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纪晓建 《社科纵横》2007,22(5):80-82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繁荣的巫风习俗。《楚辞》《山海经》为我们保存了中国古代巫风习俗的原貌。“九歌”是具有神话性质的巫术性的宗教歌舞,《楚辞.九歌》则是一部真切记载原始巫风文化的宝贵文献。“招魂”是中国古代民间流行的一种以巫师为中心的宗教活动,“九招”“九代”则是先秦巫师举行招魂仪式运用的具有神秘性质的舞蹈。从文化渊源上看,南楚浓烈的巫风文化正是对殷商巫风基本内容的继承,《楚辞》《山海经》则是这种殷商巫风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继承古代神话精神,又开创新神话主题,呈现出新陈代谢的活泼局面。文章指出,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大重要因素: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神话从此唱起生命恋曲;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文化冲突中占据突出地位,《楚辞》神话的许多重要篇章都是面对异族神话挑战的应战,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三,个性人格的成长,冲破了神话固有的属于集体的属性、民族性与个性人格的交织,使《楚辞》神话走向全新境界。《楚辞》神化的新陈代谢过程加深了我们对神话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动物意象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经历了从图腾符号向一般符号的衍变,各种文化形式中,都能觅得动物意象的踪迹。在《庄子》中,动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象是当时生态文化、生存文化、文化自身之发展及《庄子》自身文本创作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其存在的具体价值而言,动物意象在《庄子》中承担了说理的工具、情感的媒介、象征的载体等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诗词,其意蕴博大繁富,其表现手法多彩恰切,其文化气脉贯通古今。而佛、道精神的有机融会,更使诗词具有了一种迷离神秘的色彩。曹雪芹深知,作为创作,应该吸收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化精华,融会贯通,再铸新品。在《红楼梦》诗词中,他不但批判地继承了中国的孔孟文化、楚骚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等,而且吸收了宗教文化,如老庄文化、佛教文化等,使其诗词在意象上具有“《山海经》的浑沌苍茫,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无穷变幻,在风格上则如同《诗经》中原始民歌那样纯朴清新”①。特别是他对道家“无用无为”、“自私快…  相似文献   

5.
曹金钟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07,(10):183-185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神话凌乱不成系统,是神话的历史化导致了神话的衰亡。《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一书和近些年的本土神话个案研究表明,这一套用西方理论得出的结论,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稷祀形成演变的梳理,不仅表明神灵的神圣叙事总是伴随着神圣的宗教祭典,而且表明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一个有别于道教佛教的强大的政治宗教体系和鲜活的民间信仰系统。《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后稷的传说形态、文化形态及其学术层面的演变、发展过程等,第一次做了比较全面、完整的梳理辨析,也是第一次对稷祀文化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考察,是对后稷起源传说研究的学术大总结,为我们提供了学术史上的详细资料,为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程宇昂 《唐都学刊》2007,23(3):94-99
《桃花扇》中,桃的本文意象与文化意象有重合,但总体上冲突大于调谐。二者之间的冲突显示:《桃花扇》无意描绘一个陶渊明式的社会理想,也无心渲染刘晨、阮肇式的情爱理想。它启示人们:孔尚任有对抗传统文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清代《西湖十景图》呈现与重塑了江山一统下的西湖景观风物,承载着对西湖十景文化意象的传承与认同,昭显了皇权印迹下的景观政治,与帝王的江山统驭密不可分。《西湖十景图》结合传统文人绘画和舆图标识,借明晰的景观呈现融入帝王品味及政治意涵,成为权力展现的另一有效途径。作为各景观文化地标的御书碑亭被置于画面中心显要位置,通过空间展示突出强化风景所具有的权力表征与圣境意义。西湖十景作为一种重要文化意象不仅是文化的“圣境”,更是体现皇权圣意的“圣境”,带有鲜明的皇权统治色彩。  相似文献   

8.
魏望东  黄伯天 《社科纵横》2006,21(8):175-176
文化意象反映出一定的文化积淀。典籍内含有不少的经典文化意象,本文利用两则《论语》英译中涉及文化意象的翻译案例探讨如何以可理解可接受并且据实再现原典精华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降魔变文》、《破魔变文》与《西游记》─-谈敦煌变文和古代神话小说的渊源关系李润强变文是敦煌说唱文学,特别是民间说唱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中国原有的叙事诗和民间说唱类文学形式的基础上,吸收印度佛教讲经形成而产生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说唱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0.
神话研究的曙光─—评武世珍先生的《神话学论钢》王世德,章含神话学界的同志和关心神话学研究的同志可能还记得1981年和1982年《中国百科年鉴》上刊载过两篇我国著名民俗学研究专家钟敬文学老先生的文章,正是在这两篇题为《民间文学事业在前进》和《挺进中的民...  相似文献   

