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艺"是儒家文艺思想的源头,历代多注重文艺功用方面的阐释,但是深入其诗、礼、乐思想的意义生成结构来看,发现充满了动态变化,而且有对生命、时间、血缘、想象等的强烈体验,从而消解了现实与超越、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等多层次的二元对立.为了更加贴近原典的精神,提倡以生命美学为主线的跨学科会通来研究孔子的文艺观,走出传统西方思维理路的宰制与当代学科局限,灵活运用哲学、美学、社会学、艺术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资源,拓宽儒家文艺美学的解释域并体现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在其诗文创作中不仅探讨了至善之情对于不合自然人情的封建之“理”及框范人情感传达的作文法度的超越,而且通过对作家应达到的心灵境界的认识,指出作家在创作表达上应如何突破写作规范的限制,找到为文之道,游刃有余地以各种文体传达情感。  相似文献   

3.
美学问题在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特殊理解方式、审美真理如何表现,以及审美真理如何可能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了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思想;然后在当代美学语境中比较性地论述了其基于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美学主要指1980年以来在美学论争中逐渐形成的“旧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三大美学理论流派。轰轰烈烈的中国当代美学论争在根子上不过是这些美学流派的哲学基础之争。本文的任务是指出这一理论事实,并着重分析各派美学哲学基础理论的局限,希望能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走出困境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与同时代思想家相比,庄子技艺美学思想的首要特征是具有系统性.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技艺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来自经年累月身体实践的专门知识;二是将"技"与"道"相提并论,认为"道进于技""技兼于道",二者在审美层面是相通的;三是身怀绝技的人对"道"是有自觉性的,可以"技中见道"以"道"观"技".庄子对技艺与工匠的认知,触及了工匠精神的内核,即理想型的工匠必须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技艺本身,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独立精神,进而保全自己的个性与创造性,成为精神自足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杜学敏 《人文杂志》2007,(6):113-118
中文"美学"一词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外来词,相对妥帖的译词应是"审美学"。在运用该词的各种非学术与学术场合,(审)美学概念被赋予多层面的复杂含义。文章无意于给这个概念再增添一个定义,只是从(审)美学概念的术语产生、实际运用、学科存在方式、理论发展史、学科分类、价值意义等六方面分梳了该词的内涵与用法。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艺术之自古以来的争执,需要宗教/美学的调合.人终归是人,他必须面对生活世界,在拯救生命时,诗与哲学和好如初;关键在于,美学此时继续袒露着生命与灵魂的伤与痛.但毋需悲泣,<理想国>原本关乎个体生命质量的"理念论",早就在等待着生命的勇作.  相似文献   

8.
"童心说"——一条通达审美非功利主义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无利害性"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核心观念,它开启了审美非功利主义的先河,影响了西方美学界两百多年.李贽的"童心说"具有与审美非功利主义相类似的意义和价值,两者具有内在同一性."童心说"是通达审美非功利主义的一条合理道路.  相似文献   

