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丕 《日本学刊》2004,(4):124-135
美国肯尼迪政府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 ,“中国威胁论”成为肯尼迪政府调整美日关系的基本动因。日本池田政府虽然在认识“中国威胁”的性质和程度问题上与美国不尽相同 ,但将“对美协调”作为处理日美关系的基本准则。日本制定《第二次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承诺分担美国海外防卫经费 ,扩大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开发援助 ,表明其正在逐渐从依赖美国向弥补甚至在某些领域替代美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实态、症结及其“中国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中国大陆正在成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地 ,从而也使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所谓“中国因素”受到高度关注 ,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依据。而通过分析表明 ,迄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进展程度仍颇为有限 ,即便有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 ,其根本症结也在国内而不在国外 ,更不应完全归罪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 ;“中国因素”在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作用有限 ,远不足以构成“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日本被大肆渲染。中国经济大国的实现与适度地增强军事力量,真的对日本及世界构成威胁吗?本文对此做出验证。首先分析了中国威胁论产生的背景;其次论证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并不能构成威胁,最后,分析了中国的军事、外交战略与成为经济贸易大国之间的关系,认为适度增强军事实力,是成为经济贸易大国必须的,不是扩张主义的,这一点从其多年坚持的多元协调外交政策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4.
与龙共舞--评东盟眼中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威胁论在东盟国家内部颇有市场 ,作者认为东盟对中国威胁的理解又可根据东盟各国具体情况而不同 ;同时 ,总体上讲 ,东盟理解的中国威胁也分为现实的、潜在的与经济层面的威胁。作者认为东盟国家应该积极地调整心态 ,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 ,积极地迎接来自中国的挑战与竞争 ,在 2 1世纪与龙共舞已经是东盟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魏连 《社科纵横》2011,26(3):22-24
胡绳一生与马克思主义有不解之缘。他由走进、宣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体认,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两个方面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梳理胡绳与马克思主义的浓重情结,能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6.
甘丽娟 《日本研究》2011,(2):103-108
在中国当代译坛上,作为学者型翻译家叶渭渠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在日本文学的翻译与研究领域一直笔耕不辍且硕果累累,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传播和接受做出重要贡献,并被日本《图书新闻》称作"中国的日本文学最先的领悟者和阐释者"。  相似文献   

7.
赵放 《日本研究》2004,(4):7-11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加入 WTO以及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以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为背景 ,日本国内涌动着一股“中国威胁论”的思潮 ,认为大量中国廉价产品的进口 ,对日本相关产业构成了威胁 ,导致国内企业破产和失业增加 ,并加速其产业向中国转移 ,进而导致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 ,甚至将本国经济低迷现状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相联系 ,这将不利于彼此间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中日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是否会对日本构成威胁 ,两国贸易关系的性质如何 ,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 ,以期有助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二、对中日两国贸易…  相似文献   

