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肖静华  胡杨颂  吴瑶 《管理世界》2020,(3):183-204,236
现有产品创新理论聚焦于成品及其迭代,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产品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基于一家智能化广告公司的案例,提出一种新的产品形态--"成长品"的概念,主要回答3个问题:什么是成长品?成长品是如何成长的?成长品的创新逻辑是什么?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成长品具有发展方向难以预测、即时反馈和即时调整3个主要特性;(2)成长品由要素解构与重组、成长性验证和多样化匹配3个关键过程形成,数据交互和智能算法构成其成长的重要条件;(3)成长品的创新主要基于生物演化的适应逻辑,即随用户需求的偏好差异和动态变化而实时调整,持续适应用户的需求。据此,本文提出一种数字经济时代新的产品形态二分法--成品与成长品,构建数据驱动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的成长品三阶段成长模型,提出与现有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的决策逻辑和创生逻辑不同的第三种创新逻辑,即适应逻辑而形成理论创新。研究结论对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产品创新实践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创新活动从传统的仅由企业主导的模式转向用户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平台通过耦合创新需求端和用户创新供给端,扩大了创新源。然而目前开放式创新活动却面临用户参与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通过管理设计增加用户参与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本研究提出,游戏化理论中的奖励和竞合机制的有效组合能够促进用户参与开放式创新。本文以全球最大的数据科学开放式创新竞赛平台Kaggle为研究对象,探究奖励与竞合机制的交互作用对开放式创新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奖励金额对用户参与有正向影响;奖项数量减弱奖励金额对用户参与的影响;限制团队人数降低奖励金额对用户参与的影响;是否限制后期团队合并对用户参与行为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将游戏化理论引入开放式创新管理领域,完善创新管理领域的理论积累,为开放式创新活动发起者和管理者增加用户参与提供了奖励设计和活动组织管理方面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归纳总结了用户参与创新的动因,对用户参与的互动式产品创新模式中的领先用户参与方式和基于工具箱的用户参与方式进行了分析与区分,并且阐述了用户参与的互动式创新这种产品开发模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于超朱瑾 《管理评论》2018,(12):285-300
本研究基于东阿阿胶集团企业发展历程分析,探讨企业主导逻辑下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生态圈的成长路径及背后发展机理。通过分析企业产品创新逻辑、营销创新逻辑、人资创新逻辑、服务创新逻辑及战略创新逻辑,将企业创新生态圈的成长路径分为以产品核心价值功能衍生为标志的内部性创新培育阶段、以跨界多元创新融合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培育阶段、以闭环开放生态系统网络平台化建设为主导的创新生态圈构建阶段,同时析出了联动自发展机制、拓扑自修复机制和界面自耦合机制三大运行机制,并由此构建了创新生态圈的演化跃迁路径及其机理模型。研究发现,创新生态圈的本质是企业主导逻辑下三大运行机制的协同进化,并实现了创新能力的再生升级。研究结果为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有效识别出满足用户个性化场景需求的产品开发机会,既是理论前沿问题,也是实践难题。本研究以美的集团利用A I协同开发生活电器产品为例,回答两个问题:人与A I协同识别场景化产品开发机会的过程机制是什么?这一过程机制反映的机会识别逻辑是什么?本研究发现:(1)人与A I协同的场景化产品开发机会识别过程由全场景机会洞察、焦点场景机会发现和个性化场景机会创造三个阶段构成;(2)与以人为单一主体的机会识别逻辑不同,人与A I协同的场景化产品开发机会识别是协同互补逻辑。该逻辑通过经验与数据的动态交互与持续验证,既规避了仅凭经验判断的草率创新,也克服了仅由数据决策的欠完备。据此,本研究构建了人与A I协同的场景化产品开发机会识别模型,并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人与A I协同的场景化产品开发机会识别的协同互补逻辑,形成理论创新。同时,本文结论对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高效识别产品开发机会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秦剑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1):130-138
本文考察了研发/制造/营销跨职能整合的前端驱动要素及跨职能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升机制。结果表明:联合创新激励、高层管理者支持、产品开发正式化和产品开发动态性是增强跨职能整合有效性的重要前因变量,跨职能整合提升了产品线协同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产品线协同和新产品开发有助于增加企业市场绩效,而产品创新战略则在以上路径关系间发挥了差异效应影响。当企业开发低创新性产品时,高层管理者支持和产品开发正式化对跨职能整合的驱动效应以及产品线协同对企业市场绩效的促进作用要更大,而当企业开发高创新性产品时,联合创新激励和产品开发动态性对跨职能整合的正向影响以及研发/制造/营销跨职能整合对产品线协同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驱动效应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焦豪  张睿  杨季枫 《管理世界》2023,(12):201-229
企业如何通过战略选择行动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成为数字经济情境下亟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阐明数字经济情境下战略选择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共演的过程模型,表明企业可以动态实施战略选择行动以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初始创建阶段,企业主要受数字技术驱动,通过供需匹配为核心的交易模块设计、新颖导向的数字身份塑造和透明开放的沟通制度确立的资源拼凑战略,构建基于明星产品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规模扩展阶段,企业主要受数字消费者驱动,通过整合嵌入为核心的指导模块设计、互补导向的数字身份塑造和边界明确的技术制度确立的系统集成战略,构建基于组合产品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跨界扩张阶段,企业主要受数字竞争驱动,通过跨界融合为核心的标准模块设计、包容导向的数字身份塑造和基于价值共创的合作制度确立的生态编排战略,构建基于场景化产品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一方面,基于环境选择逻辑,外部数字经济情境变化触发主导企业实施相匹配的战略选择行动并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基于组织适应逻辑,主导企业主动实施战略选择行动并构建同一阶段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且当期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作为战略决策结果,进而影响了跨期的战略选择和相对应的数字...  相似文献   

8.
