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旗袍的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战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半殖民化、商业化的上海社会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具有浓厚的商业化倾向,独特的文化环境推动了服饰的发展。受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和商业消费因素推动,旗袍得到了改良,发展成为现代旗袍。海派旗袍具有端庄、典雅、韵秀的审美魅力,成为当时女性主流服装,也成为现代旗袍的代表样式。当代服装设计师只有把握民族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色,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海派文学兼有传统和现代的双重特性。海派文化继承了吴越文化的传统,同时又具有很鲜明的开放性与现代性,海派文学则生动如实地展现了海派文化特有的内涵;海派文本中充满了浓郁的市井传统,但其日常生活和生存空间里却透露出现代商业社会的种种痕迹;海派文学在中国文学的艺术传统中吸收了灵感和营养,但在艺术表现领域更多地开始了现代性的探索,完成了对传统文学艺术的一项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3.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的一个商业都会,在20世纪20—30年代,其都市文化已达到近代中国的高峰。在上海都市文化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商业化,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企业化,广告业的发达,文化商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四川北路曾是闻名于上海的文化商业街.历史和地域因素使它在一开始便具备"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特征,并在20世纪20、30年代成为上海的文化空间之一.历史的变迁使它逐渐由文化商业街向单纯的商业街发展.如今,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商业化发展中,四川北路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回顾四川北路的发展历史,探讨其文化空间的形成过程,并反思四川北路在发展过程中文化与商业的关系,重新勾勒出四川北路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下半期西方器物文化促进了海派家具造型风格的多样化,西方技术文化引导上海家具制造业从纯手工业向机器生产方向发展,西方设计文化改变传统的道器观转向现代设计理念,西方商业文化加速了海派家具的传播。海派家具产生于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相撞的过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中西合璧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文化及诗歌风格为依据 ,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古典诗歌划分为四大经济文化带 ,即河朔边塞牧农经济文化带、中原农业经济文化带、长江农商经济文化带和东南沿海农商渔经济文化带。宋代以前东南沿海经济文化欠发达 ,没有形成经济文化带 ,其后逐渐发展 ,至清代、近代形成。东南沿海诗歌亦逐渐增多 ,至近代形成了海派诗歌 ,以其特有的内蕴及海派风格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7.
近代海派通俗小说是上海都市社会的忠实记录,不仅描画了上海都市生存状态和时代精神状况,同时也反映了上海都市伦理和道德问题。因此,以近代海派通俗小说为研究标本,能够深入地剖析和透视这一时期中国都市伦理的发展和演变。从近代市井小说、晚清谴责小说、海派言情小说三种主要类型,可近距离地审视近代上海都市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商业伦理、政治伦理和婚恋伦理问题,从而捕捉中国都市新伦理的源起图景。这些新伦理意识决定了近代都市社会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上同传统社会的巨大分歧,也让盘踞中国社会的宗法伦理制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捕捉社会风气之先的近代文人以及新一代知识分子试图改善个人生活、改变社会风尚,进而铸造现代国民人格、培养文明健康伦理关系的人文努力,为中国伦理道德由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蜕变和历史转型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派文化是多种地域的不同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形态,它构筑了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派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高度契合。海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诸如自由意识和创新精神、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等仍然需要传承。对待海派文化要创新发展,不忘本来;取长补短,吸收外来;以人为本,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9.
上海是中国近代商业和时尚文化的中心,清末民初,京剧“坤班”、女子新剧团以及“男女合演”现象相继在这里兴起,这既是戏剧和电影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上海社会风俗与社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论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中国近现代独特的文化现象。20 至40 年代的旧海派标志着近现代中国文化的高峰,推出了一大批文化巨人。50 年代以后, 随着各种社会变革的发生, 旧海派逐渐衰微。原先云起霞蒸、八方竞争的文化格局不复存在, 加之文化重心北移, 至80 年代末, 旧海派已经沦亡。同时, 京派文化也因为失去其海派文化的对立面而消亡。海派文化的生命力在于重商重迁的海洋化胸襟, 重视人的原始生存力与创造智慧, 并且格外关注时尚文化与市民趣味。旧海派的沦亡实际上正是这种文化氛围、机制与精神的沦亡。新海派的建设是极为艰难的, 新旧海派文化的接轨已不再可能, 随着代表旧海派文化时尚精神的港台流行文化的崛起, 人们对海派文化的企图重建可能仅仅是对旧海派赫然成就的永恒回忆与纪念  相似文献   

11.
世博会与浦东商业新一轮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SWOT-PEST 矩阵分析法,可以分析世博会对浦东商业的影响及政策、浦东商业发展的内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浦东商业发展的应对策略可从多业联动、人才提升、制度创新、合纵联横、网络营销、特色经营等方面加以开拓。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中,上海和武汉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二者有许多异同之处。从近代化发生的起因来说,它们都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但上海发生早期现代化的时间比武汉早了20年左右,从而也造成了二者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差距。而从现代化的内涵上来看,武汉与上海早期现代化都是不完整的,它们的突出特点是经济发展异常迅速,但在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等方面还没有突出的体现。上海相对于武汉来说,由于其开放和发展程度较高,并且受封建政府的控制相对较弱,上海在政治上更民主,文化上也更开放。从二者早期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来看,都是"因商而兴",而武汉的这一特点尤其显著。由于以上及其他各种原因,武汉与上海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动因以及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叙事与当代上海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生活叙事在上海现代文学中有其独特性。建国后,上海作为资产阶级思想的集聚地,处于被改造的境地,日常生活由此被纳入社会整体目标下,失去了独特性。80年代中后期,上海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在回归中发展,展露出积极向上的生存理念。进入90年代,上海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呈现出多种姿态。本文对上海当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的发展流变作一总体的描述,并力图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嬗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使这一地区在史前时期就产生了先进的早期文明。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是上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属于同一谱系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上海地区两文化的发展状况表明,在平等社会与阶级社会间有“等级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入世"将为上海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机遇.上海的文化界人士不能用"渐进"的文化传播模式来弘扬中华文化,而是要利用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和国际运输集散地的优势,用产业化的方式使文化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传承了江南文化,充满着阴柔与怀旧的色彩,与女性独特细腻的心理体验相结合,使得海派女作家在小说中通过总体情境与形象的反复交织去唤醒每个词汇中潜伏的感性成分,强化与丰富它的诗意的内涵。通过诗化的意象性、诗化的空间性和诗化的音乐性三个层面的表现形态,不仅可以窥得其小说语言的诗化风格,而且可以在诗化语言自由跳跃中探寻其创造的充满意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上海旧日繁华梦是一个后革命时代的大众文化成就的乌托邦梦幻。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想象在前革命时代的上海以及后革命时代的上海之间获得了符合历史的目的性。但是,革命作为一个潜意识是这个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今与昔,甚至包括未知的未来都不可能是一个未受革命影响的空间。作为"共和国之女"的王安忆,其小说中的上海怀旧,凸现了革命对于上海和中国的影响,并在文本中建立了一种社会主义的布尔乔亚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上海商务总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资产阶级团体。辛亥革命前其部分成员逐渐看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假象,纷纷选择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同盟会,配合革命党人开展革命活动;在光复上海之役中,更是通过总会所控制的商团武装力量直接参与革命,促成上海光复,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上海独立后,商务总会又为沪军都督府提供财政支持,最大程度地缓解了军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为辛亥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就北京商业发展程度,与天津、上海、重庆以及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并提出未来北京商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上海城市街道命名的语言理据来自行政地名、地理实体、经济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以及社会需求等,是近现代时期上海的自然环境信息和人文环境信息在语言中的沉淀,是语言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