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牵牛本是天上星,名曰牵牛(牛),与古人生活密切相关,也为后世的各种传说埋下了伏笔,这是牛郎传说的第一个传播层面。牵牛成为都城营造设计的重要景观,也成为古代画像中的星宿化身,他具备男性人形,是人格化的神,这是第二层面。更进一步,牵牛被赋予了情感,与织女成为仙侣,并与人类发生了交往,成为世俗之仙,这是第三层面。最后,牵牛在民间落地生根,有了兄嫂、老牛,成为放牛娃,并被呼为牛郎,这是第四层面。如此层层递进,而终又回归到天上星。曲折回环的传播层面,使得牛郎传说不断丰富,千百年来四处流传。  相似文献   

2.
旧中国几千年反动统治的历史,是劳动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血泪史,也是劳动人民反抗奴隶主、地主和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阶级斗争史。在黑暗的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政治上没有权利,生活毫无保障,在苦难的深渊中挣扎。而广大的劳动妇女,更是倍尝辛酸,生活在人间地狱的最底层。她们不仅受政权、族权、神权的压迫,还要受夫权的压迫。“这四种  相似文献   

3.
在牛郎织女传说中,老牛兼具灵性与神性。牛所具有的任劳任怨,忠贞不二,甘于牺牲的优良品质,实则是朴实忠厚、忠诚正直的牛郎人格品质的延伸和升华。牛意象的加入,不仅推动了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曲折发展,赋予了该传说神奇瑰丽的浪漫色彩,而且以此寄托了中国底层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4.
<游山西村>一诗的尾联从字面看来是写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留恋和向往之情的,但诵其诗不可不知人论世,诗人因力主抗金而遭贬,满怀爱国热情却被投闲置散,无所事事.岁月不居、生命荒废的焦虑使他满腔悲愤、抑郁,诗的尾联字里行间就隐含着诗人这种报国无门而又无可奈何的愤慨之情.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封建王朝和天主教的反动统治使法国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数不清的苛捐杂税,几乎搜刮去劳动人民的全部财物.农民辛勤劳动一年,有五分之四的产品落到地主手里,生活无着,濒于破产,只有到处借贷,忍受着地主和资本家的高利盘剥.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变这种困苦不堪的生活状况.梅叶就是十八世纪初期法国反映农民革命要求的一位先进思想家,反封建、反宗教斗争的英勇战士.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五四”以来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在空前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本世纪前三十年中国社会的动荡生活。这里,不仅刻印着历史前进的足迹,记录着旧的势力、思想、习俗在挣扎中走向衰落的过程,描写着在严重的阶级压迫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知识分子奋斗、颓唐及被破碎的命运;同时表现着鲁迅为改造人们灵魂所作的努力和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在这一切描述中显示了鲁迅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生活深入细密的观  相似文献   

7.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一个农村的世界,刻画了一系列普通农民形象。他笔下的农村苦难而美好,农民大多品格高尚,对土地饱含深情,这正反映出路遥内心深处浓厚的农民性。通过小说中农民苦难生活的描写、对土地和农民的深深热爱等方面展现路遥的农民性,并对路遥农民性的形成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旧中国几千年反动统治的历史,是劳动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血泪史,也是劳动人民反抗奴隶主、地主和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阶级斗争史。在黑暗的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政治上没有权利,生活毫无保障,在苦难的深渊中挣扎。而广大的劳动妇女,更是倍尝辛酸,生活  相似文献   

