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与中国传统哲学追求圣人的理想人格不同,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观念在理论上完成了近代人格观的转型。冯契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出发,经过近代的哲学革命,在理论上阐述了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可能性与实现途径。这里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由"宗法社会"而"公民社会"、由"现实社会"而"网络社会"两个方面,论述平民化自由人格在现代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冯契先生的自由观是对以往哲学家尤其是马克思的自由学说的继承,同时又是超越;他不仅把自由问题与对价值论的研究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把自由与智慧、人生相联系,在提出自由是理想的实现的学说之同时,深入地探讨了自由人格(理想人格)的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由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戊戌时期起,历经五四运动,直至当下,各大社会思潮都对之有所述说。我们把自由的主线理解为主体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改变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和主体(人)都从本然的状态改变为应然状态,也就是自由的状态。为了成功地做到"两个改变",需要认识论、方法论的辅助和政治哲学的辅助。以此为背景,自由呈现为认识自由、政治自由以及人格自由。而在论述策略上,我们将观念、概念、范畴的研究转化为对于问题、次一级的概念和组成环节的研究。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现代自由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诠释自由从来不是自由主义的专利。  相似文献   

4.
论自由的层次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自由的理论逻辑与历史发展 (包括人类自由现实的发展历史和自由理论的发展历史 )相统一的角度 ,论述了自由是一个多层次的统一整体。意志自由、理性自由、政治自由、人格自由、人生自由 ,构成了人的完整自由的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结构。这一自由层次理论的建构为我们分析评价各种哲学社会科学自由观提供了参照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金岳霖先生和冯契先生曾就认识论(知识论)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问题展开过讨论.我们采取了冯契的观点,即认识论不仅要研究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要研究理想人格如何培养的问题.冯契观点承续的是中国哲学的"尊德性而道问学"的传统.对于辩证法,我们从分析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入手,说明了辩证法所包含的人文情意.对于本体论,我们由实事求是出发,阐明了本体论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我国认识论研究的几个生长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全球问题研究凸现了自由向必然转化对人类产生的危害 ;突破把知识作为唯一研究对象的传统模式 ,在真善美的认知、评价和审美中揭示人类认识的完整内容 ;研究主体完整的认识结构 ,即人格的知意情的发展 ,体现对人的关怀 ;以符号为中介 ,在认识的个体形态与社会形态的交融中揭示认识的内在机制 ;在认识论发展中研究邓小平的认识论思想。这五个方面应该成为我国认识论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在后工业化时代,尤其是网络盛行的时代,人们的主体意识空前增强。追求独立的人格已经成为人们的主流意识。这种从传统精英型社会向平民化社会的转变现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哲学观念的转变。可以这样讲,传统的精英哲学造就了以精英为主导的社会分工模式,平民化哲学造就了现代民本社会。这一切的转变都是每一个社会个体自我人格的强调,这些独立的个体最终汇聚成一个平民化的社会意识,这便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识的哲学解析。  相似文献   

8.
陈修斋先生作为我国20世纪知名哲学家、西方哲学史家、莱布尼茨专家和杰出翻译家,留给后世的不仅是他的非凡的哲学成就和哲学事业,更为重要的还有他那崇高的哲学人格。陈修斋先生"完全摆脱自然机械作用"的"独立自由"的哲学人格铸就了他圆满的哲学人生,不仅体现在他对哲学道路的自由选择上,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铁肩担道义"、唯真理是从,对强势左倾教条主义的自由抗争上,体现在他在哲学研究中毕生不懈地自由践履他的老师贺麟先生的"以学术培养品格,以真理指导行为"的哲学观上,而且还体现在即使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死亡依然以一个哲学家的身份存在着。他的哲学成就有一天或许会被超越,但他的哲学人格将作为难以逾越的道德标杆,永远被追随和仿效。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长期以来遭到误解的概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只是把自由放到认识论中论述,忽略了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和本体论(存在论)意蕴,因而也就不能把握住马克思自由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论萨特的人格自由的自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萨特的自由观是一种人格自由的自由观。这种人格自由是一种否定性的、非理性的、积极入世的人格自由。这种自由观突出了自由的主体性而取消了自由的社会性;强调了自由的选择性而抹杀了自由的目的性;肯定了自由的绝对性而否定了自由的相对性;夸大了自由的积极性而忽略了自由的消极性。  相似文献   