戚聿东  肖旭 《管理世界》2020,(6):135-152+250
关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给予了一定关注,但是缺乏系统性、整合性研究。本文在经典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全球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证据,从全景式视角探讨了数字经济引发的企业管理变革。数字经济背景下,用户价值主导和替代式竞争作为驱动企业管理变革的两个根本力量,不仅推动着企业目标的转变和治理结构的创新,而且推动着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包括组织结构趋于网络化、扁平化,营销模式趋于精准化、精细化,生产模式趋于模块化、柔性化,产品设计趋于版本化、迭代化,研发模式趋于开放化、开源化,用工模式趋于多元化、弹性化。本文研究有助于中国企业顺应数字经济运行规律做好相应的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9.
场景要素的日渐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强大,驱动着新零售由"货"向"人"再向"场"的主导逻辑演变,激发着商业模式创新.然而,其创新机理尚不明确,创新路径亦不清晰,制约着场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本研究以伊利集团为例,综合运用案例研究和程序化扎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人货场"主导逻辑演变的视角发掘和提炼场景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和路径.结果表明:①"货"主导逻辑下,场景基于产品功能价值,利用数据挖掘用户消费需求,借助情境感知识别用户消费需求场景,通过"商业场景—消费需求—商业情境"的标准化配置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②"人"主导逻辑下,场景基于服务效用价值,利用用户画像刻画用户消费习惯,借助情境整合辨别用户消费习惯场景,通过"商业场景—消费习惯—商业情境"的个性化配置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③"场"主导逻辑下,场景基于体验价值,利用情感极性分析方法分析用户消费偏好,借助情境聚合鉴别用户消费偏好场景,通过"商业场景—消费偏好—商业情境"的双路径配置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数字内容产品具有非实物特征,其网络生产与交易几乎不包含地理距离成本,因而企业需要认识其扩散模式,重新制定与传统方式不同的全域营销策略。此研究借助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某类数字内容产品的省级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从消费扩散角度检验了其在网络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固定效应。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包括,数字内容产品的网络销售并没有因为物理距离的消失而失去其空间相关性,消费者之间的模仿行为是驱动区域内产品扩散的直接动力,此外,相邻区域间的消费存在着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用户需求特征以及制造企业价值创造逻辑的变化。针对现实问题以及资源基础观的理论发展趋势,本文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因素与绩效结果、基于用户需求链的服务类型以及基于资源编排的服务创新机制等3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最后提出互联时代制造企业服务创新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意  谢康  邓弘林 《管理世界》2020,(3):164-182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大数据对产品研发流程与绩效的影响,对基于经验的产品研发转变为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的转型路径、实现机制与转型范式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组织惯例适应性变革的整合视角,通过对韩都衣舍的纵向案例研究,提出从基于经验的产品研发转变为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的两阶段转型模型,剖析了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转型的组织惯例适应性变革机制,提出了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转型范式理论模型,对"数据驱动"的内涵进行了创新性阐述。本文从转型路径、实现机制与转型范式3个方面构建了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转型理论,研究结论对数字经济时代数据驱动产品创新的企业实践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用户设计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创新性产品设计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以欧美消费者为样本的现有研究发现,用户设计的产品要比传统的公司内部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更受顾客青睐,但对于"用户设计效应"的跨文化普适性却少有探讨。本研究检验了自我建构的文化导向变量对于消费者用户设计产品偏好的影响,并揭示了这一影响的作用机理与边界条件。多国二手数据分析、跨文化调研、消费者实验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我建构对用户设计产品偏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与依赖自我的消费者相比,独立自我的消费者更加偏好用户设计的产品,并且自主需要是自我建构对用户设计产品偏好影响的中介变量,而产品复杂性则是自我建构与用户设计产品偏好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4.
