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缺少道德的作用,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依靠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意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主要表现在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和谐社会合格主体的重要途径,是传播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有赖于全体公民道德素质的真正提高。公民道德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强调和谐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在实践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道路,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组织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说明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为此,必须弄清楚“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多层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从而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王维国 《唐都学刊》2005,21(4):11-13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有机体看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行政指导看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伟  程金城 《唐都学刊》2005,21(4):9-11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八荣八耻”的哲学蕴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伟凯 《创新》2007,1(1):87-8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从操作层面看,是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标准和今后道德建设的目标而存在的,但若深入分析其内涵,则发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蕴意,如充实了人自身发展的规律理论;明晰了长期以来甚为模糊的作用客体;完成了从传统道德标准到当代道德标准的根本转变;实现了和谐社会构建与公民道德建设的耦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以环境伦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