11.
《李自成》中的李自成,极力将自己融入集体的队伍,他的力量实现于集体,他的自由也因集体的解放而获得..剥除掉李自成形象中的公共部分,我们很难设想他还能剩下些什么《车厢峡》中,李冯试图填补除却公共部分后,真正属于李自成自我的那一部分、按照既往对英雄的构想建构出的新李自成形象,孤独、冷漠,以实现自我为追求目标,表面看很个人,实质与李冯创造的其他英雄群像一般无二,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2.
冯雪峰认为,“文艺团体是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文艺上的团体,绝不能代替政治的结社”,也就是说,文艺社团的灵魂是自由的,文艺社团与政治组织应当有区别,这表明他对文艺社团高度政治化、政党化、行政化倾向的警觉。冯还认为,文艺团体的根本目的是为推进人民的精神自由服务的,这又表明其文艺社团观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性。作为一种理论预设,这本身就蕴含着不可调和的逻辑悖论。即一方面把文艺社团看作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另一方面又把文艺组织看作是革命斗争的工具。解放后的冯雪峰一度身居文艺界高层要职,既享受到体制化、政治化文艺组织给他带来的种种政治、经济上的实惠,又饱受体制化、政治化文艺组织给他带来的一系列灾难。虽说他和他的同道者们举办同人刊物理想的破灭了,但它对建国初期文学生态的体制化与反体制化、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的双方力量消长,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评冯骥才的《鲁迅的功和"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骥才在《鲁迅的功和“过”》一文中 ,从一个角度基本否定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原因是他全盘否定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同时对 2 0世纪初期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作了错误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 194 8年冯雪峰“发现”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 5 0— 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 ,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 ,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 80— 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 ,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 ,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潜女性话语的新境界上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风骨"一词在汉语诗学批评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汉文化中,它最早源于人物品评,随后转向诗文、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值得研究的是在我们多民族大家庭里,特别是在我国彝族发达的诗文论里,"风"、"骨"有别样的内涵,它们同样在自己的诗学理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至的早期诗歌,是对"五四"新文学"人的文学"这一主题的深入和发展.但是,在冯至的视角里,生命的存在就是一种永恒的和谐,诗人始终把一种"人"的精神上的再生放在首位,因此"人的文学"这一主题在他这里呈现出的是另外一种意义,即以强烈的理想主义渴望"人"的再生,在内心深处憧憬一种真正自由、和谐的理想境界.在他的诗歌中,展现给我们的是生命与生命的情投意合,自然万物与人的灵魂的冥冥相契,而且凸现了一个对理想之境怀着热烈向往的追寻者形象.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宗教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雷峰宝卷》与文人作品方成培《雷峰塔》传奇的比较,展示出不同的思想文化因素如何造就着不同的审美价值。方本传奇的情节是性格化的,而《宝卷》则呈现一种天数其表、伦理其实的状态。方本传奇的人物按生活现实化了,《宝卷》则按伦理标准理想化了。方本传奇带着现实的全部复杂性而对人的欲望加以肯定,而《宝卷》则以儒佛结合来规定现世生活的进程,同时也突出了这“和谐”格局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因著名戏剧家田汉拜谒冯子材墓的题诗中有"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一语,引发了关于冯子材、刘永福两位民族英雄历史地位的排序问题。冯、刘二人,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国侵略做出杰出贡献,但从事功、品格、成就、贡献等方面看,冯子材都远胜刘永福一筹。  相似文献   

19.
因对阶级归属的刻意强调,中国现代少有对"知识分子"的整体性研究,处于意识形态主流的论者认识到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更属罕见。本文通过对冯雪峰两篇相关文章的分析表明,他早在1928年就认识到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革命"时期所应有的某种特殊性,尽管他并未明言"特殊性"具体何在,但提出问题本身的意义就不可小视。本文将在详细分析其观点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的思想,从内容上讲,与其他新儒家相比,并无多少新颖之处.然而,人们之所以重视他的新理学研究,关键在于他的思想方法.严格地说,"照着讲"只是治史,而不是治学.这是一种超逻辑、超理智的直悟方法,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一贯的思维路进,缺乏开拓创新是最大的特色."接着讲"则强调逻辑分析、科学论证,是对"照着讲"的否定.冯友兰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一种新的方法——"真正形上学".用这种新方法所创建的新理学,不仅为冯友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它使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与发展真正具有了科学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