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宝锋 《阅江学刊》2011,(3):126-129
《礼记》是一部对于中国士人的精神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儒家经典。把《礼记》作为一个系统文本予以整体探究,以一种宏观的诗性视角敞开《礼记》所包蕴的儒家早期伦理世界,而非断章取义、纠缠于单一的伦理或者诗学观念,有助于藉此探寻中国士人的原型精神,进而深入思考出早期中国传统诗学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轨迹,从历史纵深和横向发展的角度透视儒家的精神境界以及诗性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2.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2,(1):120-129
《数论颂》是古印度主要哲学派别数论派的根本文献.此典及其古代注释中对因果问题有集中表述.《数论颂》中提出的因中有果论,是此派关于事物形成理论的基础.《数论颂》中的其他因果思想也对数论派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古代印度哲人深刻的理论思考.数论派的因果观念与古印度其他一些派别的因果观念有明显不同,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对深入认识印度宗教哲学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特点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旭 《浙江学刊》2007,(2):48-55
修德是儒家学问的根本,《礼记·大学》一文明示了古大学的教育是美德教育,而古大学的美德教育的起点则是格物致知。对“格物致知”的具体含义,宋明以来儒学各派一直争论不休,本文根据《尚书》、《周礼》以及《礼记》等文献推定格物致知的首要内容当是习诗书礼乐,并根据《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具体阐明了古大学的美德教育的次第。  相似文献   

4.
《礼运》和《大学》皆出自《礼记》。一般认为《礼记》乃是自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著作的资料汇编。《礼运》、《大学》皆为《礼记》之重要篇章。《礼运》提出大同和小康的政治理想,并立足于“天下为家”的社会现实,提出其治国方略,强调礼的作用和礼以仁义为本。《大学》则阐明于此“为家”社会中的治学次第,要求通过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去改造社会、改善民生。此两文表现了孔盂之学的发展,对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史莉琴  肖发荣 《唐都学刊》2011,27(1):126-128
台湾学者陈政扬博士的大著《张载思想的哲学诠释》(以下简称《诠释》),围绕"气论"和"工夫"两个关键点,对张载思想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哲学诠释,这无疑是近年来张载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诠释》在台刊印,大陆并不多见,故有必要略作介绍,以期对当下的张载哲学研究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王云飞 《社科纵横》2013,(4):136-139
《礼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为生态意识、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爱护生物意识、农业、建筑业生产的时令意识、工商管理的标准意识、节俭和节葬思想。这些观点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情愫。  相似文献   

7.
吴蕴慧 《社科纵横》2013,(7):125-130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历代研究者,代不乏人。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礼记》研究主要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即完善文献,普及注译;多元趋向,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立足应用,服务当代。回顾这一时期《礼记》研究的历程,不仅可以全面地掌握其研究状况和学术动态,而且也能更好地把握今后《礼记》学的基本走向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庸》索隐方尔加《中庸》,孔子之孙子思所撰,从某一方面对孔子思想加以深化。《中庸》本为《小戴礼记》之一篇,自唐代中兴儒学的韩愈、李翱开始,将之奉为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尊崇其在经书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二程...  相似文献   

9.
哲学学是一门新兴科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前沿科学。新哲学体系和学派的创立,其实质是哲学观念的更新。可见,创建哲学学势在必行。那么,马克思主义有无自己的哲学学思想呢?有无这方面的著作呢?我们认为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回答。笔者认为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他晚年的集大成式的精心之作,本身就蕴含了一份微型的哲学学纲要。本文予以发掘和阐述,求教于哲学界。  相似文献   

10.
论加藤弘之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藤弘之(1836—1916)日本明治时代的官僚学者和思想家。兵库县人,十岁入藩之弘道院学经学,后潜心研究哲学、伦理学、法学等。曾任元老院议员等职,自1884年日本创立哲学会以来任会长达三十年之久。他的主要著作有:《立宪政体略》、《真政大意》、《国体新论》、《人权新说》、《强者的权力竞争》、《道德法律进化之理》、《自然界之矛盾与进化》、《吾国体与基督教》、《自然与伦理》等。现论述其主要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会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从事比较古典学、古典诗学、古典政治哲学、政治法学、宗教哲学、德国近现代思想等研究,致力于推进汉语学界对西方思想传统的深度理解,为汉语思想的复兴和勃发积累丰厚的学术基础。著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沉重的肉身》、《现  相似文献   

