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治之为一种责任——古典政治哲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价值与现代价值的不同,导致古典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思想的差异.以整体性为本位的古典政治思想把政治当做责任进行分配,这在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有大致相同的认同.然而以个体性为本位的现代政治思想把政治当做权利进行分配虽在现代社会得以确认,但仍有借鉴古代政治思想的必要.作者以古代希腊政治哲学与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为视角,对中西方古典哲学中的责任意识进行比较,阐述了古典政治责任的优先性及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真正确立了主体性或者说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才能自觉地、能动地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教育,同时还能使教育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真正实现教育的至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就是指柏拉图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和思想。鉴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在柏拉图"政治-哲学"观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这个视角探查柏拉图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缘起;柏拉图"政治-哲学"观的正义与智慧视角;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消解,即正义与智慧、政治与哲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与“什么是哲学”的答案始终悬而未决一样,“什么是政治哲学”这个问题也为学界争论多年而从未有过“公论”。可以明确的是,尽管政治哲学是具有深远历史传统和丰厚思想资源的研究领域,但将这种研究领域命名为政治哲学却是现代学科构建过程中的晚近事件。以现代政治的现实视角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回顾和归纳大致界定了政治哲学的本性、研究对象与致思方式,也在古典与现代的贯通中明晰了政治哲学的当代性。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的悲剧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怎样解释这一事件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苏格拉底哲学的性质以及他与城邦政治的关系.对于苏格拉底的哲学可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一种是一元论的、绝对真理的、建设性的,另外一种是多元论的、怀疑论的、破坏性的."刺猬"和"狐狸"可以分别代表这两种对立的意象.这两种类型的哲学都可能与城邦政治处于紧张的张力之中,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政治哲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晓明教授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现实两个角度对当前国内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这些批评不仅反映了吴文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社会—历史现实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关系的诸多误解,而且从根本上说,也反映了吴文对作为规范理论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属性的拒斥。然而,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规范理论,不仅符合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是厘清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政治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其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与马克思的伦理学等相关或相近学科区分开来的关键,同时也能更好地明确和凸显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意义并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集中显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分为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把握其内在本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能、育人功能和开发功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包括沟通互动功能、覆盖渗透功能、预测预防功能和营造氛围功能。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传播的产物,话语使用的目的亦为传播;从话语的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从传播的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果的传播因素包括话语传播者、话语受传者、话语讯息、话语媒介、话语反馈、话语环境与噪音.当下需要通过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话语“最佳传播者”队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环境影响、强化对话语讯息的把握、以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话语的运行机制等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话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性质与特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 ,有赖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的、总体的研究 ,进入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结构进行深层次探索 ,分析和把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不同性质与特点。比较分析表明 ,思想教育是认知性教育 ,政治教育是方向性教育 ,道德教育是规范性教育。这三种教育在性质与特点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学界通常采用理性的与神学的两条路径展开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理性的路径是主流的研究进路,试图从特定的某个理性概念入手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进行整体性的解读,而神学的路径则试图把霍布斯的政治哲学铺陈在神学框架之下,认为霍布斯政治思想中有着一套相对完整的神学政治方案。这两种看似截然对立的路径却彰显着如此的结论:霍布斯虽然设计了理性政治的方案,但他同时还存留着相当多的神学政治的内容。鉴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有着更为复杂的论证结构,故应兼采这两种研究路径以实现对霍布斯的整全式解读。  相似文献   

11.
政治认识论秉有哲学认识论的反思性特质,是政治知识的知识,主要关注政治思维方式。对中国近现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历史性论述表明,尽管遭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扭曲,中国近现代以来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内核、从片面到完整、从感性直观到理性反思的上升过程。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景"理论提示我们,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知应实现从政治认识到政治认识论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认知”的视角入手,讨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内在框架的基础要素。首先对“身体政治”作了较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传统思想中“身体认知”的三个主要方面,最后讨论这种思维方式的认知效果和政治后果。“身体政治”的认知路径,一方面具有简化和直观的基本特征,以“身体”为基础,通过“感性移情”(empathy)方式去推论和说明那些抽象、宏观和复杂的问题,实际上缩短了思考的时间,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经验论”倾向,形成明显的“具体性思维方式”的特质。此种“中国思维”的思想脉络,与建基于契约论基础之上的现代政治理论相比,具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视角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以动态的变革思维,树立实践思维方式,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趋人性化。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实践轨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最近30多年间,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方法论上仍然比较单一、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扩展等。因此,应从更新研究方法和开拓研究领域两个角度深化这一学科的研究:把现代的政治文化方法、政治心理学方法以及社会学方法运用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将研究视野向哲理化、历史过程化以及民俗化的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15.
对外开放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包含了深刻的哲学基础。文章从哲学的角度来全新阐述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它包含的哲学基础主要有:坚持实事求是,既学习一切国家的长处又不抛弃中国的东西;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又必须坚持本国特色;坚持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外国力量但又必须依靠本国力量等。了解毛泽东的对外开放理论的哲学内涵对我们今天的开放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方法、原则方法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低效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构成要素的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低效成因及对策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只有提升教师魅力、复归主体地位、回归生活世界、创美教学方法、优化教育生态、激发情感体验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篮球运动课程同样蕴含着深刻的育人要素和思政元素:篮球运动的哲学规律、技术阶段的变化特征以及竞技水平的提高规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高度契合;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篮球技术中丰富的引申含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篮球技术背后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引领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篮球运动课程可以凝练出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探究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育人要素和思政元素,教师采用不同的融合方式和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将充分发挥高校篮球运动课程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利益诉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公民政治参与思想的哲学基础、制度基础、内在动因和价值旨归。这些思想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当代社会主义政治参与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殷振文 《东方论坛》2014,(1):120-125
莎士比亚戏剧经典批评俨然是20世纪众多理论流派的"展示舞台"。作为莎士比亚的悲剧经典《麦克白》也不断被再诠释和重新理解,并激发出新的哲学意义和思想论争。20世纪中后期的《麦克白》批评研究围绕"大屠杀"、"政治"和"性别"三大主题,简要呈现经典意义重构和再诠释的多重路径,并阐明当代的哲学批评、政治批评、性别批评对当代世界和人类命运的人文关切和现实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