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子兵法》从问世后就对世界军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很多国家仍在致力于《孙子兵法》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孙子兵法.用间篇》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结合一些历史案例,阐明了其所提出的情报思想及其所体现的哲学内涵,以对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墨子在《号令》篇中提出了“五十步一击”、“劝吏民坚守胜围”、“为守备程而署之曰某程”、“募民欲财物粟米以贸易凡器者”、“诸盗守器械,皆断”、“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举”、“其在莼害,吏与杂訾”和“略视之”的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会计的贡献在于八个方面:建立储备仓库、建立激励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建立交换制度、建立惩治制度、建立安抚制度、建立簿籍制度、建立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朱子基于"圣人"观念反对前儒文辞褒贬与史例褒贬之说,并通过吸收左氏家说及"据实直书"方法建立了以史视 《春秋》 说.但其说无法担保圣人之意与经义之关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朱子又不得不退回到圣人"有意"作经,"笔削"鲁史而成之的立场上.这一理论困境反映出朱子实际上并未真正突破汉唐 《春秋》 学的"辞"→"义"诠释模式.随着宋元鼎革,这一困境成为元代 《春秋》 学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吴澄、 程端学主张 《春秋》"非常而书",藉由诠释进路的转换以证成朱子之说.黄泽则将"据实直书"整合为获取 《春秋》 书法的环节,赵汸通过"策书之例"与"笔削八义",进一步将"直书"置于 《春秋》 书法系统中,以此解决朱子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4.
胡安国以天理统摄《春秋》大义,将之作为经学义理的最高本体,天理以"理一分殊"的方式得到体现。因此,其在经学诠释上,有着"以理驭势"的义理逻辑:天理通过圣人书法落实于具体历史实践,来驾驭和制衡人欲横流无理的时势。以"理"驭"势"的义理逻辑,在诠释中具体地落实为重义轻利、贵王贱霸、尊君抑臣、内夏外夷。胡安国藉以理驭势的内在逻辑建构其《春秋》学的义理大纲,是道学奠立《六经》理论范式的重要表现,决定着南宋到清初《春秋》学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制度性多边主义为背景 ,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政府间国际制度与国家的关系问题。继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 ,着重讨论了在国家考虑“参与”国际制度和“参与以后”两个阶段里《公约》与中国的关系 ,具体阐述了“中国为什么要求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参与《公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语》的第六篇《雍也篇第六》共28章,主要讲君子或为政者的美德以及应如何修行以成其美德:不仁则非德也;不利于成功,则非智也;仁且智才是美德或成功的行为品质。孔子对弟子的一些行为予以了评点,或者对弟子在修行上直接予以教诲,讲怎样做才是对的或妥当的;本篇出现了“中庸”(仁且智,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一词,一个人行事仁且智,达到无过无不及的状态,就是中庸。  相似文献   

7.
《隋书.地理志》与《旧唐书.地理志》所记北京地区的某些州、郡、县建置沿革,前后矛盾,疏漏多见,往往无所适从。本文试以《隋志》之玄州、平昌郡及《旧唐志》幽州大总管府、玄州、三河县、密云及燕乐县为例,加以考辨,以正其误。  相似文献   

8.
上博简<诗论>第25号简最后三字作"<小明>不",专家多疑其后有阙.然而简文"不"字后有近两字的空白,证明此简在"不"字之后不大可能有和"不"字系连的文字.这几个字的释读在<诗论>的相关研究中,多呈空白状态.其实,这里是一字为释,用一个字,直指<小明>篇的主旨.简文这里的"不"字当依古音通假之例,读若负担、负责之"负"字.<小明>篇学者多从汉儒之说定为大夫"悔仕"之作,如今得上博简<诗论>的启示,可知并非如此.<小明>一诗的作者应当是一位忧国忧民,与友人相善的正直的、有较高德操的王朝大夫.<北山>、<四月>两诗主旨在于泄私愤而不顾国家安危需求.就诗作者的道德品格而论,<北山>、<四月>两诗与<小明>篇的差距显而易见.清儒姚际恒谓<小明>辞意"浑厚",信然.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在其代表作《国家篇》的第十卷中,对诗及诗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不过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与真正的国王或真理隔着两层,并不能揭示出真理,因而认为应将诗人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然而,柏拉图在随后所表现出的试图对诗歌加以利用的态度,又显露出了其诗学思想中不可忽视的自相矛盾之处。在笔者看来,这种内在性的矛盾,恰恰是柏拉图政治理想的体现,这不仅与《国家篇》的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柏拉图整个哲学思想的一种显现。  相似文献   

