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现有创新组织研究基本围绕制造企业展开,那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组织有什么特点?创新组织不同结构与创新绩效有什么关系?本文借鉴组织理论和创新理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组织结构的三雏度特征,即自我管理性、相互依赖性和边界渗透性;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定制化与标准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产品平台在基于大规模定制范式的生产系统中的作用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围绕一致的质量、合理的成本、快速、灵活、可靠地大规模交付定制化产品或服务的运营战略,概要讨论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三种主要的生产系统(交付定制型、装配定制型、制造定制型)的运营特征,详细分析了产品平台的体系结构,首次提出了基于产品平台实施大规模定制的整合策略,对产品平台在面向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系统的作用进行了建模。本文的研究工作已经在企业应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蒙丹 《管理现代化》2023,(1):177-184
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市场主体推动。基于数字平台的价值创造与捕获特征,文章揭示了数字平台作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更有效的组织载体,以技术+组织的力量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新核心。数字平台模糊供需、开放互补、协同两化的价值创造过程,围绕数据要素的价值生成特点以及特殊的“平台锁定”战略,为产业升级带来了双轮驱动、融合创新、数据主导的新动力,使产业结构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协同共演中实现升级,形成了参与数字平台的企业升级新推动。但平台驱动效应会受到数字平台企业平台建设能力、平台参与企业平台利用能力,及行业专业技术积淀的影响。同时有赖于数据连通与平台外部治理水平。相对于现有研究关注数字技术作用而忽略了技术影响力的组织载体,本文从组织视角丰富了对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升级动力的理解,为健康平台生态建设的产业升级路径探索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Web of Science的关键文献为根据,运用文献计量法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研究的发展脉络、知识结构和研究前沿。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研究经过了从兴起阶段、发展阶段到高潮阶段的发展过程,呈现由浅显到深入的演化规律;在多学科理论基础上,对数字化创新创业管理、数字化转型机制与过程、数字技术驱动的内外环境变革、数字化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的探讨构成数字化转型研究的知识结构;“数字化与组织转型”、“数字化与创新创业”的“核心”主题以及“技术”、“组织”和“技术与组织关系”的“外围”主题是当前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前沿。在上述基础上,立足于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倩  杨德林  邹济  李浩 《管理世界》2024,(4):158-176
数字化对孵化平台和创业企业均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数字化情境下,虚拟孵化和创业企业数字化之间出现的新使能关系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以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及其被孵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案例研究,探讨虚拟孵化与创业企业数字化之间的使能关系和机理。研究发现:虚拟孵化为创业企业提供了“数字技术支撑服务+组织管理优化服务+共创生态嵌入服务”的数字化使能服务,创业企业进入虚拟孵化后经历了“适应型学习→试验型学习→建构型学习”的数字化组织学习演变,数字化使能服务通过改变创业企业数字化的知识获取范围与态度、知识解释模式与范围、知识记忆主体与形式,促进了数字化组织学习演变。本文发现了虚拟孵化与创业企业之间的数字化使能关系,剖析了虚拟孵化的数字化使能机理,拓展了对孵化平台和创业企业间使能关系的理论认知;同时,明确了创业企业数字化组织学习的概念,厘清了数字化组织学习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各阶段的差异和联系,更为深入和细致地剖析了数字化组织学习出现与演变的过程,对虚拟孵化的工作优化和创业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的边界重构是知识的动态交互联接,从此视角打开组织边界重构的过程机制,对提升企业敏捷性、共生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归纳式单案例研究,通过对制造企业多个层次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下企业通过知识耦合进行组织边界重构的机制。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运用知识重组(关键点识别、资源编排、匹配)、知识整合(数据挖掘、知识验证、跨界融合)、知识解耦(主动遗忘、流程调优、技术替代)三种知识耦合过程机制来重构组织边界。同时,研究发现创业警觉是潜在的边界重构认知逻辑,制造企业依靠创业警觉认知能力,从不同的行动领域设计边界重构决策。本文研究结论展现了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的交互联接重塑组织边界,以彰显、获取知识权力;为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的组织边界重构提供了新的、系统化的见解;对企业维持与发展知识权力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作坊生产的单件定制,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再到大规模定制,社会经历了高成本的个性化到无个性的低成本到再到低成本的个性化的生产模式的变迁。个性化与低成本在规模定制中得到统一。网络时代的长尾理论与规模定制殊途同归,都反映出对企业这样的要求: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反应,利用网络技术,提高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水电团委依托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和数字化管理成功经验,在标准化团支部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团支部的工作机制创新入手,着力打造标准化团支部,使团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财务管控在数字经济情境下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推动财务管控创新是企业财务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国家电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财务管控创新的过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数据赋能基础、提升数字化财务管控能力、释放数字化财务管控价值3个阶段推动企业财务管控创新。具体体现为:数据结构化、数据协同化和数据资产化构成的数据赋能机制是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实现财务管控创新的基础;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组织协同能力、预算联动能力、精准评价能力和即时激励能力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财务管控能力,从而实现财务管控创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财务价值和拓展生态价值来释放数字化财务管控价值,从而实现财务管控的价值创造目标。本文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财务管控创新的路径分析框架,对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背景下加快推进财务管控创新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企业加速了线上化与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因此,研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以太平鸟数字化转型为例,通过梳理太平鸟数字化转型的业务分析其价值创造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需要对经营模式、组织活动、人员管理以及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造,切实有效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革命可以称得上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被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是实现中国经济向世界快速扩张版图的重要实现手段。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正逐步的成为了数字经济革命的主战场。2021年8月,  相似文献   

