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丰富多采、意蕴丰富的传统节日,并通过传统节日的运作,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均拥有各自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蕴涵充实丰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奔流之中,形成并发展了众多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一文化遗产无疑是振兴中华,复兴国魂的强大动力.日本岛国由于地域关系,历来受大陆中国文化影响尤甚,历史上随着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热潮的兴起,节日文化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经过吸收、改造并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意蕴,从而形成了日本民族的节日.同时,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又形成和发展了众多的节日,目前流行于日本各地五花八门的"祭り"就是如此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维跃 《社科纵横》2006,21(6):112-113
中华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历史发展的见证。这些节日,千百年来成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工具。在商业大潮冲击下的今天,中国传统节日的民族意义渐渐发生了变化,世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保护中华传统节日,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丰富多采、意蕴丰富的传统节日 ,并通过传统节日的运作 ,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 ,均拥有各自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蕴涵充实丰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奔流之中 ,形成并发展了众多的民族传统节日 ,这一文化遗产无疑是振兴中华 ,复兴国魂的强大动力。日本岛国由于地域关系 ,历来受大陆中国文化影响尤甚 ,历史上随着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热潮的兴起 ,节日文化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经过吸收、改造并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意蕴 ,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4.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9,25(3):122-124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所积淀的产物,七夕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乞巧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习俗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七夕节面临着生存困境。西方圣瓦伦丁节在中国的盛行,对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礼俗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挽救七夕节,不能盲目效仿西方情人节。只有官民合力,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共同实现七夕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创造再生。  相似文献   

5.
过伟 《创新》2007,1(1):109-114
民俗是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比较传统节日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中越民俗文化之同和异。从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端午节祭成功,促进中国对节日民俗研究之重视,提高对申报世界遗产、中国国家级遗产之认识与战略。  相似文献   

6.
传统节日,作为传承民族精神,维持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民族习俗;因而如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便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繁荣的重中之重.本文籍此,首先阐述了传统节日文化建设的意义,解决了为什么要保护传统节日的问题;其次分析了以四大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了传统节日发展的阻碍;最后提出了保护、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节日日常化和日常节日化"是2015年中国节日的基本格局,也是当代中国节日生态的缩影。2015年,传统节日面临衰微,政府、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试图重构传统节日的内涵;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教化民众、巩固认同创设的政治性节日也呈现出娱乐、休闲的面向;亚文化群体创立了包括双11、圣诞节在内的新兴节日,但难逃商业资本的收编;基层社区民众也参与到节日体系的建设中来,各式各样的社区文化节遍布中华大地。当代中国的节日格局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国家、资本在内的多元主体生成和参与建构的结果。这一节日生态在满足民众多层次诉求、丰富中国节日构成的同时,也消磨着节日对日常生活补偿的意义功能,使其成为现代社会机械生活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传统节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内蕴,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9.
九、传统节日凯拉希人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集中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点。最大的节日是奇蒂尔玛斯节,俗称乔瓦斯节,大约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期间开始,连续庆祝三天,崩布莱特山谷则庆祝一周。  相似文献   

10.
<正>民俗节日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庆祝或纪念某些历史事件、人物或自然现象的文化活动。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黄河流域的民俗节日文化,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文化内涵,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有助于推广和传承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从未来发展来看,研究黄河流域的民俗节日文化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增进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华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与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特质、情感诉求、生活体验和社会交往等关系密切,是中华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部分。阐释了中华节日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功能,中华节日文化是时间认知的产物,是农耕文明的缩影,是情感表达的方式,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是生命美德的呈现,是身份认同的载体。应发挥节日文化的育人功能,推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促使广大青少年通过认知中华节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通过融入中华节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情,在认知、理解、参与、融入中华节日的过程中,真切领悟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来的思想之美、精神之美、道德之美、艺术之美、山水之美和生活之美,从而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2.
钱宗范  李敏 《创新》2015,9(1):63-66,12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元素,随之形成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热潮。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儒家思想的总结、概括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总结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构建思想体系与价值系统,因此,赋予其"华学"的名称能更正确、科学地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学习华学,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已有25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节日,2008年成为法定节假日。法定节日只是一个形式,如何赋予古老的传统节日以新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回答“今天的清明节怎么过?”民政部原则地倡导文明祭扫,但具体内容却很笼统。  相似文献   

14.
王秀石 《社科纵横》2013,(1):230-231
在众多的民俗中,传统节日习俗是其中最重要的民俗。自新一年的第一天元旦起,中国的传统节日贯穿了全年,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与人数最广,持续时间最长,规矩讲究最多的节日是春节,俗称"过年"。通过对本溪市颇有代表性的两个城乡区域调研比较,发现本溪市春节的"年气"不同以往,"年味"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赋予中秋佳节所有美好与团圆的象征,它历经了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蕴含的美学思想值得人们研究,而中国古代园林所沉淀着的园林思想及美学价值更能够体现出中华文化对美学的不懈追求。当传统园林遇上中秋之夜,定会是静、幽、淡、雅的奇妙体验……  相似文献   

16.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清明的意义已不仅是追思先人、缅怀故亲的凝望,而且是进行传统文化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激励.在陵园里放一束鲜花、给天堂里的亲人寄一封信、通过网络链接一次公祭、通过参观纪念建筑物缅怀革命先烈的功绩,这些已成为现代都市人在清明节里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历经战乱重获统一之后进入近世,由江户幕府所推行的武家年中行事当中,包括继承传统的正月新年和人日、上巳、端午、七夕、重阳"五节句",以及新兴的嘉祥、八朔、玄猪等节日。这些节日在各具特色的同时还有着"武家拜谒将军"仪式内容的共通性,一起构成了完整统一的近世武家节日体系。这一节日体系确立于三代将军家光时期,其节日构成和仪式内容既是建立在对传统节日习俗的继承之上,又兼具武家政权独自的创造和发展。同时,武家节日还受现实政治的深刻影响和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18.
毕雪飞 《日本学刊》2007,(6):108-116
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注重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本文围绕中国古代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的七夕节的内涵、七夕文化与日本固有信仰的结合及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日本吸收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全唐诗》相关诗篇分析大明宫的节日活动与习俗。唐代大明宫里主要的传统节日包括元日、人日、上元节、立春日、中和节、寒食和清明、端午节、七夕、重阳节等,与民间节日习俗相比,宫廷节日有其独特之处,娱乐狂欢与政治教化相结合的成分较浓厚:其基本模式均为赐宴、作诗,君臣同乐,娱乐性较强。因此,大明宫相关的节日诗篇显示出明显的节日特色与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8):73-76
中国哲学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沟通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地从中国哲学中汲取营养,中国哲学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提供文化基础、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