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孙莉娜 《学术交流》2003,(9):167-169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战争小说作家之一,海明威的战争作品主要来源于他的战争经历。他的作品以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为背景,不仅反映了众多主人公们对战争的态度从迷茫、悲观厌战到积极参与正义战争的转变过程,同时,也是他思想转变经历的真实写照。作为描写战争的作家,海明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揭示了战争是人类社会灾难来源的实质。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超时代的艺术魅力,当前的形势下,重温他的作品,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宁 《东西南北》2014,(21):28-29
上任之初便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2011年年底宣布从伊拉克撤军,这是他执政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以结束不名誉的战争、挽救军人生命来获得支持率,是他乐意为之的。现在,不得已在同一国家再陷战争泥潭,这使他十分不情愿。  相似文献   

3.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罪恶战争,给别国人民带来灾难,也把日本人民拖进苦海。当日本人民从军国主义压迫的噩梦中惊醒,势必要回忆和谴责这场战争。这些也必然反映在战后文学中。战后涌现出的大批反战、反法西斯、反军国主义作品便是这种反映的证明。以不同的题材和手法写出反战小说的作家中,有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老作家,他的作品思想深沉,手  相似文献   

4.
小长启一曾任日本通产省事务次官,现为通产省顾问。他多年从事日本经济管理的实际工作,谙熟日本经济和产业的状况,著述颇多。去年10月上旬应国家经济委员会邀请访问中国。10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持,他在该所的报告会上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产业结构”的报告,就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和面向21世纪的产业发展情况,谈了他本人的看法,他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日本政府的看法。在京的有关学者、研究人员50余人出席了报告会。小长启一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经济大国日本——对自身之认识现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余年间,日本从战争废墟中站立起来,充分利  相似文献   

5.
梁晓声北大荒小说对当代文坛的独特贡献之一在于较早地吸纳了世界战争文学关注人性和人类命运的丰富内涵,注入了他作为知青的多层文化认知,挖掘沉潜在中苏战争背后的个体生命本性,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层面揭示跨越国界的人性之光:对温情的守望,彰显人性的善良;对战争毒素的消解,拷问人性生存的本真;反思战争,回归人性的尊严。梁晓声的"北大荒小说"从人性视阈审视战争,在彰显人文关怀的同时又不失历史理性,在知青文学史上乃至于当代文学史上都是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刘洋 《学术交流》2015,(3):177-182
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强调"兼爱""非攻",反对以扩张、聚敛为目的的战争,但同时他又对那些以"保民""诛暴"为目的的"正义"战争持肯定态度。《墨子·非攻下》借助对"汤武革命"的叙事表明了墨子对待战争的鲜明态度。在对"汤武革命"的叙事中,墨子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融入了"天志""明鬼"思想,将"汤武革命"的过程描写成了一场由天帝主导、鬼神参与的传奇之战。战争爆发前灾异现象的频繁发生和战争中鬼神力量的参与,种种情节设置均与《墨子》的"非攻"思想直接关联。《墨子》是第一次对"汤武革命"进行浪漫主义处理的先秦诸子作品,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9):96-102
《诗经》中有大量的反映战争的诗篇,这些诗篇大多产生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笔者重点论述了《诗经》中与陕西有关的战争诗所涉及到的周代军礼、车马、兵器、军队三官等方面的情况。旨在说明周人对礼的崇尚与认可,同样体现在战争中。一方面表现为战争诗中对车马、旌旗、鼓金等相关器物饱含感情的描写,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这些器物背后所代表的纪律和秩序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厄涅斯特@海明威不仅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先驱,而且是该文学流派中最典型的作家.战争在海明威身上留下了惨重的伤痕,它留在海明威心灵中的创伤更为惨重.战后海明威回到他的家乡,可是战争的残酷印象却死死地纠缠着他,使他陷入彷徨苦闷的状态.他变为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因此,有人说<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传记小说,或者说主人公具有海明威的面影都是不无道理的,从许多方面来看,海明威的首部小说是对曾经影响他长大的维多利亚思潮的吻别之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共参与了7场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边境战争、中日之间的不宣之战(1931至1941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至1945年)、抗美援朝战争、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及1979年中越战争。中国的百年崛起得益于中国人民的正义革命与合法性战争。反思中国政府在庚子事变中的战争决策失误,体现了晚清政府对外战略的落后,也是促使其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中国重新崛起的成就,部分来源于中国战争的合法性。但“9?11事件”前后,中国在参与重大合法性战争方面有得有失。中国进一步的崛起需要加强对战争合法性与合法性战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诗人,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在思想境界和艺术手法方面大量创 新,别具风格,独树一帜,形成了个性特征非常鲜明的“苏诗”。大量的诗歌实践,使得苏轼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个中三昧”,从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个人特 色的见解。 同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见解一样,苏轼认为诗歌创作应该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诗人 应有所感而发,有所为而作。他在《南行前集叙》中说:“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 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之咏叹。”苏轼认为,把个 人在思想感情方面对于客观现实的复杂感受加以反映,这就是诗…  相似文献   