11.
忻榕 《经理人》2021,(3):48-51
随着大数据的积累以及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本管理上也需要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打造一个自我管理型与赋能型的组织,并用认知升维和管理微粒化实现企业的平台化管理,以应对数智时代对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本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进“数实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需要掌握数字技术的平台企业与掌握业务诀窍的行业用户共创共建,这一过程面临着平台企业“共性”能力开发与用户“个性”方案需求的突出矛盾。本文采用纵向案例方法,以“树根互联”为例开展理论建构,研究发现: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采取“耦合需求开发产品、解耦沉淀能力模块、构建松散耦合生态”的过程,通过“项目—产品—模块—生态”的演进,应对“个性与共性”的矛盾。首先,通过耦合用户个性需求定制项目解决方案,构建数字模型将方案转化为产品;其次,将产品所需能力与特定用户的需求解耦,沉淀为可被重组调用的共性能力模块;最后,鼓励生态领先用户构建子平台,满足大量细分行业的个性需求,平台企业则转向建设底层更共性的使能模块,平台企业与生态子平台形成相嵌合作的“松散耦合”生态。本文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面临的“个性与共性”矛盾问题,归纳出“耦合—解耦—松散耦合”的应对机制,贡献于平台构建和组织间松散耦合模块架构生成动力的研究。本文结论适配中国制造业梯度分布的特征,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考核评价、推广应用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裕  李想  胡韩莉  万光羽  汪寿阳 《管理世界》2023,(3):96-112+126+113
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工具化向在线化、在线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生态化演进的三次跃升,并推动企业实现了从绿色结构化到绿色能力化再到绿色杠杆化的绿色转型发展;第二,三次跃迁过程中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的编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数字编排方式下制造企业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驱动表现为以数字基础推动绿色结构化、数字捆绑推动绿色能力化、数字撬动推动绿色杠杆化的推动过程,并形成了“特征—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本文发现了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跃升演进规律,揭示了数字化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为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绿色转型升级与路径提供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4,(36):22-23
正自2009年4月至今,上海市持续5年开展"居委会自治家园"项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在居委会组织的功能拓展与机制创新方面形成了一定探索成效:通过"自治家园理事会"的平台,使一大批居民和文体团队参与到居委会治理结构和工作体系中;党支部、居委会加强了体制化、功能化的与居民群众的联系。群众参与不足和自治机制与能力缺乏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今年7月初,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针对社区居民自治工  相似文献   

