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个人主义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传统,其理论基础由霍布斯和洛克奠定,其核心主张是强调对个体人格的尊重、对个性自我实现的赞美和对个人合法权利的保护。马克思极其重视个人的价值,就此而言,马克思与近代政治个人主义具有一致性。但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解与近代政治个人主义完全不同,马克思关注的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即作为人类解放目标的无产者;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的,但个人只有在集体中通过"自由的联合"才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现代国家的道德正当性危机.本文认为,这一危机在主流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自由主义一方面要求国家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个人的宗教信仰和道德选择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基于个人自由的道德优先性反过来否定国家的道德正当性,甚至批判国家是一种道德的“恶”.但这样一来,国家就很难在道德上要求个人的真正服从.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一危机,本文从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在早期现代兴起的主要动因,就是解决西方基督教世界内部的“神学政治问题”,也就是宗教与政治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代政治哲学之父”马基雅维里将国家本身去宗教化和去道德化,使它变成一个纯粹的人为建构.在此基础上,霍布斯建构了一种绝对主义的国家观念.而洛克则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对国家的绝对权力进行道德约束,捍卫个人自由相对于国家的道德优先性.卢梭和黑格尔一方面接受了霍布斯和洛克的现代性前提,另一方面试图消除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对立,为国家的道德正当性辩护.但是,这种辩护无论在现代自由主义,还是在左翼激进主义那里,都没有得到承认.本文的结论是,要想重建国家的道德正当性,我们必须站在一种超出现代性的更高视野去反思现代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古代西方伟大思想家柏拉图晚年的著作《法律篇》强调法治的主要内容作了探讨。作者对柏拉图在《法律篇》设想的新理想国与其在《共和国》中设想的理想国从道德观、统治观、法律观、国家观、政体观、财产观诸方面的差异作出比较;还就《法律篇》对西方法治理论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其影响在于它的主要精神即法治,而不在于其具体构想。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政府论》、西塞罗的主要著作、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都是《法律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后者开创了西方法治理论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发展到核时代,核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决定了核大国间的关系逐渐脱离了传统的霍布斯政治结构状态,而步入洛克政治结构之下,即核大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生存和允许生存”的政治关系.尽管洛克政治结构并不能杜绝核大国之间的冲突、竞争,甚至战争,但这些矛盾和冲突会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而不至于失控.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对霍布斯义务理论的解释一直存在很大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义务的起源问题.针锋相对的观点,主要有内在论和外在论.内在论认为,义务是与动机即自身利益相统一的;外在论将义务的起源解释为他人行为的结果或神的旨意.从霍布斯语境看,外在因素只应作为影响人的动机的一环,是人们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利而采用的不同思维模式.审视争议,自然应在霍布斯语境下解读他的义务起源理论.由此发现,他的义务概念不是现代义务概念,不对应权利.他从人的自利原则出发,架构了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由自利、畏惧构建出和谐.尽管他推崇全能的利雏坦,但是他的理论前提却规定了有限义务.探究霍布斯的义务起源理论,能够开拓我们的理论视野,加深我们对如何将维护政治秩序和保护个人正当权利相统一的认识;对于增进政治认同,推进政治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深刻影响了现代国家秩序的基本原则,而他以“主权学说”为核心的国家理论又来源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独到见解。霍布斯通过“自然状态”理论表达了他对战争原因的理解,在缺乏统一政治权威的情况下,人们之间相互为敌的激情与对善恶问题不可调和的主观理解必然引发持续不断的战争。而唯有代表国家的主权者能压制人们的激情,并提供关于善恶问题的统一标准。霍布斯将恐惧作为和平秩序的根基,创造了一种不同于古典传统的崭新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创始人,洛克以自然状态下个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由本性为逻辑前提,借助于社会契约的学术范式,建构了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确保个人自由平等的中立性国家,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8.
近代社会契约论的权利/权力观的三种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契约论的不同范式往往取决于它们背后的不同权利观 ;而不同的权利观又依托其背后的不同“权力”或“力量”(Power)的理解。我们撷取近代社会契约论的三个主要类型———卢梭、洛克、斯宾诺莎———进行分析与比较 ,以阐明这一看法 ,指出他们各自对于人性力量的深层看法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契约的不同逻辑。  相似文献   

9.
析罗尔斯正义论的精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现代道德哲学的许多理论中,占优势的一直是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对此感到很不满,他潜心于正义理论的研究,批判传统的功利主义,进一步概括洛克、卢梭和康德所代表的传统社会契约论,提供一种对正义的系统解释,以作为可行的选择对象替代占支配地位的传统的功利主义。这种系统解释的结果,就是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  一、正义的主题正义通常是运用于评价国家和个人行为正当性与否的道德规范。而罗尔斯所探讨的则是社会正义问题。在他的正义论中,正义所指向的主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要制度…  相似文献   

