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利 《社科纵横》2007,22(11):157-158
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使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滞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以市场为导向改革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发,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汪玲  朱文星 《社科纵横》2010,25(3):148-149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诚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推荐材料弄虚作假、面试时弄虚作假、随意违反就业协议,给用人单位、学校、自身都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高校毕业生诚信缺失这一问题,应该不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完善就业指导与规范管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相似文献   

3.
阎学林 《社科纵横》2008,23(9):153-154
探寻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论述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重要性,提出了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对策和措施,还提出了宏观调控下的就业市场体制及就业市场的概念及含义,论述了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就业市场体制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每年大学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未就业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高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就业,加强教学过程中对人才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师范院校诸多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引起高校关注,从专业的培养到就业,师范院校的非师范学生比综合院校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该文对天水师范学院机械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已就业和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探究师范院校非师范类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通过调研提出解决对策,助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以期进一步促进非师范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18所北京高校的调查表明,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愿的非均衡性、就业行为的分层性、就业结果的差异性均较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很多方面问题的一个缩影,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大学生主动地积聚和展示更大的就业能量,更需要高校提供更好的能量储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提高就业工作的整体水平,高校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焦点解决模式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中,能够提高就业帮扶的实效.该文简要介绍了焦点解决模式,通过分析焦点解决模式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可行性,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致使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社会需求相对落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要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并不容易,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择业竞争力,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芳 《社科纵横》2007,(10):152-153
伴随着求职高峰期的到来,大学生在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签订就业协议后违约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也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并且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重构高校毕业生诚信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弓丽娜 《社科纵横》2011,26(5):51-53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本文从分析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入手,从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谈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季建华  周锦鹤 《社科纵横》2008,23(10):148-149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笔者从实际工作具体情况出发,浅谈了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几点体会.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就要做到师生思想重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明确工作重点,建立工作机制,突出服务特色,构建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迅猛,全国各高校竞相增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尤其是上海市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职业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专业发展迅猛的同时,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困境。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深入民政局、街道、居委会等部门所作调研,以期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信问题,从现状入手,根据产生问题的根源来找寻相应对策,以求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失信问题,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而且扰乱了就业市场的正常运作,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广西社会工作的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呈现出与东部沿海地区不同的一些特征,对广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研究,有利于解析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以及社会工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就业意向和期望的基础上,从学生、学校和政府层面提出了改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2008,(3):58-58
日前,河南省在春节前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多项政策,力促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一是去基层扶贫每月补助数百元;二是去乡镇工作评职称时免试外语;三是到民企就业社保年限合并计算;四是毕业生创业可申请5万元贷款;五是自主创办企业给予研发经费支持;六是就业指导教师将设置专业职称;七是取消内部考试公开选聘大学生;八是毕业生招聘会不再收取门票;九是贫困毕业生可给予求职补贴。  相似文献   

15.
民生看点     
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创纪录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高等教育尚不发达、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甚少的情况下,曾出现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这一时期大学生失业呈现出总量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等特征.为避免社会秩序的失范,南京国民政府从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及动员社会力量三方面入手,试图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谋求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但在天灾人祸频发、世界经济恐慌的冲击下,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最终这些解决失业的对策所取得的社会成效比较微弱.不过,这一时期救济大学生失业的对策亦不乏可取之处,对我们今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不少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对于整个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大消极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就业和失业保障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影响尤为显著.为了稳定大学生就业,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支持就业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高校,从教师到家庭,"三位一体"协同联动.该文探究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化路径,依据专业特色,立足人才培养方案,因地制宜优化就业创业举措,进而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问题与背景为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基层就业,2005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要求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村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北京市为落实这一重大决策,从2006年开始,相继选聘高校毕业生到京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简称大学生"村官"),到现在为止,已经有8000名左右的大学生"村官"活跃在北京郊区,基本实现了一村两名大学生的目标。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女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20.
孙钟玲 《社科纵横》2012,(1):218-219
随着高校扩招,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中遭受严峻挫折。毕业生就业挫折后出现了焦虑、嫉妒、自卑、冷漠和攻击等心理问题,对此,高校应该给高校毕业生予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