9.
一在阶级社会里,文艺从来都是阶级斗争的武器。统治阶级的文艺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而被统治阶级的文艺则是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从而号召被压迫者起来为理想生活而奋斗的武器。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劳动人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集中到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身上,借以表达他们对统治阶级反抗的意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响往。因此,不论在哪一个时代,被压迫阶级的文艺总是闪烁着理想的光耀。愈是在阶级压迫最残酷、最黑暗的年代,阶级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日子,这些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就愈加光辉,人民就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大的启示和鼓舞的力量,从而走向新的斗争。所民乐观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张一弓的农村题材小说别具一格,在关注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同时对普通劳动人民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熠熠生辉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进行了强化,凸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令人敬仰的崇高精神状态.他的后期创作在风格和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逐渐放弃了对农民的一味褒扬,而对农民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作了激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英国18世纪中叶杰出的作家奥利弗·高尔斯密精于各种文学样式,其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民性,他的《旅游者》、《荒村》、《威克菲牧师传》和《世界公民》都反映了他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对人民的同情与怜悯。他非但以作品,更以实际生活体现他对劳动人民的好感。他之所以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和他的出身和经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路遥苦难论     
路遥文学资源中最重要的遗产可能是其有关生活的苦难哲学.路遥的苦难情结是其崇高思想和人格的如实写照.他始终歌咏理想,赞颂劳动和土地,并把幸福真正建立在上面.路遥从不轻视独立、敏感的心灵,但却更为看重人民和生活的天地,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充分、深入地理解其作品朴实、深沉、炽烈而又壮丽的风格和追求.从写作伦理出发,即便可以展开和设置小说意义生成可能性或复杂性的角色,也很容易因为苦难精神的缺失而受到冷落.路遥作品普遍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对自己最熟悉的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生活的有力再现.路遥的苦难意义也许就在“过渡”.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无偿占有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劳动人民只能出卖劳动力,过着贫困的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消费品的分配,采取了按劳分配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观察和处理阶级社会诸问题的一个根本方法。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问题,当然不完全等于阶级问题。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的一种形式,实质上是阶级压迫。我们常说的民族压迫,并不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去压迫另一个民族,而实际上只是各个民族中的剥削阶级压迫别的民族;被压迫民族中受压迫的也不是本民族的全体成员,而只是被统治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着维护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罪恶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地位,从其狭隘的阶级利益出发,不仅要剥削和压迫本族的人民,而且在可能的时候,总是要去压迫和剥削其他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七夕情人节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七巧节,属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  相似文献   

16.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年初夏,以《浣溪沙》为词牌子,写了五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在北宋词坛上,它是较早地反映农村生活的一组词作。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调,充满着对农村热爱的感情,描绘了徐州地区农村初夏的风光和农民的生活。这是苏轼在词的革新过程中,把题材扩大到农村,为词反映更广阔的现实生活而开辟的新领域,是我们阅读和欣赏苏词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路遥论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遥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遗产恐怕是他有关生活的苦难哲学。路遥的苦难情结是他崇高思想和人格的如实写照。路遥始终歌咏理想、赞颂劳动和土地,并把幸福真正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路遥从来也不轻视独立、敏感的心灵,但却更为看重人民和生活的天地,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充分、深入地理解他作品朴实、深沉、炽烈而又壮丽的风格与精髓。从写作伦理出发,即便可以展开和设置小说意义生成可能性或复杂性的角色,这些角色也很容易因为苦难精神的缺失而受到冷落。路遥作品普遍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对自己最熟悉的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生活的有力再现。路遥的苦难意义也许就在“过渡”。回眸路遥,可以说是仰慕文学理想年代的繁华,凭吊文学永远的精魂。    相似文献   

18.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经验时,一再强调他不能在生活之外看见艺术。这决非发明他不热爱艺术,轻视艺术,而是反映了他对艺术有善独特的追求。这种追求构成了他全部文艺创作的总的倾向,也是他对我国现代文学做出的独特贡献。“我不是为想做文人而写小说”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自然诗以早年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农村为背景,描写劳动,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既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生活,又与现代工业社会城布的各种弊端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及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弗洛斯特诗歌十分口语化,强调用喻,具有音乐美和哲理性;而他的“用诗教育”、“诗歌始于快乐,止于智慧”等诗歌理论和创作方法,则表明他是美国重要的现代诗人。  相似文献   

20.
王安友是一位农民出身的作家,他熟悉农村生活,熟悉农民,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解放后农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这些作品紧密地結合着現实的斗爭,歌頌了农民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和革命精神。反映了新事物与旧事物,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之間的斗爭。作家的深入生活和对新农村真摯的热爱,使着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气息、无論在语言的通俗暢达上还是描写手法上,都表現出朴实的大众化的风格。他的作品主要的有短篇“李二嫂改嫁”“协作”,短篇小說集“十棵苹果树”、长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