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成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实现经济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关键。产业化经营是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长是链接西部特色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纽带。西部农业经济结构水平低、农户长期分散经营,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弱化,导致西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育明显滞后于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以地缘、乡土文化为纽带的村级组织文化建设,培育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夯实农民组织化的社会基础;调整政府支农政策的重点,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加大对特色农业的资金项目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信贷,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制度基础,逐步提高农民合作的纵向一体化水平,成为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可供选择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2.
立足优势 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特色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日益成为第三产业最具有发展活力的行业。它不仅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最有效地安置剩余劳动力;而且也是一种集成性产业,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带动人、物、运输、信息、资金的流动与经济繁荣。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与东部地区相比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和垄断性。西部地区要立足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业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西部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开发 ,加之长期形成的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使西部地区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负反馈效应不断加剧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中 ,西部农业要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进程” ,走现代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实现资源、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发展特色经济 ,就是根据国家的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 ,通过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形成特色鲜明的经济格局。特色经济最重要的是产业开发问题 ,要形成鲜明的西部地区特色经济格局 ,主要应围绕资源、林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追求的宏观目标为经济—生态—社会多目标群 ,追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环境目标。技术进步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方法和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赖力量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中的农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部差距突出表现为农业差距,而且农业差距在扩大.西部地区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差,市场环境差,农业投入少,资源流失多.农业产业化是西部农业开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应在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必将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业资源条件、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考虑,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必须实行集约经营。但是,西部民族地区农业集约经受又有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劳动力数量多质量低、农业技术水平活后等障碍。对策是:1.高度重视农业;2.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3.提高技术水平;4.有组织有目标地转移剩余劳动力;5.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数字农业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数字农业的定义、内容及其对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发展数字农业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气候资源的典型性、生物资源的独有性、草地资源的特异性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是西部地区农业地域资源的显著特点。然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市场容量相对狭小 ,市场化程度低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生态环境普遍脆弱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市场机制不很完善限制了地域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据此 ,树立经济全球一体化意识 ,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建立民族医药产业、草原畜牧产业、观光旅游产业是实现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加入WTO后,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有观念挑战、管理挑战、科技挑战、人才挑战和资金挑战。要取得迎战胜利,需要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的侧重点是:以正确的态度迎接挑战,通过组织学习加强自身修炼,通过企业再造提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努力的侧重点是通过建立优惠的财税政策、吸引人才政策,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环境污染监控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来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改革发展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成功典型。其中 ,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发展模式 ,为我们研究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同时 ,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使西部作为中国 2 1世纪经济发展重要支点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西部地区有地缘、能源、矿产、旅游资源等优势 ,为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举世瞩目。产业结构调整被确定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西部地区农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着重进行了论述,试图以此找到新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拓宽农业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有效推动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当前西部农村发展中的迫切任务。本文以甘肃庆阳市为例,探讨从特色农业入手推动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全面论述了特色农业部门产业化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部门的选择,产业化组织系统的构建和产业化发展条件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西部大学图书馆所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论述了大学图书馆所具备的各种资源优势,以及对如何利用特色资源为地区经济服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西部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农业企业化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目前农业产业化入手,指出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当务之急是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然后分析了西部地区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农业资源和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7种农业企业模式.最后探讨了农业企业化实现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长期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而且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甚至滞后于包括广西、内蒙古及西南和西北的大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这种不断扩大的发展差距 ,不仅妨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固化了地理上的二元结构 ;而且还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 ;另一方面 ,在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这种扩大的差距不仅不利于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的缩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反而还会使“知识差距”扩大 ,国际竞争力下降。本文认为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必须切实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实际上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在西部地区中的特殊重要性 ,可以说 ,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因素 ,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征 ,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应坚持政府为主导 ,市场为主体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导向型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业发展要变地域资源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创农产品的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增强农民参与市场谈判与竞争的能力、提高西部农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而政府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市场外部环境的完善与规范等 ,是对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