11.
胡凯伦 《社科纵横》2007,22(3):113-114
《离骚》融合南北文化和文学风格,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创新。本文从春秋行人赋诗言志与屈赋诗缘情的关系,原始巫风仪式对比兴思维的影响,间接隐语对神话比兴的指向性三个方面管窥《离骚》对于《诗经》比兴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陆全 《社科纵横》2011,26(2):105-106,109
隐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心理、精神和审美观。把具有文化意象内涵的隐喻翻译出来,使译入语读者有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是隐喻翻译的难点。辜正坤对《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中隐喻文化意象的翻译,为探讨隐喻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和理念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0,(4)
一个民族族源神话文化内涵、文化形态及其文化渊源是认识这个民族文化特质、判断其民族归属的重要原则与根据。高句丽族源神话与中华文化有内在渊源。李奎报的《东明王篇》存在着篡改高句丽始祖出生神话文化性质、美化王氏高丽先世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李含 《日本学刊》2005,(3):130-143
日本文化的原型存在于日本古代神话和历史叙述当中,因此有必要从神话、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日本文化的性格进行研究。本文从对《古事记》的有关记述的分析入手,通过与西方思想的比较,对日本文化的“耻感文化”、共同体主义的“场”的伦理以及母性社会原理等性格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水浒》是部充满野性的文学,复仇是《水浒》的原始意象,这种原始意象折射了民族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舒宪 《学术交流》2005,1(1):154-164
神话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西方神话学家首先提出中国神话的问题并做出先驱性的探讨。鲁迅的《破恶声论》是20世纪最初十年中率先涉及神话的少数文献之一。20世纪中期,女性主义神话学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派迅速崛起。其主要学术贡献为:以女性主义观点和考古新材料为双重契机的女神再发现运动,女性主义神话学对西方文化两大源头的重新认识。比较宗教学派的神话研究在20世纪的神话学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离骚》结构新探──兼论“美人”的文化意义孙绿江文学中所谓的浪漫主义,其源头应为原始神话,但神话并非初民有意进行的文学创作,而是初民对世界与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其中饱含着初民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其中“真”应是最主要的成分,即初民在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8.
论"吃人"意象的象征意义--鲁迅《狂人日记》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连祥 《浙江学刊》2001,1(5):95-98
<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意象,作为鲁迅所创设的"个人神话",具有象征意义."礼教吃人",其实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在对中国人进行文化整合过程中,消解了人性而张扬了兽性,从而形成了典型的民族文化心态"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这便是"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王守亮 《阅江学刊》2013,(5):141-144
赵晔《吴越春秋》记载了著名的禹娶涂山女神话。但《书钞》、《类聚》、《御览》等类书引此神话时,部分条目注出《吕氏春秋》,故古今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该书佚文,这是错误的。禹娶涂山女神话神秘怪诞之处在于九尾白狐意象。战国时期,九尾白狐被认为是以金德王天下的商汤兴起之瑞,与以木德王天下的禹无关。汉儒根据五行相生说改造古史系统,以禹为金德,九尾白狐遂成禹兴之瑞。汉人将九尾白狐意象纳入禹与涂山女的婚姻故事,一段近实的历史传说蜕变为一则浪漫的神话。禹娶涂山女神话是历史神话化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0.
孙丘克 《阅江学刊》2014,(6):109-119
《金瓶梅》以五大意象群为其叙事结构的基础:宗教意象群具有形而上的地位,统摄了小说劝世意图与叙事结构的对称效应;心理意象群具有张本作用,预示了人物命运的大体走向;时间意象群具有推进作用,形成了人物和家庭命运发展的大致时序;空间意象群具有写实意义,呈现了人物关系和场景发生的典型环境;人物意象群具有核心地位,承载了主人公及其家庭由暴发至没落的完整过程。《金瓶梅》的叙事完全打破了此前中国长篇小说的单线型结构模式,构建了《金瓶梅》的综合立体叙事结构,充分表现了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性格的生成和发展,成为《红楼梦》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