合葬墓及其子陆楫夫妇的合葬墓,但遭到破坏。事后,上海博物馆前往清理,并收集了部分文物,相关的情况后来题为《上海浦东明陆氏墓记述》公布了出来。墓葬出土物中有一件很不寻常的器物,报道者称之为“玉幻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六年七月至十一月,广西文物工作队在贵县罗泊湾一地发掘了一座西汉初期的大型木椁墓,编号为贵县罗泊湾一号墓。这座墓葬规模之巨大,结构之复杂,为广西历年来汉代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中的随葬品,尽管先此之前曾为人盗掘,但发掘结果,仍获得遗物一千余件(片),其中仅铜器一项,就多达二百多件。若按墓中出土的木牍和木简上所列的随葬品数量来统计,原来随葬的器物则远非此数,发掘所获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批文物,无论是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质地方面说,皆是广西几十年来考古工作中最重要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东周时期两广地区瓯骆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组合、器物特征等方面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作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东周时期两广地区瓯骆墓葬不仅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还包含有楚、中原、吴越、滇等地文化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因出土器物中的兔纹样与兔本身的形状特征很相似,各学者对兔纹的研究较少,对兔纹的争议更是寥寥无几.故本文主要从出土的器物中出现的兔纹样与兔图像进行综述,也会涉及到与兔有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我国甘肃武威西郊林场先后发现多座西夏砖室墓,并有明确的记载,而出土的文物、随葬品也为研究西夏墓葬文化提供了详细而真实的参考资料,并且通过墓葬的重见天日,更是印证了西夏文化融合的的论断,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感受千年前的西夏王朝独有的文化内涵。在此,本文就详细探讨和研究了西夏的各种葬俗、西夏墓葬的形制、规格以及所反映出的葬俗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去年冬,我区考古工作者在武鸣县马头乡元龙坡发掘了一处时约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群。其中编号为101的墓穴中出土了二枚铜针,其形制细小,分柄和锋两部分。柄作长方形,长2.2、宽0.6、厚0.1厘米;锋呈圆锥状,长0.5厘米,根部起节(图一)。铜针出土时侧置于墓底西南角,伴出物仅有八块夹砂陶片。这种质地较好,通体光滑,制作工艺颇为精巧的铜针,在我区先秦墓葬中尚属首见,因而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关于该铜针的功用,有的认为是缝衣  相似文献   

13.
玻璃器对于当今人们而言是非常普通的用品,可在远古时代,由于材料来源或技术工艺等原因,玻璃器是非常珍贵的,尤其在远离中原地区的青藏高原,其价值更为可观。一、资料我国的玻璃器分为国产品和外来品,最早的玻璃器发现于西周前期的墓葬。我国对玻璃有多种称呼,按其透明度可分为“玻璃”、“琉璃”及“料器”。一般把透明度好的称之为“玻璃”,把透明度差的称之为“琉璃”,把色彩鲜艳的小件器物称为“料器”。①青藏高原出土的玻璃器有玻璃珠、玻璃饰品等,还有一种被称之为“乙g”的料器,但未见正式报道。@“Zig”通常为橄揽形…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曾为古代越人分布区的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香港等省市的出土器物上,发现了数量不等的刻划符号。广西古代也是越人分布地区,同一时期也曾先后在6个县市的出土器物上发现了先秦时期刻划符号100多个(见附表)。苏、泸、闽、粤等省市发现的刻划符号,它们的性质如何,学术界曾作过讨论,唯广西发现的先秦刻划符号,迄未见有人作过系统的论述,对它们的涵义和用途还不是很清楚。为方便研究起见,现将收集的材料略加整理,并简单地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魏末晋初楼兰文书编年系联(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3月至4月间,新疆楼兰考古队在楼兰古城进行考古调查时,又在古遗地中发掘获得一批汉文文书.这样,自本世纪初第一次在楼兰遗地发现古代文书以来,先后已有五批文书出土,总数已有800件左右.前四次出土的文书,包括1901年斯文赫定发掘、1906年及1914年斯坦因两次发掘、1909年橘瑞超发掘共700余件,由林梅村同志将已发表过的录文按照出土地点编次辑为《楼兰尼雅出土文书》一书,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第五批出土文书,经侯灿同志整理已在1988年7期《文物》上公布.笔者与李均明同志合作撰成《198O年楼兰新出土文书校释》一文,对这批文书重作了清理考证.数年前,我在研读前四批出土文书时曾  相似文献   

16.
铜鼓纹饰立体蛙说略李文铜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出现,是从炊器演变过来的①,源于云南②。除我国的西南诸省区发现有出土外,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均有出土,但以我国出土的为多。开启鼓面边沿饰蛙先河的是云南晋宁石寨山西汉中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树木年轮的定年结果为依据,将近年来都兰热水、德令哈等地所发现和发掘的一批墓葬分为吐谷浑时期和吐蕃时期.根据墓葬形制的渊源关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墓葬的族属进行了分析,认为封土堆中有无梯形石砌边框是区分海西地区吐蕃时期外来吐蕃人与被征服的吐谷浑人墓葬的重要标志.由此推断都兰热水墓主人的主体应属于外来吐蕃人,而德令哈一带吐蕃时期的墓主人主体属于被征服后的吐谷浑人.  相似文献   

18.
辽代契丹人墓葬中出土的面具和网络,作为一套完整的葬具,是考古界比较一致的认识,也是被文献和考古资料所证实了的。当然,即使在辽代晚期的墓葬中,也有出网络而不出面具,或者出面具而不出网络的情况,说明这一制度虽已形成,然而还不够严格。有的同志就此已做过较多的论述。①马洪路同志于《考古》1983年第3期上发表的《契丹族葬俗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产工具入手,通过对嫩江流域夏至战国时期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生产工具进行功能分类和数量统计,指出嫩江流域夏至战国时期的经济形态以渔猎经济为主,手工业、畜牧业、农业、采集经济为辅,对自然资源依赖较强。  相似文献   

20.
自1959—1975年的十六年间,诸多学者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和哈拉合平两地共发掘清理了晋到唐的墓葬四百余座,在所获珍贵文物中,汉文文书就达2700多件。本文主要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用字进行具体研究。主要对文书中的公文类文书、佛经抄本和古籍抄本、习字文书、随葬衣物疏以及往来私信文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