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国土就是他们的“世界”.然而,人们今天所使用的世界一词,最早源于佛经,出自佛教,所以世界是一个外来词汇.“世”为时间之意,“界”为空间之意,它有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在古汉语中最贴近“世界”意思的大致只有两个词:一个是“天下”,一个是“四海之内”.中国的伟大思想家们,从孔子一直到清代中期的几千年里,没有一个有过出海冒险的经历,这到底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2.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中国的”老字号”民族品牌消失了.面对外资品牌的大举进攻,一些本土日化企业选择了合资路。中国民族品牌的消亡与新生在经历着一个艰难的演变过程。本文从分析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事例着手,以经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品牌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运动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宏大概念,它根植于中华大地,是中国社会运动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青年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力量的最大联合。新时代加强党对青年运动的政治引领,必须厘清青年运动的实质,了解青年运动是一个回应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命题,才能站立于新的时代据点上阐明新时代加强对青年运动政治引领的现实需要,更加清楚明了地把握新时代青年运动政治引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具有独特性、象征性和传承性,而动漫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样式,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每一代中国人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丰富视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动画工作者的必修课。同时作为一名专业的动漫教师,应该积极探讨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汉武帝时,稀罕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然而边疆却面临着少数民族的不断侵扰。汉武帝在国内进一步打击分割势力,巩固郡县制度,选贤任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四方威胁,扩大疆域,统一了中国,加速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先进生产力的迅速扩散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特别关注、广为议论的热门话题,人们对此提出了若干不同观点和看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每一个人的公平发展梦.从社会来看,公平是人类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效率的源泉.从个体来看,公平是人的首要利益和首要价值,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健全社会公平流动制度,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每一个人有"中国梦"梦想成真的公平发展机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支撑所在.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形象问题是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方向。以林书豪现象为例,重点讨论了运动员形象传播的机反映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取得的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创意盛行的时代,现代设计必以文化为依托,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设计者的智慧行囊,本文以实际案例阐述在当代创意设计中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已成为人们深入讨论的热点话题。“中国梦”的内容很丰富,因为一个大的民族、大的国家,它的社会理想包括的方向非常多。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是在民族心理基础上的升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然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对民族心理进行优化。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心理品质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摈弃不良的落后的民族心理糟粕。  相似文献   

11.
"五四"以来,伴随传统文化的式微,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裹挟着西方文化模式削弱了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本文认为2008北京"奥运会"为唤醒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挖掘和传播具有普适性和现代性的传统文化,以及动员青年人将中华民族复兴的情怀与日常生活工作中扮演优秀中国人的角色意识紧密关联起来,是强化青年民族认同的两大"迎奥运"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共第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建设繁荣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方针,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中国梦的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根本目的就是建设一个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昌盛、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拥有国家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民族凝聚力。如何凝聚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兴盛,使女性主义者开始挖掘过去文学批评中被忽视的女性问题,而对民族主题和女性意识间关系问题的重视,成为女性主义批评挑战父权传统的文学史书写、介入八九十年代重写文学史进程的一个切入点。在这一背景下,民族主义和女性主义关系问题,成为解读《生死场》时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生死场》中的民族寓言与女性书写,并非全然冲突,而是存在着并行不悖之处,这也正体现了彼时萧红徘徊于左翼创作和女性书写之间的特殊处境。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是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旅游也成为带动其他产业链滚动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民族文化旅游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性是吸引他们的根本原因。尤其在全球化背景的关照下,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现在处于一个较好的势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投入有了较快增长,它已经成为了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把旅游业确立为本地区、本民族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以来,“西学东渐”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西方学术语言和思维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深。社科普及从这一层面讲,也是一个对西学消化吸收和传播的过程。然而异域文化要融入中国人的思维,达到“普及”,必然要面临许多问题,其中语言障碍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普及道路上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6.
那些十数亿人一台晚会的神话,那些寒冬腊月的春运路途,都只是中国人过春节的过渡形式,真正盛大的春节还没有来临。  相似文献   

17.
1957年,这个特殊的年度,精神与肉体的摧残接连上演,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度,不得不说是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本文浅析了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以及新作《岁月有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大学生是当代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调查组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祖国有深沉的爱,绝大多数大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突出的特点,他们对祖国的爱基于改革受益的强烈感受,同时由于较高的文化素质又颇具理性,在民族、祖国发展的关键时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彰扬。  相似文献   

19.
不管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来说,文化自信都是对自身的肯定,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要坚持文化自信,必须以文化自觉为前提;从其轴承向度而观之,唯有坚持文化自信,方可做到文化自立及自强,最终做到保障文化安全,实现文化强国。在其轴承进展中,文化优化起着关建性作用,而其实现文化路径即是发展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丰碑侧畔,千帆竞渡;红旗指处,万木争春。看星河鹭起,雁阵长鸣,遍地英雄下夕烟,画图难足。中国的未来是辉煌的,因为这是一个丰碑如林的民族,因为有永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在默默奉献。笔者从我党九十年奋斗历程出发,分心在不同时期我党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