10.
吴增定 《浙江学刊》2006,(3):134-140
在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之中,权力一直被想当然地看成是一种"恶".但就历史的角度看,这一看法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和超历史性的真理.相反,在西方漫长的前现代时期,权力在政治思想家的眼里并不是一种恶.本文认为,在西方权力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霍布斯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霍布斯第一次将权力和善分离开来,使权力本身成为一种独立、可计算的物理之力.现代自由主义尽管反对霍布斯的绝对主权观念,但其根本原则,如个人主义、正教分离、三权分立等,恰恰是以霍布斯对权力的理解为基础.因此,理解霍布斯的权力观,不仅能够揭示"权力"一词的最初和真实含义,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澄清自由主义自身的历史和内在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自2012年日本购岛闹剧以来,钓鱼岛争端等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霍布斯文化在中日关系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此形势下,中日要摆脱目前日益明显的霍布斯文化安全困境的敌对关系,回归洛克文化的正常竞争关系甚至向康德文化安全共同体的朋友关系转变,就有赖于日本对历史上侵略中国的错误行径郑重向中国做出政治道歉,转变自身施害者的身份和利益,增强中国对其温和意图的认知,降低威胁认知,改善日本的国家形象,从而实现两国和平友好的良性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洪琼 《社科纵横》2013,(12):92-97
在霍布斯看来,作为理性的一般法则的自然法尚不是法律,除在道德的层面对人有约束力外,根本无法实际控制激情,使人真正摆脱困境。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慑服人们的激情?霍布斯的答案是,将所有人统一于单一人格(国家)之中,建立一个共同的权力,以强制的力量使得个人履行契约和遵守自然法。这就是"利维坦"的诞生。正是循着这一思路,本文独辟蹊径,以霍布斯的激情理论来重构他的国家学说:国家状态部分可视为激情之秩序性;主权理论部分可视为激情之绝对性;臣民自由部分可视为激情之边界性;政治教育部分可视为激情之规训性。  相似文献   

13.
契约论式辩护是洛克从政治合法性角度为宗教宽容提供的一种规范性意义上的重要论证:国家在宗教事务方面是否应当宽容、什么可以宽容、什么不可宽容,最终都取决于国家契约的本质和使命.这种论证体现了洛克试图超越宗派主义、探索一种公平宽容观的努力,不仅能够应对西方学界有关洛克的宗教宽容观缺乏道德考虑和普遍适用性等批评,而且对于当今的多元化时代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郭威  应星 《求是学刊》2016,(1):96-103
以霍布斯为代表的现代自然法论者对古典自然法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将个体自然权利置于公共善之上。帕森斯认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将自利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政治强制来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了霍布斯式自然权利对社会的摧毁。哈奇森通过对人性的重新理解来对霍布斯加以反驳,并指出人性中的道德感使人自然地就具有社会本性,并能自然地将人类的普遍利益作为公共善置于个人自然权利之上,政治社会的建立是为了追求人类的普遍幸福。哈奇森关于道德感与自然权利的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郑华  李厚玲 《社科纵横》2008,23(9):70-71
行政法缘起于国家行政权,因此行政法的起源应该从政治学中去寻找.本文从社会契约论中国家的起源和国家职权的分化与行使谈起,分析了西方国家中行政权的演化历史和现实发展,从行政国家的出现和异化来探析行政法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杨璐 《社会》2015,35(6):58-84
从洛克到休谟,英国政治社会的思路发生了重要转向。洛克从基督教的信仰结构中构建自由宪政的根基,但为后世的党派之争埋下了激进的种子。休谟从经入史,经史结合研究政治社会,在历史中寻找事物变易的轨迹和哲学推理的经验基础,开辟了英国新的自由传统。本文以对洛克和休谟的思想诠释为出发点,重返英国政治社会的经典问题,借此来为理解英国社会理论中更为丰富的面向提供某种线索,也为中国现代转型问题提供某种治学启发。  相似文献   

18.
人文集粹     
我们看到 ,越是深入分析宗教行为的固有特征 ,就越是会倾向于抹去现代理性为了有效地行使其对于意义的一切生产、管理、流通程序和场所的霸权控制而划出的意识形态本质的界限。因此 ,现代世俗理性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转而利用传统政治神学在智性和精神权威的活动与政治权力活动之间确定的等级制度 (见托马斯·阿奎那关于权威与权利的区别 ,或者穆斯林神学家关于神主与人的苏丹之间的区别 ;后来 ,J.博丹、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卢梭的政治哲学对之所作的变革和充实建构了今天的共和范型及其解放原则、意识形态变异和认识论的困境 )。我们…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8,(6):22-31
洛克之所以能够成为近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之父,根本上就在于他一方面以自然法去理解与设定自然状态,另一方面从权利角度去理解和阐释自然法。因此,他的"自然状态学说"既是对自然法的展示,同时也是对(自由)权利的证明。在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里,自由权不仅是个体保障自身安全的一道屏障,也是防止共同体陷入战争的一道屏障。洛克据此不仅明确地确立起了权利原则,而且自觉地以权利原则为基础去确立政治共同体的合法性来源及其界限。由此,洛克开辟了一个"权利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与中俄社会科学家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道路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特别关注,对于两国日益显现的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西方学术界没有、可能也不愿去认真分析和比较,而是忙于指责。在当今复杂矛盾的国际大背景下,中俄社会的政治发展愈发彰显出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国际意义。中俄两国社会科学家应携起手来,扩大交流,增进共识,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