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柳永对词境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定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80-83
词是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重要形式。“词以境界为最上”。开拓词境是柳永在词的创作上的重要贡献。柳永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房日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2(3):98-103
张先词注重客观描写 ,晏殊词注重主观抒发 ;晏殊词喜用“情”字 ,张先词善用“影”字 ;晏殊继承了南唐词 ,张先在继承南唐词风的基础上 ,对词的创作有所开拓 相似文献
3.
比兴寄托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相当古老的理论 ,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张惠言注重政教 ,却又受经学的影响 ,限制了作者兴会与才情的发挥 ;董士锡偏重于艺术表现 ;周济则融会二家而包容之 ,既承认其上攀《风》《骚》 ,注重意格的一面 ,又强调了审美之特征 ,将寄兴的理论充分运用到其创作论中 ,提出了“从有寄托入 ,以无寄托出”的著名理论 ,从创作过程入手 ,对比兴寄托的实际运用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张小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13-14
从心灵状态切入,论述了词境与禅境的不同品质及内涵,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通相融之处,意在揭示艺术思潮与哲学思潮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先,字子野,欧阳修称为“桃李嫁东风郎中”,宋祁称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浙江吴兴人。宏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由嘉未小怀历吴江县,至部官郎中致社,尝居钱塘。生于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卒于来神宗元丰元年(1078),享年89岁。经历了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五朝,目睹了北宋前期的太平气象。首先,我们将其一百六十五首词作一大致的类型划分:艳情词十七首、闺情词四十八首、愁别词二十五首、叹逝同八首、宴欢酬唱词二十六首、咏物调六首、风俗节令同三首、感怀同五首、写景词十首、冶游词十五首、羁旅词二首。… 相似文献
6.
成远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2,1(1):26-32
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写境与造境两种形态 ,却未作具体阐述。现代研究者对它们也未作深入的探讨。对此 ,本文从审美的角度来探讨写境和造境的艺术特征 ,认为写境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自然之美 ;造境具有主观抒情性、表意性和理想化抒情手法等。写境有画境、物境、事境等类型 ;造境有缘情写镜、直抒胸臆、象征虚幻等形态。 相似文献
7.
戴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119-123
江顺诒《词学集成》经由宗山校雠,首次将词境单列一卷汇集诸家词论,并以案语加以评论,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词境”观。江顺诒“词境”观的构建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词境”初始阶段,以“情”胜,表现为情物共感;二是“词境”的外化,语意高妙,以“气”胜,指出向上一路;三是词之至境,以“格”胜,达到无迹可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古典诗词依旧传播广远,远远超过新诗。探究其长盛不衰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一直以来,其所具有的一整套公共意象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但除开公共意象,古典诗词本身所具有的一整套严格的音韵格律形式也是致使其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比公共意象的作用还要明显。以古典诗词中的词为例,试图单纯从形式的角度出发,并结合一些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词体形式对词体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柏村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1)
王灼說:“今少年妄謂东坡移詩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則学曹元宠。”又說:“长短句中作滑稽无賴語,起于至和嘉祐之前,犹未盛也。熙、丰、元祐間,兗州张山人以詼諧独步京师,时出一两解;泽州孔三传者,首創諸宮調古传,士大夫皆能誦之。元祐间王齐叟彥龄、政和間曹组元宠皆能文,每出长短句,膾炙人口。彥龄以滑稽语噪河朔;组潦倒无成,作[紅窗迥]及杂曲数百解,聞者絕倒,滑稽无賴之魁也,寅缘遭遇,官至防御使。同时有张兗臣者,组之流,亦供奉禁中,号曲子张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严铭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76-78
本文的视角在于探讨南宋词人开拓词境的动力元素以及他们摒弃传统的生产手法。南宋词人运用登高望远、比兴寄托、选用词调等多种架构方式开辟了词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葛华飞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84-186
简要叙述了词的主体意识由五代花间集到北宋初期词坛的转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张先词题材的选择趋向日常化、自然景物的选择、创作心态的转变三个方面来论述张先词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孙琴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0(2):59-62,66
张九龄是唐代的著名宰相与诗人。他的五言诗,特别是《感遇》诗等,历来与陈子昂的《感遇》诗并提,得到后世极高的评价。然而,他的五言律诗其实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望月怀远》等至今流传,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结合初、盛唐时五言律诗创作的整体情况,对张九龄五律诗的创作数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和应有地位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杨汉云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81-84
从审美角度分析张志民“文革”时期“自赏诗”,至少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思想内容上大胆抒写真识见、真性情,二是艺术表达上多用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的手法,三是诗歌形式介于绝句和民歌之间,追求通俗,而不避“打油”。所以,其“自赏诗”风格独具、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4.
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在仪征的小王屋山隐居生活期间,留下了二十余首同李光炘唱和的有关小王屋山居的诗歌作品。李素心的《素心女史诗馀》可能也是这样的文学唱和中的一部分。这些文学作品,融太谷学人思想于其中,展现了张、李二人的不同个性。本文通过分析这些诗作,试图了解张、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心态和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于展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4):81-86
张籍今存五言律诗一百四十余首,内容大多是感怀、题咏、酬赠之类,或是描绘清新自然的景色,或是抒写其日常闲居懒散的生活。其五律清新自然、节奏轻快、秀赡流利、声调朗朗,在元和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贾继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6)
张羽《怀友诗》23首,写于至正二十七年被困苏州之时,所记元明之际23个诗人,除很少几人外,多数湮没在元明之际的战乱之中。元诗在江南的终结和明诗在江南的开始,离开了这些湮没的诗人,其链接就不完整。他们遭际是元明诗过渡时期江南诗人命运的缩影,其生死存亡,亦可备一代之诗史。 相似文献
17.
于展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69-73
自中唐德宗贞元至文宗大和年间,七律创作蔚为大观,中唐诗人们创造出了韵律轻松、结构澹荡、平易晓畅的七律。作为贞元后期至元和年间在诗歌创作领域最早起来追求尚实、尚俗创作倾向的先行者,诗人张籍、王建各存有七律八十一首,大多是社交应酬之作,他们赠酬送答七律表现出鲜明的通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徐礼节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53-57
张耒晚年"乐府效张籍",走的是相同的"复古"道路,即发扬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北宋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弊端、民生疾苦、风俗人情,再现了汉乐府风歌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1):40-44
张弦把目光专注地投向女性形象,创造了一个个关于女人的酸甜苦辣的色彩斑斓的世界.她们承受着生活的重负,并不意味着她们对命运的逆来顺受.张弦的作品所呈现的这种高尚乐观的理性向往和它苦涩的艺术基调形成的鲜明反差,生发出意想不到的审美效应,让我们从中捕捉其积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