10.
尤佳 《唐都学刊》2012,28(2):50-52
对《史记》《汉书》所载景帝遗诏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史记》景帝遗诏所载赐爵事恐有张冠李戴之嫌,将本不属遗诏的赐爵事也书于其中。实际上,汉廷对诸侯王概不赐爵,虽存在皇帝(或皇后)对个别列侯与关内侯特赐授爵的情形,但从不泛赐爵级,不愿轻易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与权力,对王侯赏赐多为金、驷马、封户等,这种赏赐原则也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荣木》的作年,很多陶学研究者都根据末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句,判定作于作者40岁时.但此二句只是对孔子原话的引述,不能当作作者的自述直接作为本篇作于作者40岁时的依据.根据陶渊明在诗中表露的内心焦虑推测,本篇应作于陶渊明40岁将至而未至时.对于本诗的篇旨,一般多解为作者急欲建功立业的心情表露,但更确切的理解,应该是抒发了作者因学道未成而产生的焦虑心情,表达了他想要在为时不多的时间里达到学道有成境界的渴望.从陶渊明40岁前后的思想和出处行为看,这一时期的陶渊明并不存在强烈的事功观念,回归田园、独善其身、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他的理想.归隐田园,求道独善,二者相辅相成,正反映了陶渊明儒道兼综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2.
<周南·汉广>是<诗经>中的一首情诗.历史上诸家对此诗本义,主要有三种观点,而今人则对影响最大的<毛诗序>的观点进行了全盘否定,进而以此诗的诗歌性质替代其本义.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问题在于历代研究者没有对游女的"游"字义项进行详细的考证,忽略了游字淫逸的贬义义项.因此,在论证游字贬义义项的同时,结合周南地域与周楚文化相异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周南·汉广>的创作,就是要表达"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的这一本义.这也说明<毛诗序>对此诗的看法,有一部分还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潘海军 《社科纵横》2011,26(7):95-98
张爱玲的美学世界在"解构"情感,一切都打上了"虚无"的色调;而艾米丽.勃朗特却是"美"的建构者,纵然面对苦难与深渊,也要"信"与"望"。论文重在思考两位作家审美旨趣不同的根源所在,并指出文学价值的超越之处在于对确定性价值的肯定与否,其不同的态度折射出了两位作家文学观上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黑色幽默语篇有独特的语言风格,语言结构碎片化、杂糅化和集锦化,常用极度变形的、夸张的喜剧语言形式表现悲剧内容.正是由于黑色幽默的这些语言特色,省略衔接在黑色幽默语篇中表现显著.<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20世纪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是黑色幽默语篇的集中体现.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语料的黑色幽默语篇,广泛使用省略的衔接手段,其中小句性省略衔接在黑色幽默语篇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7):157-159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创作手段,从原作者的角度说,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传达模糊美感;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来看,人物在言辞方面会采取一些语用模糊方式传达意义。而语用模糊的翻译更涉及两种模糊语言体系和各种不确定文化因素的转换。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各种语用模糊现象的定义、区分和翻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翻译的难题及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8):144-146
二语习得的研究中认为一种语言形式在语言输入中出现得越频繁,就越容易被学习者注意并融入自身的语言体系。本文以《博雅汉语(起步篇)》为例讨论背诵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语音语调的准确流利,有利于词汇语法的熟练与巩固,有利于口语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18.
梁卓恒 《生存》2020,(10):0218-0219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充满诗意与温情的“阳光情感电影”,伴着轻盈优美的交响乐,简洁而干净的故事情节在纯美而温情的各种蒙太奇叙事结构中缓缓展开,整个画面都笼罩在一层灰暗的色彩之中。然而,一股明亮而耀眼的爱之光冲破了这种沉闷的宁静,实现了对生命和人性原始而巨大的感化。本文将从电影的主要元素及其深度方面阐释影片中所蕴含的智慧大爱与人性光辉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词牌与曲牌的调式择用是词曲研究的基本起点,同样是词曲研究首先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惜今人对之关注者寥寥。论及词曲研究,一般学者均好以主观式的印象批评来取代实证性的探索。本文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全明散曲》对有明一代词曲作品所择用调式进行数据统计,并由统计结果辨析明人于填词制曲方面所折射出的崇古心态。对于词与北曲创作而言,明人多尊奉宋元为圭臬,亦步亦趋,欠缺突破的勇气与创新性实践。所幸惟有明代的南曲创作,因元人于此涉猎不多,留给明人发挥的空间亦大,故明人南曲创作实为明散曲最值得肯定的畛域。由对明代词曲牌调运用的比较性辨析可见:任何文体都不是凝固而一成不变的,文体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突破创新。正是这种文体内部的质变为传统文学提供了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同时构成了传统文学绚烂多姿的万千景致。  相似文献   

20.
包拥军 《报林》2018,(2):48-49
面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媒体融合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行业报兼具传统媒体的普遍性和行业的特殊性,应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利用行业新闻的内容优势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以追求行业新闻的最大传播效果为目的,探索一条行业报的特色媒体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