11.
论炎黄阪泉之战的地理位置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帝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著名人物,其事迹遍布于整个黄河流域.今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等地,均流传着有关黄帝的各种传说.在黄帝的全部活动中比较突出的事件是进行了两场大规模的战争,即"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涿鹿之战"是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这两次战争不仅规模不小,而且在时间上也是连续进行的,在现存古籍中有不少著作在不同程度上记载了这两次战争的情况,其中以《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内容较为详细:  相似文献   

12.
《赤壁(上)》上映日期:7月10日导演:吴宇森主演:梁朝伟金城武张震林志玲赵薇类型历史/战争简介: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对外行为方式在平时和战时迥然不同。20世纪50年代初的日本没有什么军备,然而朝鲜战争一爆发,一夜之间就成为美国的帮凶,反差之大,令人深思。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战场距离日本最近、日本卷入最深的一场战争。日本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直接和间接的军事、经济作用。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对美军发挥的直接支援作用有四:以扫雷方式直接参战;充当美军的前进基地;充当美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参与对中、朝的禁运。在朝鲜战争中,日本得大于失:它以直接和间接地卷入战争为代价,借机重整军备、发展经济,推行吉田路线。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是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帝王。他在建立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都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秦始皇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的“暴政”也很突出。如“焚书坑儒”就是一种灭绝文化的暴虐行为,在历代都毁之者多,誉之者少,但近年来却有一些文章对之进行了颂扬,这就值得我们重新加以探讨。秦始皇“焚书”是对文化的一场浩劫公元前二一三年,秦始皇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政权已相当稳定,个人的专制独裁已登峰造极,为了庆功颂德,他在咸阳宫举行了一次宴会。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和博士淳于越之间发生了一场辩论。周青臣歌颂了秦始皇的功绩,特别肯定了“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的郡县制。淳于越不同意周青臣的看法,他认为周青臣面谀的正  相似文献   

15.
周振荣 《社科纵横》2009,(9):100-101,111
"江山之助"是刘勰首先提出来的,它揭示了自然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活动中的审美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他只揭示了作者对自然把握的主动性,而没有揭示自然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审美反映中的主导作用。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则对这一理论有了新的突破,揭示了文学创作活动中"客观的自然"转化为"人化的自然"并影响作者审美反映的过程,这是对刘勰"江山之助"理论的拓展和丰富,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甲午中日战争,是十九世纪末的世界大事。它对中日两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这次战争,当时的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而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在当今的日本国内,持有上述观点的也还不乏其人。因此,进一步探讨这次战争的起因是很有意义的。日本的对外扩张和征服世界的野心由来已久。在“武国”方针指导下,明治政府制定了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大陆政策”。明治天皇即位时发表的《天皇御笔信》中,曾公开宣称“日  相似文献   

17.
以日本遗孤为题材的《大地之子》是山崎丰子"战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在中日都产生很大社会影响的作品之一。作品取材于中国东北,故事置于二战后至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大背景下。山崎丰子从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战争遗孤陆一心的视角解读"二战后遗症"——日本遗孤问题,并描写了冬季严寒,土地广袤的东北自然风貌特点,塑造了大爱、宽容的东北人形象。《大地之子》将中国东北描写得鲜活、生动,比较客观地展现了当时中国东北的风貌。但是对战争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民族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李春红 《日本研究》2004,10(1):85-89
“历史”(Loropld)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最初含义为询问、调查,后来延伸为“作为询问结果而获取的知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撰写关于希腊和波斯战争的著作时,将其称为“希罗多德的历史”。以此表明对希波战争及导致战争的各种因素所作的叙述均是他本人询问调查的结果。因此,“历史”总是后人对前人活动的追述。它不仅是指“历史的事件”或“历史的事实”,在文化视野中,它更是指“历史事件的记载”,也就是“历史事实的叙述”——它显然是文本化的。文本化的历史又有正史和野史之分。正史指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或为主流精英群体所认同的历史研…  相似文献   

19.
(一) 曹丕人生观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创作题材的丰富性。渴求建功立业、留名后世的思想使他的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人民的痛苦,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情景。追求及时行乐的思想则使他情不自禁地大量描写饮宴、游乐、狩猎等侈靡的贵族生活。因此,曹丕的诗歌创作往往在题材的选择上显示出相互矛盾的取向。他对战争题材的描写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曹丕在做皇帝前,曾多次随父出征,称帝后,又两次亲自率兵南下。因此他的诗作中有几首是歌颂征战、粉饰武功的。作于十七岁时的《黎阳作》,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曹军出征时威武雄壮的军容。作于其…  相似文献   

20.
1792年,法国与欧洲君主国发生了民族战争。本文周详地阐述了法国大革命中心人物罗伯斯比尔对当时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头等大事——战争问题的一系列看法。指出罗伯斯比尔初期是拥护战争的(可惜很少为人们所研究);后来变为反对战争;最后又转变为全心全意地投入战争。文章用大量事实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证罗伯斯比尔的战争理论是同布里索派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他的革命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闪耀着它的光辉。文章还批评了某些国外历史学家过低或过高地对罗伯斯比尔关于战争理论问题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