姚山季 《管理科学》2016,29(2):77-92
当前,智力资本影响顾客参与的复杂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借鉴资源基础理论、企业吸收能力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探索智力资本对顾客参与的直接影响和转化式学习视角的间接影响机制是顺应企业实践发展趋势和弥补已有研究缺憾的必然。 在解构智力资本和顾客参与维度的基础上,引入转化式学习的概念,构建智力资本直接影响顾客参与及其通过转化式学习间接影响顾客参与机制的框架模型并提出具体假设,以江苏省创新型企业的独立新产品开发项目为取样单元,收集到255份有效问卷,运用Lisrel 8.70软件中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假设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智力资本的3个维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对顾客参与的参与制度和参与程度具有直接而积极的影响;转化式学习在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影响参与制度和参与程度的关系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中介效应。 研究结果从学术层面厘清了智力资本、顾客参与的关键维度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复杂影响关系,为企业重新认识智力资本和顾客参与的丰富实践内涵提供理论依据,使企业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组成视角积累有益于直接驱动顾客参与的智力资本成为可能,向企业提供了通过构建转化式学习机制以充分发挥智力资本对顾客参与的间接驱动效应的可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软件产品是建立在成功的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而高质量的需求来源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因此,在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从项目的需求调研开始前就进行充分的准备,特别是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用户业务领域知识;沟通中必须注意把握需求的层次,才能从项目的总体目标、业务流程和具体功能实现等方面保证用户需求的完整;在沟通中掌握不同用户群体的代表性人物,可以使需求调研分析的成果具有权威性、完整性和一贯性;在开发人员主导下积极引导用户提出自己的需求,才能保证形成的用户需求既有合理性,又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持续的用户生成内容是平台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础。现有文献多采用因素视角探究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而对多重因素“如何”系统地发挥作用、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这一过程性问题尚不清晰。本文基于可供性—实现理论视角,通过对B i l i b i l i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的A IGA模型,揭示了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的过程。研究发现:内容平台为内容生成提供信息可供性和社交可供性(A),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在两种可供性的基础上进行人机互动与人际互动(I),平台企业设计包括用户筛选、内容生产者激励、内容生产者教育、内容消费者自监管及活动组织等治理机制(G),它们被用来促进互动过程,最终内容生产者获取经济资源、机会资源、社会声誉、情感依恋,两类可供性实现结果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A)。这一研究有助于完善用户生成内容理论体系,并推动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理论研究从因素观向过程观发展,对内容平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同时,本文将可供性实现过程研究从单一的技术使用者视角,拓展至技术使用者和...  相似文献   

17.
技术和市场能力相对落后的后发企业在构建全球创新网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两个悖论:权衡开放度(Openness)来获取知识的同时避免知识外泄这一"开放性"悖论;必须与国际领先企业建立连带以获取知识且避免被其破坏自身价值获取的"与狼共舞"悖论。为了解决这两个悖论,本文基于归纳式的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后发企业从开放式创新网络中价值独占"的理论框架。本文发现,探索式创新网络战略主要通过主导范式设计与因果模糊机制作用于国内市场的价值独占,利用式创新网络战略主要通过因果模糊机制与互补性资产机制作用于国际市场的价值独占。这些结论对开放式创新理论和后发企业追赶理论均有一定贡献,也对中国后发企业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品开发模式由企业主导模式向客户驱动创新模式转变,在线评论对企业实施客户驱动创新模式具有重要价值。已有研究聚焦于在线评论对客户购买决策和产品绩效的影响,缺乏对企业利用在线评论进行产品创新的效果和作用的关注。因此,客户敏捷性对产品绩效的作用机制亟待深入解析。收集App Store平台20余万条软件产品的在线评论,应用word2vec文本挖掘方法,通过分析在线评论与产品更新日志的文本相似度,构建客户敏捷性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客户敏捷性对产品绩效的影响,并从需求特征、产品特征和企业特征3类因素探索两者关系的作用机理,揭示需求多元化、产品成熟度和企业规模3类情景变量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客户敏捷性可以显著提升产品绩效,产品开发者应重视挖掘和利用在线评论中蕴含的客户需求信息;需求多元化对客户敏捷性与产品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多元化、异质性的在线评论对产品开发者更加有用,更能促进产品创新;产品成熟度对客户敏捷性与产品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随着产品投放市场时间的增长,客户敏捷性的作用逐渐降低;企业规模对客户敏捷性与产品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企业规模越小,客户敏捷性的效...  相似文献   

19.
关于破坏性创新价值创造与捕获的跨组织边界互动机制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本文从开放商业模式视角进行纵向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破坏性创新扩散是一个依赖开放商业模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破坏性创新与其侵入策略的适应性,又存在破坏性创新侵入策略与价值创造和捕获策略的动态协调。第二,破坏性创新扩散依赖于商业模式开放度调整,并且在破坏性创新扩散的三个阶段,要求现有价值网络后发企业沿着“内向型→耦合型→平台型”路径提高价值创造的开放度,沿着“互利导向→互补导向→共生导向”路径提高价值捕获的开放度。第三,破坏性创新的演进日益依赖开放度更高的价值创造和捕获机制,这有助于后发企业深度嵌入更广泛的创新系统并颠覆已有主导逻辑。  相似文献   

20.
在SIR模型基础上,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个体层面研究了产品创新扩散过程中采纳者行为决策的决定因子及其行为选择方式,同时得出了一些促进产品创新扩散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