9.
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彻底改变了主客体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先验论。正是先验方法在美学领域的运用,才使康德得以超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扭转了当时西方美学的研究方向。在当下美学转型的语境中,重温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对于超越美学研究中感性话语与理性话语双峰对峙的理论困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核心的概念.从生成论的观点来看,"和"范畴有个源起和不断演进的过程."和"的概念起源之初就有一定的审美趋向,诸子时代,儒、道、墨等诸家对其涵义进行了哲理意义的阐发.儒家论"和",则重于伦理政治的角度,重点讲"人和".道家论"和",多以气言,强调调平阴阳之气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重点讲"天和",强调只有恪守天性,排除外物杂念的烦扰的专注,才能达于生命精神之"和"的极至,体现了人与自然之和谐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人类对自然和谐与生命和谐的审美追求.魏晋玄学在道家"和"观念的基础上,融会儒、佛、墨等各家对"和"的涵义的阐发,将其广泛地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而赋予其丰富而深刻的审美内涵,"和"观念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1.
杨思基 《齐鲁学刊》2002,4(5):105-111
社会存在是一种具有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具体物质存在 ,彻底的唯物主义及其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是我们科学把握这一概念的理论前提和方法。此外 ,从发生学的角度讲 ,社会存在是人的自然生成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交互作用的产物 ,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由这些活动所利用的各种物质手段和所生产的产品、所形成的人的各种交往形式和关系 ;从整体论的角度讲 ,社会存在是整个社会有机体有机联系的现实存在和运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1950年代建构一体化的文艺观念过程中,苏联文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文艺报>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文艺报>主要是在历次重大文艺论争中,通过译介苏联文论来引导国内文艺潮流的.<文艺报>的译介工作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地位,为真实性原则找到了合法性依据,同时又深化了对典型问题的认识.但<文艺报>的译介也存在着缺点,主要是对苏联文艺思想缺乏应有的批判和反思,助长了对苏联文艺观的盲从倾向.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语言观是建立在“礼”与“仁”的哲学基础上的,与“德”、“行”等范畴互为联系,构成实用主义语言观。从“正名”哲学思想下“名实相符”的内在逻辑,君子立身“慎言”观的言语价值、言行一致、言语忠信,以及“实践语境”中的言语行为等方面具体探讨孔子所提倡的言语行为规范如何反映孔子心日中君子的理想标准、如何体现其“礼”与“仁”的思想,并进而折射出孔子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14.
"元和体"是指唐代元和、长庆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用通俗的语言所写的以唱和为主的长篇律诗和以言情为主的"小碎篇章"."元和体"创作所体现的文学思想是诗歌内容由普适性向感受性转移,诗歌功能由讽谕教化向审美娱乐转移,诗歌书写由歌唱向描摹转移,诗歌语言由典雅向通俗转移."元和体"文学思想的形成是元和时期"尚怪"的世风、文人仕途的坎坷以及言情文学传统"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学衡派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及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学衡派的教育观念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对道德的重要性的认识,二是主张沟通东西方道德精髓,融会贯通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其教育实践主要表现为通识、通才教育,“博雅之士”即通识和通才之人,是学衡派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天山诗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代诗词界,新疆异军突起,形成“天山诗派”。笔者从西域诗因革的角度,通过对题材的选择、意象的组合、诗体的择取、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创作队伍民族成分较多等因素的分析和论述,归纳以雄浑壮阔为主调的天山诗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审美观念"辨微——对康德美学形而上祈向的一种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观念"是康德美学的秘要所在.它作为"主观"的"理性概念"导引着心灵祈向中的审美之维,也以其达于形而上之真际而指向"美的理想".它意味着艺术立法是通过范例而成为现实的,既有范例引生新的范例使这立法呈现为一个逼向"最高的范本"("鉴赏的原型")的没有底止的过程.它启示人们:美的艺术的攀缘不在于某种规诫或准则的预立,重要的反倒是那生发审美自觉的心灵的陶冶.  相似文献   

18.
<左传>第一次将上古原始叙事文体的粗线条记事加以细化,完整地记载一个史实、事件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开创了"言事相兼"的叙事文体体式.<左传>的这一叙事特征,其内在成因是对"礼"的记载:作者自觉地将"礼"作为记述历史的中心视点,以事明礼,使<左传>始终参照礼来记事;而"礼"以过程和细节表现其意义,要求记录者对事情的本末和细节特别关注.礼仪的言行相兼及记言明义,使得<左传>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事必兼言的写作手法,由此形成了言事相兼的全新叙事体式.  相似文献   

19.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分析、比较现有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休闲农业是以"三农"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并分别从资源基础、经营内容、服务宗旨、体验价值、产业提升等5方面对休闲农业的内涵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由以禅入诗、以禅喻诗到妙悟之说,其间创造了中国古代诗歌与批评史上一次双赢的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