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南京,老城南改造一直是焦点话题。近年来,秦淮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老城南改造中创新思维,提出了“整体保护”的全新理念,在将秦淮打造成南京“城市历史文化客厅”的同时,也为老城南改造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李沅 《金陵瞭望》2011,(7):67-69
在搜索引擎里键入“南京老城南”,无数博文、图片和新闻都在述说一种情绪:留住老城南,留住南京的魂。“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南唐时的街巷轮廓,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和石板路,南京的方言、云锦、绒花、白局、灯会、盐水鸭等传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发源于此。老城南是南京的根,南京的魂,承载着千年的秦淮风雅。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6,(1):11-14
感受’2005,感受南京,感受和谐! 2005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构建和谐南京的战略部署。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南京的社会经济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成效显著、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依法治市”战略顺利推进、“文化南京”“平安南京”成效斐然……这一年里,“和谐”成为最大主题。 2005年初,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接受了南京市委2005年领导命题项目——《构建和谐南京研究》,该报告对和谐南京构建现状作了总体评估,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一、古都被误读"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然而70多年前惨绝人寰的30万屠城事件,让南京与波兰的奥斯威辛一起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段难以忘却的伤痛,也成为众多国内外媒体报道南京的第一切入点,影视作品展现南京的第一题材,南京承载着伤城的印象。1998年,中国新锐时事生活周刊《新周刊》推出"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专题,南京被评为"中国最  相似文献   

5.
杜甫《赠韦七赞善》诗原注曾引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是对韦、杜家族的称誉和标榜,而杜甫自称"杜陵野老"和"少陵野老",也与此有一定的联系。对于这一俚语的来源,学术界颇有异说,莫衷一是。以新出土文献作为考察基础,与传世典籍相参证,结合杜诗进行文本分析,可以进一步探寻"城南韦杜"的渊源,加深对于唐代韦氏和杜氏家族的认识,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望族在唐代的兴衰情况,也可以加深对杜甫"杜陵野老"等称谓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但是至于该战役如何惨烈,想必大家只有一个笼统的印象。今天就给大家"揭露"一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后时刻的惨烈。注意,这里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最后时刻单单指的是1942年11月18日,苏军反攻已经身在包围圈中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反攻从11月18日开始,到1942年2月2日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投降结束。  相似文献   

7.
张立  高翔  王强 《华人时刊》2013,(1):40-42
十里秦淮,写尽一座千年古都的悠悠风韵;一方热土,绘就一幅软件名城的崭新画卷。伴着古都南京"创新驱动、内乍增长、绿色发展"的铿锵脚步,和着国家级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强劲乐章,承载着江宁"两个率先"当先锋、转型升级做示范重任的江苏软件园,开启了打造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的新征程。江苏软件园,以江宁开发区业已形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支撑,以"软件研发、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为产业导向,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软件示范品牌。扬帆起航:金字招牌花落江宁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发生的中日"春晓油田"事件中,日本媒体歪曲报道和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言行单方面升级了中日东海资源争议.文章从中日"春晓油田"事件人手,分析此次事件的真相和实质,并以此为基础对中日两国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进行国际法分析,以澄清事实.  相似文献   

9.
从“端午节保卫战”说起前不久,一个震惊国人的消息传到国内: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于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终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  相似文献   

10.
《祖堂集》中的"VP一切了"是带有唐代特色的口语格式,表示某事已完成,是后一小句所述事件的背景,有南方方言成分。其"VP"大多是双音节短语,"一切"是一个表示"全部"义的统括代词,"了"作谓语对前面结构所表达的事件进行陈述,说明该事件已经完结。唐代口语"VP一切了"来自于佛经文献中的同形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金陵旧颜》衬新颜《金陵旧颜》和《金陵物语》先后由南京出版社策划、出版。这本书也是记者一个熟悉的南京大学教授丁帆所编选的一本书。这是一本重拾民国老南京风貌的作品选集,收录了民国时期的文章90多篇,可谓旧颜衬新颜。有人讲南京没有"京派文化"的那种皇城根下的官气和傲气,也没有"海派文化"的那种商气和洋气,然而,她却是读书人的最好去处。记者以为并不尽然,南京明代就有皇城,你像住在南京城  相似文献   