12.
蒋重跃 《求是学刊》2007,34(3):128-131
所谓正统观,在古代中国,指的是关于天下最高统治权之合法性的观念。“正统”(关于“正统”一词的含义,可参见拙作《五德终始说与历史正统观》,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一词出现较晚,大概是在汉代,但关于天下最高统治权之合法性的思想,据可信的资料,则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书》、《诗》中的天命思想是其代表。一研读今文《尚书》,可以看到,在商代,就有王朝合法性的意识形态,那就是最高统治的合法性可以溯源于天和天命的思想。《盘庚》三篇是关于商朝迁殷过程中商王盘庚对部众的几次训话,以文告的形式保存…  相似文献   

13.
王升臻 《唐都学刊》2011,27(5):20-23
《大学》乃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礼记》中的一篇,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理学创始人二程称《大学》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至近代,孙中山先生赞赏《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目标和修养方法,认为这些都是"应该保存"的中国的"独有宝贝"。可见,继承和创新《大学》之德育思想,对于今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提高德育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一方面,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思想成果的指引,《手稿》的理论探索转向了现代市民社会的物质生活领域,以劳动异化来表征人类的现代性生存状况;另一方面,《手稿》以异化劳动范畴为纽带,批判性地贯穿了相互分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社会主义思潮,初步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阈。这意味着,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基本意义不是各个学科领域内部的思想革命,而是以现代性批判为母题的全新思想视阈的本质性开启。  相似文献   

15.
陈丛兰 《社科纵横》2004,19(6):110-111
作为中华文明史中的元典性著作 ,《礼记》所包含的婚姻伦理思想是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婚姻观的渊源与核心价值。本文拟从婚姻伦理原则的角度对《礼记》婚姻伦理观进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6.
姚彬彬  Wang Xiaonong 《孔学堂》2023,(2):91-99+197-210
清儒惠栋平生对汉代象数易学进行全面梳理考掘,但后世不少学者认为他在哲学义理方面无所成就。通过爬梳惠栋有关著作中的思想,可见他在接受汉易卦气说的同时,亦以汉儒“以气为元”的本体观念为哲学向度,并立足于此反思宋学的“天理”说,其义理观点非常明确且颇具特色。钱穆曾提出惠栋的《易微言》影响戴震思想之形成,此说迄今仍有争议。通过辨析二家著作体例和义理思考指向的相似性,及戴震本人思想转向的时间线索,乃至惠栋和戴震在气论哲学取向上的一致性,可证此说应能被谨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王敬华 《唐都学刊》2013,29(4):12-15
礼仪道德是人类脱离自然界走向文明的标志。《礼记》中的宾客礼仪所体现的道德意义,大体可分为个体修养、社会礼仪、政治伦理三部分为内容。在《礼记》的宾客礼仪思想中,对“敬”、“让”思想的阐释,含有个体道德修养的伦理意蕴,其中以乡饮酒礼为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形式。作为政治伦理,宾客礼仪的内容是通过燕礼、聘礼等诸礼仪形式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的宾客礼仪建立在周代宗法等级社会基础之上,其中具有生命力的内核仍镌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升、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与怀疑--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存之 《求是学刊》2004,31(5):46-51
“可说的东西”和“不可说的东西”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为思想的表达划的界限 ,逻辑与怀疑同构其中。实在论、遵从逻辑语法的语言记号、记号的指谓前提是构造《逻辑哲学论》的脚手架 ,但它们因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非现实性而表达着《逻辑哲学论》的怀疑 ,《逻辑哲学论》所内涵的怀疑及对不可说的东西的承诺决定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主题 ,从而成为维特根斯坦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心性论思想是早期儒家思想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线索.从《尚书》《礼记》到《孟子》中的心性论中凸显的是道德的形而上本体论,强调的是人如何通过外在的道德实践来明心见性、尽性而知天.从《孔子家语》、郭店楚简到《荀子》的心性论思想则体现了早期儒家质朴自然的心性观,而人如何通过外在的学习和实践来教化引导自身的性情,就成为这一思想发展路线的特点.早期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于早期儒家思想的理解也不能完全偏于一极而忽略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乐善好施、济危扶困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仁”成为中国古代慈善的核心思想。《孟子》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儒家对慈善的综合表述体现在其天下大同思想中,《礼记·礼运篇》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