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韬  黄相怀 《唐都学刊》2011,27(3):57-59
厘清新政治经济学的诉求与向往,实际上就是廓清经济学"帝国主义"在政治学中的扩张所带来的影响。新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要解释市场体制的不完备性并探研政治世界的经济特征,而支撑这种学术努力的经济学方法主要是"经济人"假设、交易成本和政治市场。新政治经济学所向往的乃是一个政治领域的"自由市场",它将政治学带回了"真实世界",但自身仍面临着一个学科上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佟君 《日本研究》2009,(3):91-93
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中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抓好教育就是要从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角度出发,既要教授知识,又要培育人的"良心",做到两者兼备。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要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家庭是教育的"原点",父母要尊重子女的人格,还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本文仅就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念,提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所有国家和团体共同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应运而生。谈判充满矛盾、挑战和博弈,尽管形成了减排温室气体的共识,但仍有"搭便车"现象,谈判一度陷入"囚徒困境",存在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国际气候谈判受到气候、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应当寻求国际合作,民主协商谈判,尊重国家主权,借鉴天下理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陈培永 《社科纵横》2011,26(2):115-117
力图正确地界定人性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中西传统政治哲学的共识。但不同的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将人更多地看作有着理性与欲望的"抽象之人",中国传统文化则更多从人性善恶的角度注重把人视为"道德生命体",不同的人性视角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西方政治的法治渊源和中国政治的德治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在亚洲地理板块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全球地缘政治比较中,以"亚洲重心"和海陆兼备而拥有较大的优势。本文通过与欧美的地缘政治比较,认为欧洲的地缘政治特征是无中心的绝对"破碎型板块",北美洲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绝对主体板块",亚洲则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相对主体板块"。中国的地理大势是北部陆域广阔,东部大部分地带与大海衔接,这样的地形对中国政治产生着双重影响:它既保护了也弱化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当今的中国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其国防在实现台海统一后当注意海陆兼顾,如此方可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论法治的政治意识文明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仲 《社科纵横》2009,(7):84-86
法治与人治相对,内涵"良法",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政治意识文明是指人类政治意识进化发展的积极成果、状态和过程。法治对政治意识文明功能主要体现在治国理政上的"克服"人治功能、政治参与中的"激发"功能、政治目的的"主导"功能、政治意识的"强化"功能、政治意识文明实现的"保障"功能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朱林  李华丽 《社科纵横》2012,(2):144-147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面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后工业社会,生态环境的转换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不是被置于意识形态迷雾下的"政治人",而应走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的生态性及互为生态性存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人"。"生态人"的提出与实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孔子之"德"在其"政"面前,是方法而不是基础,"德"以"政"为取向和目标,"为政以德"不是政治伦理而是伦理政治。因此,对于《论语》中的政治与道德,我们不能从道德的视角去观察政治,而要从政治的视角去观察道德才符合孔子的思想逻辑。具体到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我们可以说"仁"的思想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基础,而不能由此推论说"仁"的思想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效刚 《阅江学刊》2013,(4):123-128
北洋政府时期查禁文学(包括艺术)的事件,从档案资料和有关报刊资料记载中发现的重大案例有14起。被查禁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所谓"不良小说",包括"宗旨乖谬"和"词义淫邪"者;另一类是所谓"思想偏激"的作品。北洋政府时期查禁文学的意图和目的主要是所谓"通俗教育",即针对一般民众的社会道德风俗教育,其中也有抑制新思想新观念的企图,但那一时期政治没有把文学完全当作工具的意图,政治对文学没有进行奴役的打算,政治对文学的介入不是十分急迫,加之北洋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相对松弛,对文学和文化没有完全控制,因而在客观上形成了20世纪初期文学自由发展的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基本的制度框架包括三个层次:宪法层次、法律层次、行政法规和规章层次。从制度本身的性质来说,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行政制度和经济制度。中国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相始终的渐进过程,但在3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制度性问题,特别是社会转轨时期容易产生的"制度漏洞"问题则亟待通过制度安排认真解决。中国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依据宪法和社会发展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和渐进式地进行。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分为三个层面:价值理念、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人民政府模式",强调"规模适度化政府",这是由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基本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机构的民主化制度建设将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陈仲 《社科纵横》2011,26(2):71-73,80
法治与"人治"相对,以法制为前提,内涵"良法",其含义表现为"八个统一"。政治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政治运行的内外部环境的和谐状态。政治生态文明有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所有这些指标要么是法治形成的重要标志,要么是法治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任何一个指标都会或多或少地作用于法治,从而形成政治生态文明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和平政治环境对法治的"维护"功能;合理阶层结构对法治的"推动"功能;权力与权利良性互动对法治的"护航"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综合 《东西南北》2013,(13):25-27
仅在普京及梅德韦杰夫之下的俄罗斯政坛第三号人物苏尔科夫辞职了,虽然令全世界关注于此的人们诧异不解,更引发了各种猜测,但这也让人想起他在两年前告诉媒体的话,他说,自己将不再"运作"政治,原因是",对这个勇敢的新世界而言,我过于臭名昭著。"  相似文献   

