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先进文化的内涵与我们的吸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要跻身于世界先进的行列 ,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是快速提升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世界先进文化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 ,它涵盖了历史每一时期的先进成果 ,其中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科学的、技术的、观念的、习俗的、物态的等诸方面 ,大致可分如下几个层面 :(1)能够保障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制度文化 ;(2 )能够引导人类前进的思想观念文化 ;(3)能够不断解放生产力 ,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文化 ;(4 )能为人类提供享乐的、蕴涵精品意识的娱乐文化和物态文化。我们注重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坚决反对依样画葫芦 ,全盘照搬。我们主张在吸收中有所创新 ,在创新中有新的发展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吸取西方文化,借鉴和学习欧关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科学文化以及政治、法律、军事等制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在根据地的先进文化建设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尚卿  肖良材 《社科纵横》2006,21(5):119-120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广大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主要是:成立军官教导队,注重思想文化学习;建立红军小学、农民夜校和各种形式的识字班,普及文化知识;文化建设十分注重围绕军事斗争进行,注重加强党内教育;注意加强部队与地方的文化教育,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其对我们今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大的启示:把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统一起来;文化要面向大众,要充分体现人民利益和意志;用先进文化推动事业发展;用先进文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余剑春 《探求》2006,(3):43-45
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党政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其成果中体现出来的先进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赋予机关文化建设新的内涵和价值理念。同时,通过机关文化的构建,探索机关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文化精神的内涵和功能,发展先进性教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倪合良  贾春杰  蒋清江 《社科纵横》2009,24(11):109-111
军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新中国的土壤上生成与发展的,尽管她以学科的形式存在的历史不过30年,但是因其伴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起走来,并在当前“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和新军事变革的实践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心理科学的繁荣、军队建设思想的转变和军队建设及战争发展需求,为军事心理学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创造了条件。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积极吸纳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服务于军队建设和打纛信息化战争,是军事心理学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文化是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继承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立足时代和实践 ,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化的最高成果。它是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收了十九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的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一、本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日本问题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内容涵盖日本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历史等各个领域。热忱欢迎学界同人赐稿。  相似文献   

9.
张百顺 《创新》2008,2(2):42-44
爱国主义精神是边疆军营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让爱国主义精神时代化、大众化、多元化是边疆军营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边疆军营文化的创新发展就是要发现、培养和造就具有社会震撼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先进典型和英雄群体。构建和谐边疆军营文化,要重视先进思想理念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传播,通过边疆军营文化这个特殊"窗口",展示边疆的安泰、繁荣、进步、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化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柱 《学术交流》2004,(12):138-141
“文化力”是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提出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民族精神、民众素质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文化力体现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印证本质。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它已被当代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文化力可从多个角度来揭示,但主要的还是“精神力”和“知识力”两个维度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力,锻造文化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投稿须知     
<正>一、本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日本问题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内容涵盖日本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历史等各个领域。热忱欢迎学界同人赐稿。  相似文献   

12.
日本传统文化与军事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川 《日本学刊》2004,(5):135-149
军事观念是一个传统文化与军事实践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长期以来 ,在一些日本人中间形成了崇尚武力的军事观、狭隘的民族使命观、极端的日本中心主义利益观和缺乏自律的战争史观等独特的军事观念。这些观念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 ,对日本的军事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尚卿 《社科纵横》2010,25(4):124-127
"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规定,也是对先进文化的基本含义的完整表述,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面向现代化是先进文化总的性质要求,表现了先进文化的时代性;面向世界是先进文化的空间尺度,表现了先进文化的包容性;面向未来是先进文化的时间尺度,表现了先进文化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一、本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日本问题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内容涵盖日本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历史等各个领域。热忱欢迎学界同人赐稿。二、本刊实行双向专家审稿制。  相似文献   

15.
<正>一、本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日本问题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内容涵盖日本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历史等各个领域。热忱欢迎学界同人赐稿。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广泛的社会现象,并总是和社会文明携手共进。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文化是经济的投影和表征。文化和经济既互为表里,又相互渗透。先进文化造就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推进先进文化。这是一条互为因果的定律。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现代先进文化提供一个历史的注脚。先进文化不过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超越。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历史表象、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传统文化的评判标准、传统文化的市场反差,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势,对传统文化的功过曲直做了全面探索。  相似文献   

17.
倪合良  王连水  蒋清江 《社科纵横》2008,23(10):133-134
军事软实力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要力量,加强军事软实力建设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紧迫要求;传统文化是军事软实力生成发展的源头活水,军事软实力建设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时代精华:"慎战"的战争观念;"上兵伐谋"的谋略思维;"以治为胜"的治军思想;多姿多彩的战争文学.  相似文献   

18.
肖少芬 《探求》2006,(4):70-72
档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研究和弘扬档案文化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档案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档案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甄人 《探求》2001,(4):57-59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 ,有着十分丰富且复杂的理论内涵。学术界对于这个命题的一些概念、内涵的表述 ,有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弄清这些问题 ,有助于加深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一、关于“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泛指一种文化的性质 ,而不是特指某一种文化的概念。关于先进文化的内涵 ,学术界大多认为包含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笔者认为 ,先进文化的内涵 ,应包括先进的政治思想、先进的伦理思想、先进的科学文化三个部分。因为道德属于伦理思想的范畴 ,不应把它同政治思想混为一谈。先进文化是与…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才能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才能克服落后文化的影响 ,才能实现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