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整体居民收入差距意见不一,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拉大已是定论。本文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又有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呈现加速扩大趋势。不仅如此,一个被统计数据忽略的差距正在对我国未来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产生重要影响,那就是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房产价值的差异及其相关制度安排。上述差距说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财富及其分配不合理远比收入及其分配不合理更为严重。如果不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农民市民化的成本将越来越高,隐性的城乡收入差距将越拉越大,不仅将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甚至有可能形成新的城乡二元结构。针对城乡居民"财产鸿沟"日益扩大的现状,必须下决心从影响财产性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层面加大改革力度,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及其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建议从改革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农民财产收入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为切实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中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制度安排与制度设计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透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随着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持续恶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1991年以来,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效率的总体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从建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199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来看,在此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对中国经济效率总体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当通过建立城乡居民公平的利益分享机制和实施一系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提高经济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政府大力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将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仅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还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加速了资本深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0《杭州统计年鉴》有关居民收入数据的解读分析,文章指出,尽管近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呈稳步并加速增长的趋势,但其增长速度明显跟不上GDP的增长,更远远落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也呈逐步扩大的趋势。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构成来源,文章认为,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1)切实提高农村转移就业者的工资水平,缩小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2)更积极地发挥财政调节功能,提高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3)挖掘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显著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外溢效果明显,可缓解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京津冀一体化会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其中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增强作用强于公共服务一体化。因此,京津冀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这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性收入差距和工资性收入差距表现明显;14个区县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规模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但是不同功能区内部结果存在差异,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内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规模正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今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继续扩大,但是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差距将逐渐缩小。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城市发展新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规模可能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以来,随着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实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均有所增加,城乡基尼系数逐渐下降。但是,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和现行财税制度仍制约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因而,为增强财税制度调节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应构建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模式,完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健全房产出租的税制体系,开征资本利得税并增加财政三农支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警度警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警度警情分析是指为了预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中国经济、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对其历史和现状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的预警奠定基础.现在中国改革逐步深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预誓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开发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预警系统,为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财政基础公共服务支出主要通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中介变量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同时,这些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之间存在交叉影响。本研究构建了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利用2000—2019年数据估计了财政基础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基础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直接效应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恶化将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人力资本积累则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样本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独立中介效应显著,而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链式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与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收入差距过大造成过度储蓄,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存在条件;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收入差距是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而流动性过剩又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应该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来进一步治理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4.
运用CHNS数据,采用实际匹配法,对我国过度教育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且从时间上有不断增加趋势,筛选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过度教育的发生。此外,不足教育相伴发生,但处于下降趋势;城市居民过度教育发生程度高于农村居民,且城市居民过度教育发生集中在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中,而农村居民过度教育发生集中在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职业,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城乡居民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不均等,这是今后政策实施需要重点考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普遍降温的背景下,稳定强健的内需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力量,而现期我国居民的生活却呈现出高储蓄、低消费的态势,消费严重滞后于投资的快速增长。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是由于农村社保体系的不完善引起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关键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改革以来行业收入相对排名变化的剧烈程度.通过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的对比,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以及90年代中期左右的企业改革先后引发了中国行业平均工资排序的剧烈变化.一些具有垄断特征的行业的平均工资,或始终维持较高水平,或在改革中不断跃升.然而,在进入2000年之后,行业收入差距的模式就陷于僵化,总体而言,垄断行业高工资这一基本格局始终没有改变.这也意味着,如果缺少有力可行的反垄断政策,未来控制行业收入差距的前景就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从全国、省际和八大经济区域三个视角出发,利用全国及31个省级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城乡居民总收入相对差距系数及其相应的分解方法,对分项收入的城乡不平等效应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四种分项收入的不平等效应不但具有性质与大小的差别,而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从影响性质来看,经营性收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而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则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从影响大小来看,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依次呈递减状态.同时,通过区域间的比较,我们发现各分项收入的城乡不平等效应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09 JSNet全国数据,考察市场化背景下社会资本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小,阶层网络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大;第二,体制外部门两性的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没有差异,体制内部门男性的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小于女性;第三,男性的阶层网络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无论在体制外部门还是体制内部门都高于女性。综上所述,对于女性而言,其所拥有的网络资源所能带来的收入回报优势被市场化的推进所消减;对于男性而言,其所拥有的阶层网络所能带来的收入回报优势被市场化的推进所提升。因此,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资本在市场化背景下作用的变化,两性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2000-2009年期间中国收入不平等方面的实证研究。综述的主要关注点有五个:(1)区域间收入不平等;(2)城乡间收入不平等;(3)城镇收入不平等的工资差异;(4)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