8.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意识形态的森然对垒、国家属性的判然有别以及依托先进—落后图式的界定,日本将他者中国作为不同时期日本国家整合的主要参照系,通过他者中国的映照和比对确立自我的主体意识,从而在民族认同层面树立信心和权威。这也是战后日本中国认识形成的内在机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日本出现“中国威胁论”的源头有两个 :一个起因于美国 ,其背后是美国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地缘政治学战略即东亚战略在起作用 ;另一个来自于日本的基于前近代形成的华夷秩序观的周边民族精神结构。我们应注意克服中国帝国体系遗产带来的等级意识 ,解决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构筑两国独自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秦帆  林间 《东西南北》2014,(18):16-17
日本"研究"中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持日本的优势。很多日本政治学者经常自嘲日本的外交没有战略,但是实际上,日本在研究中国上战略意识十足,并且又"专"又"细"。这些很大程度上缘于岛国危机意识的本性。这种危机感随着邻国中国的不断强大而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2.
唐瑶瑶 《东西南北》2014,(11):60-61
"小时候的偶像就是毛主席。"那种英雄崇拜情结既非隐而不见,又非急功近利,这样的人是有野心的。他是眼光精准的市场老大,他是慧眼识珠的国企领导,他是有艺术家思维的电影管理者,他,就是已卸任中影股份董事长、中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韩三平。卸任消息一出,网民纷纷叹息,江湖不再是三爷的江湖。圈内人都笑而不语,韩三平也在媒体采访中透露自己在筹备电影基金的事。不是有句话说,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大概说的就是“三爷”这样的传奇人物吧。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访问日本 ,近来 ,对日本根深蒂固的恐中国症深为震惊。这件事让我想起了 2 0世纪 70~ 80年代美国的日本威胁论。当时 ,大多数美国人深信 ,高速发展的日本会在所有的产业领域夺得对美的比较优势 ,并因此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然而 ,如今谁都明白 ,日本威胁论是错误的。在经济学领域 ,“全方位的比较优势”是不可能的 ,在逻辑上也不成立。不过 ,的确有不少人认为 ,日元对美元、人民币对日元比率过低 ,长期过低的货币升值后 ,就会修正因不适当汇率所造成的比较优势。日元对美元的汇率 ,从 2 0世纪 70年代后半期的 1美元兑 3 0 0日元到现…  相似文献   

14.
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与中国儒家文化徐晓风圣德太子(574-622)是日本文化的奠基者和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开拓者,是日本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统治者之一。他自幼习"内教"和"外典"①,撰写《三经义疏》②,制定《冠位十二阶》(603)和《十七条宪法》(60...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告朔"礼仪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中日古典文献史料的考证,深入探讨和考证了"告朔"礼仪在中国的产生、发展的变化轨迹,同时通过对中国《论语》等古典文献史料的考证,对比日本《续日本纪》等古典文献,试图探讨中国"告朔"礼仪传入日本的方式、途径、日本"告朔"礼仪的变化以及其变化的实质和深刻内涵。并通过对日本"告朔"礼仪同中国"告朔"礼仪的不同,来进一步探讨了日本"告朔"礼仪变化中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题记 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荣道清在这个领域已工作了整整22年,难怪他一谈起自己的工作就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情结:"做了这么多年,做到了这个情份、这个程度,我真是有一种深深的情结,它已融入到我的血液中。正因为有这种感情,我才对救助管理工作始终抱有激情,并带着这种感情与激情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温室气体减排与中国的环境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问题上,国际社会展开了复杂的斗争。作为世界上现排放温室气体总量第二、温室气体排放增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中国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如果要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消除"中国威胁论",那么应该也能够为国际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国应以温室气体减排为契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成我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日本传统的民族扩张思想同西方“弱肉强食”理论相结合构成了日本民族主义的核心,使其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的失败并未实质改变日本民族主义的本质。战后经济上的成功使它死灰复燃,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又鼓舞了民族主义者。国际上和亚洲邻国正密切注视日本的动向。日本部分政治家宣传“中国民族主义抬头论”是“中国威胁论”的变奏与深化,自有其目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不主张民族利己主义和沙文主义,它与国际主义相结合,追求国家振兴,各国平等和世界和平。决非狭隘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共外交处于起步阶段,在消除"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施展空间,在提升国家形象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中国对日公共外交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民间交往,促进双边关系的解冻,可视为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有效方式。中日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局面,日本民众对中国看法处于恶化状态,这是中国对日公共外交最为棘手的挑战。应开展更有效的对日公共外交:秉持两个大局的思想,奉行全局性战略;秉持战略耐心;加强人员往来,注重精英战略;秉持客观立场,做好解释和宣传;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大力开展第二轨道交流,积极开辟战略对话渠道等。  相似文献   

20.
论一战至“九·一八”前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其特征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陈景彦前苏联学者斯拉德科夫斯基曾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短时期在中国经济中奠定统治地位的可能性"①。毫无疑问,从一战开始至"九·一八"日本武装侵略东北,这是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