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亮 《社科纵横》2012,(5):73-75
河湟花儿由歌词和曲令共同即兴编创而成,歌词与曲令之间互为条件,二者的结合程度决定了其艺术价值和功能。歌词与曲令在平衡中实现融合,既是花儿内在生长要求,也是花儿艺术特质得以形成的基础,其艺术生命绵延不息正缘于此。  相似文献   

2.
向晓林 《唐都学刊》2008,24(4):115-117
音乐思维的过程是艺术家的情感通过可感觉的物质性的桥梁(作品),仍然回到非物质性的精神领域,eP Eh心灵--心灵;而文学思维的过程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依附于具象之上,通过艺术的典型化仍化作作为具象的文学(客体)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则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显而易见,音乐思维是艺术的"想象"与凝聚而以艺术的联想和幻想为辅.文学思维基本与此相反.两种思维这种特质上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文学家与音乐家创造个性的艺术显现和欣赏主体的感受方式.  相似文献   

3.
康红英 《社科纵横》2007,22(5):98-99
洮岷花儿是流行在甘肃洮河流域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叫"野曲"、"野花儿",本文从花儿的演唱地点、歌词内容以及"花儿会"中的某些风俗等方面论述了花儿的"野".  相似文献   

4.
六盘山花儿作为西北花儿中的一枝奇葩,名声越来越大。然而,不可置否的是,花儿在得以有效弘扬的同时,由于打工就业等原因,使得长期生活在花儿氛围中的歌手大量外出,花儿传承后继乏人。同时,整理花儿歌词与录制歌手的原音,保存这些歌手和"串把式"及其传唱花儿的空间,又面临着抢救难题。尤其是民间花儿歌手的现实生存状态,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这些艺术门类中,概念对形象的表现不起主要作用,但经常还要运用概念来扩充形象。如音乐的歌词、标题,绘画的题诗、题词。而在形象的构想中,概念在这些艺术门类里的作用,恐伯还要大些,常常需要用概念去概括心目中的形象,概念与形象往往不可分离。如画  相似文献   

6.
素有艺术皇后之称的音乐正以其特殊的魅力,层层散发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热烈地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人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需求度已成为当代文化素质的重要尺度之一。在这种音乐艺术氛围中,笔者感到当今音乐艺术领域存有一些偏颇,即与文学、美术、影视艺术相比,人们对音乐理论研究的热情大大落后于对音乐艺术的创作、演出和欣赏的兴趣。而且,现有的音乐理论大多在艺术封闭系统之中索求纯音乐的单向动律,较少在文化开放系统中考察音乐与社会的复合关系。这一偏颇无疑会有碍于人们对音乐现状和未来的中肯评价和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7.
赵小钧 《社科纵横》2007,22(6):112-113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它源于情感的需要,它最易于引起人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8.
李倩 《生存》2020,(9):0086-0086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不足音乐活动经常成为他们表达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态度的一种方式与手段,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融入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是提高幼儿音乐素养,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有效策略之一。笔者通过音乐活动的教学实践,以情感教育为载体,从活动环境、歌曲内容、教师指导行为、幼儿学习特点四个方面,为提高幼儿音乐素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俞天鹏 《社科纵横》2014,(7):123-125
情感是各门艺术的共通元素,情感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故乡》是一篇具有深厚抒情性的散文似小说,其中的情感结构暗合奏鸣曲式音乐结构,其中的情感张力合符雷蒙德·威廉斯的"感觉结构"理论,其中对乡村和城市的态度合符雷蒙德·威廉斯关于乡村与城市的主要观点,本文从音乐角度和雷蒙德·威廉斯相关理论为视角,对《故乡》情感结构的音乐性和社会性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
吉文莉  宋晓娟 《社科纵横》2013,(10):113-116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的艺术特点。通过陇中花儿《下四川》由一首山歌到四部合唱的成功"演变",引发对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方式的思考,得出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的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的结论。最后提出五种切实可行的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花儿这种民间歌曲之所以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沿袭不断,靠的就是那些勤劳、质朴而又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民间的歌唱者——花儿歌手。在文化转型期中花儿歌手及其传承也陷入了窘境。文章基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对花儿歌手的生存环境、花儿歌手的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文章.出于反名教的需要,嵇康有意混淆了声音与音乐的区别,从而否认音乐具有哀乐之情,并进一步否定了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嵇康的贡献在于认识到音乐的本质是“和”,音乐就是“八音克谐”,其作用是愉悦人的情感,平和人的性情.嵇康属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声无哀乐论》开了魏晋时期“文的自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3.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乐意初探潘晓彦艺术的根本特征是情感,这早已为中外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及现代心理学等证实;艺术又有不同的形式,而音乐是最好的情感载体,它可以泯灭内容和形式的区别。从心理学角度看,音乐是人在宇宙间的一种心灵运动,是一种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  相似文献   

15.
王小兰 《社科纵横》2002,17(3):65-66
文章从幼儿文学语言的动态美和音乐美的角度分析了幼儿文学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江杰 《社科纵横》2012,(7):144-145
综合性大学文学教育公选课是有效落实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针对公选课学生与中文系学生的不同专业要求以及文学知识积淀差异特点,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构筑文学思维,借助情感、态度、价值观效应,加大人文教育比重,而强化涵咏,侧重对文学意象的感悟、审美意蕴的品味,则是艺术鉴赏的重要措施,并且加大第二课堂的开发以实现学生文学知识的迁移与文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艺术社会学"这个名称通常被称为"某些门类艺术的社会学",或者被称之为"文学艺术的社会学".实际上,视觉艺术社会学也许比文学、戏剧甚至电影社会学的发展慢一些.由于难以在其社会和政治背景中描绘出音乐与长篇小说的平行关系,因而艺术社会学这门亚学科论题的包容性,总是不可避免地引起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9.
冯望岳 《唐都学刊》2012,28(3):30-35
陈忠实创作道路具有重大的文化创造意涵。其一是早期农村生活奠定了作家民间化平民文化情感立场和文化价值观念,打造了鲜明独特的民族化、乡土化、地域性本土文学底色;其二是对文学与人民、文学与生活、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明确认知,使作家始终保持与人民母亲的血肉联系;其三是从为谋生而文学走向为实现生命价值和民族复兴而文学,成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般勇毅执着文学事业的励志书;其四是不断进行精神的与艺术的"剥离",不断地拓新自我社会文化圈,不断择优、趋优,定义自我和超越自我,登攀文学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20.
面向艺术惠民工程开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政策部署,落实高校音乐专业艺术惠民实践的相关教育教学,提出音乐专业艺术惠民实践的特色化改革研究与实践.阐明音乐专业艺术惠民实践的界定,分析音乐专业艺术惠民实践的现存形式;进行音乐专业艺术惠民实践在专业化素养夯实、服务化意识提升、民族化情怀树立上的特色化探索;提出音乐专业艺术惠民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