15.
王凤彬  王骁鹏  张驰 《管理世界》2019,35(2):121-150
制造业企业转型为平台组织后,平台核心宜以什么样的结构来为企业内部大规模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客制化支持?本文以海尔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小微企业在创业不同阶段与所嵌入各阶平台及其他关联平台互动过程的归纳分析,探究平台组织的构成、界面规则和在创业需求个异化条件下结构功能关系的实现机制。由多个异构、互补的低阶子平台以系统"自然生成"的层级关系嵌套于高阶平台中而构成的平台组织是非集成化系统,具有模块化解构的深度、广度和多样性特征,且纵横向关联上遵从中等强度、人工响应的界面咬合规则,是一种"超模块化"复杂自适应系统,能够以客制化方式提供所需的创业支持。本研究通过刻画和分析大型企业内部支持创业小微的平台组织的总体结构和作用机理,丰富和发展平台组织理论,并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提供组织变革方案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生产车间这种直线参谋制的生产组织管理结构,不适应定制产品的生产特点。随着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市场不断扩大,生产定制化产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个性化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定制产品生产过程需要经常性地进行生  相似文献   

17.
定制营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人本意识的不断强化,消费者已逐渐厌倦标准化、大规模的产品,越来越青睐个性化的产品。消费行为个性化色彩浓烈的市场环境,呼唤着更多的企业应用定制营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也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吸引并保持顾客的注意力,不断与顾客进行信息交流,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市场正在进入个性化消费时代,正是定制营销大行其道的时代。约瑟夫·派恩曾说,任何能够进行数字化处理的东西,都能定制。定制营销已经在时装服饰、鞋类、箱包、首饰、家具、室内装修、家电、餐旅、汽车等许多行业得到了运用,并可用于无形产品的定制,如金融咨询,信息服务等等。  相似文献   

18.
王永贵  汪淋淋 《管理评论》2021,33(11):84-93
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转型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却不容乐观,如何选择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转型模式仍然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重要难题.本文创新性地识别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战略类型,并从战略与模式匹配的视角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转型模式的选择问题.具体而言,本文率先从数字化资源投入和组织适应性两个关键维度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划分为变革依赖型、生态导向型、业务主导型和技术主导型四种转型战略;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转型模式匹配的过程模型,以期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洞见与指引.  相似文献   

19.
邢坤 《领导科学》2022,(7):89-91
近年来,机关事务管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标准化、信息化、法治化等建设,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的过程中,同质化的发展模式、盲目套用管理依据、“夹生饭”现象以及忽视现实等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机关事务领导者未来的管理策略应从单一同质化发展倾向转变为同质化与异质化二元平衡管理,在贯彻“业务+技术”和“自主+合作”的核心原则下,推进从顶层设计到生态落地再到持续迭代的战略转型,同时注意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平衡型团队。这样不仅有助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顺利推进,更有利于机关事务管理形成多样化互补与共荣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污水处理项目运营风险高、企业偷排行为控制难问题,首先依据排污信息和排污价格的波动与否,构建了4种计算实验情景;然后针对各种情景分别设计了污水处理价格形成机制、居民和企业社会属性与行为的变化规则,分析了经济压力、社会影响以及政府监管对排污价格形成、排污者行为变化的影响;最后运用计算实验方法模拟了污水处理项目运营与排污者行为在4种情景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合理的静态定价策略要优于运营商动态定价策略;动态外部环境既给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带来风险,又给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带来不便;单纯的市场价格机制或政府监管机制很难有效控制偷排现象,也不一定能实现居民的节水减排,企业和运营商的逐利行为可能会使得目标落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