12.
钱军 《社区》2013,(4):33
近日,上海浦东塘桥街道南城某小区内"上演"了这样一幕:通过合法程序选聘出的新物业要进场,但老物业却以业委会函告的交接时间太短等理由不愿意撤走,双方争议不下,有进一步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态势。该业委会协商无果,束手无策,向南城居民区党总支求助。党总支在事件中担当了"调解员、联络者、追踪人"三个"角色",采取了"退一步、缓一步、迈一步"的"三步工作法",使矛盾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3.
一份,两份,三份……陈海雷趴着腰数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简历,他要一一过目,然后挑出自己比较中意的简历当场安排笔试,笔试之后还要进行面试。这显然不是一个企业CEO该做的,但是陈海雷没有办法,因为自己仍然处在创业的初级阶段,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对于陈海雷来说,那个2009年的冬天在六朝古都南京发生的"招工难"事件依然历历在目。一年后的今天,陈海雷再也不用为寻找人才而亲自劳累了,因为企业已经步入正确的轨道了。结合这几年走过来的一路艰辛,他感叹道"世界不变的是永远在变"。就像三年前,他还在美国的硅谷,而今次已经身在"塞上江南"无锡了。  相似文献   

14.
蒋晓星 《金陵瞭望》2008,(22):18-19
[事件聚焦]1978年11月15日,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会作出了为1976年的“南京事件”平反的决定。16日,在有500多人参加的中共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上,省委书记、市委第一书记储江宣布,“南京事件”的发生,“完全是出于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和深切怀念,完全是出于对‘四人帮’祸国殃民滔天罪行的深切痛恨,  相似文献   

15.
"空间-时间"隐喻是人们理解时间概念的一种主要方式,以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时间隐喻的分类,即自我移动隐喻和时间流动隐喻。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英、汉两种语料,从观察者、时间等认知焦点及跨文化角度对时间隐喻进行了系统性、全方位的分析,并根据时间空间化的横向和纵向模式,提出了自我移动隐喻的"前/后"及"上/下"模式、以观察者为中心的时间流动隐喻的"前/后"及"上/下"模式、以事件先后顺序为中心的时间流动隐喻等模式,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时间隐喻的运作机制以及对人类思维的影响,验证了"空间-时间"隐喻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危机社会的到来有3个标志性的年份2003年的SARS事件.揭开了公共危机频发的序幕:2005年发生的“苏丹红”事件,打响了品牌危机处理的保卫战;2008年伊始的“艳照门事件”.引爆了网络危机频发的导火线。伴随着这一系列的危机事件,我们真正迈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共关系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李沅  夏宁 《金陵瞭望》2005,(16):12-15
2005年的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与往年有所不同,它与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套开,其中,又以国际先进软件产品展示推介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李沅 《金陵瞭望》2008,(1):9-10
为南京全面达小康凝聚人心,为南京跨江发展凝聚力量,他们为南京建设“五个中心”凝聚智慧,为构建和谐南京凝聚合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印象,南京十三届人大、政协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以热情、扎实、创新、突破的姿态,为南京呈上一幅人民为本、发展为纲的立体画卷。  相似文献   

19.
我们小区是1995年建的"粮油大厦",沿街耸立着8个单元8~14层的大楼,内设一个粮油批发市场,加上原有的一栋旧住宅楼,共有200余户居民。但自2005年粮油批发市场撤销,开发成商品住宅小区后,便将我们这个老小区"抛"入了另册。嘴上说是由新小区的物业"代管",实际是"不管"。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一篇名为《“中国宪兵”,六百人击退两万日军》在《文史春秋》、《海内与海外》等多家刊载,又被《作家文摘报》等多家报纸及网络上反复转载,但南京作者王炳毅先生经过核对抗战历史档案、特别是抗战史料中有关1937年底的南京保卫战的记载认为该文与历史史实大有出入,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