13.
邬光照 《社科纵横》2011,26(1):45-47,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传媒已逐渐构建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成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有助于达成"理解"与"共识",培养公民政治理性和国家政治理性,推进社会和谐、社会改革和政治文明,从而成为权力机构的隐形延伸,体现了电视传媒生存的政治意义。作为传统强势媒体,电视传媒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理性,积极有效地建设公共领域,提高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艺术,更好地参与和建构社会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马洁 《唐都学刊》2011,27(2):125-128
当代我国的"出版自由",应着眼于法律如何保障出版自由和如何规制出版自由。即现阶段我国"出版自由"的内涵是:出版自由是公民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将作品编辑、加工并复制后向公众传播,以出版的形式发表意见来参与管理国家、公共等事务的权利。研究"出版自由"时应正确区分出版自由和政治自由、表达自由、新闻自由、议论自由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有明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却没有"出版自由法",其实"出版自由权"与"著作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出版自由权是著作权的前提和保证,而著作权则是出版自由权得以落实和具体化的司法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杜维超  刘杰 《创新》2011,5(2):79-81,92,127,128
学术界传统上将以"天职观"为主要内容的新教伦理作为马克思.韦伯社会伦理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新教伦理之于韦伯更多的是一种事实描述而非价值判断。通过对《学术与政治》一书的解读,展现了韦伯社会伦理对抽象层面的新教伦理的现代实践性超越,在个人领域,韦伯的职业伦理坚持学术的"科学精神",力求价值无涉;在公共领域,韦伯的政治伦理坚持价值关怀,主张政治激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世界金融危机席卷东亚之际,不仅中日两国内部处于一个经济、政治的转型期,而且中日关系亦处于一个如何进一步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转折期。"两强并立"的中日两国,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改变既有思路,厉行改革,实现从重视经济关系到重视政治互信、重视传统文化,从官方主导到加强民间合作的转变,改变经济"独轮车"踽踽独行的现实,打造一个结实的"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的"四轮车",让中日关系在新世纪中平稳前行,向着汤因比先生多年前提出的目标——"东亚共同体"迈进。  相似文献   

17.
卢永凤 《社科纵横》2012,(9):101-104
荀子通过"性伪之分",使"人之道"与"人之性"分离,解决了"为什么要教化"的问题,为儒家的道德教化奠定了基石。但其目的还是要实现"人之道"与"人之性"的合一,使"性伪合",成就善的道德主体,所以,他主张"化性起伪",为儒家道德教化指明了路径。道德教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著诚去伪",使儒家之道内化于人们的坚定信仰,使人们自觉自愿践履儒家之道,这是儒家道德教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侯忠明 《社科纵横》2010,25(10):109-110,122
人类离不开"劳绩",也离不开"诗意"。诗意栖居是人类理想的生存方式。当下的中国和世界都正在加速发展,我们都在"被加速",繁忙是常态,精神被抽空,在一个全民大谈经济和科学的今天,我们过于"求真",过分"劳绩",缺少的就是"诗意",然而对诗意栖居的理想渴望却凸显强烈与迫切起来。诗意栖居的核心是求美向善的艺术精神,艺术精神的获得主要通过艺术习得。个体应该通过主动的艺术习得,提高个体艺术素养:社会应该营造崇尚艺术的氛围,提高社会整体艺术素养;教育应承担起培养素养的重任。让艺术精神的陶冶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伴随我们与世界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尚之 《东西南北》2011,(16):30-31
米歇尔·巴克曼身高不到1米6,走到哪儿都穿一双至少两英寸的高跟鞋,上台发言时还喜欢踮着脚。可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小女人",她可是这两年美国政坛迅速蹿红的政治明星。凭借一张"毒嘴",她时常令奥巴马政府下不来台,并因此而斩获"犀利姐"的称号。她的极右思想让她成为美国保守派的"宝贝儿"、奥巴马政府的"眼中钉"。6月13日,她以明尼苏达州第6选区联邦众议员的身份,宣布角逐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成为这届总统选举首位女性竞选人。  相似文献   

20.
"三有""三感"老年人心理护理工作主要是抓好老年人"三个心理",使老人做到"三个老有",产生"三感"。"三个心理"主要指消除心理距离、加强心理沟通和进行心理安慰。一是消除与老人的心理距离。这主要指新入住老人,他们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