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都拉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是山西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有《雁门集》传世。共收其诗作六百首。关于他的族別问题,有人说他是蒙古人,有人说他是回纥人(即今维吾尔族人),也有人说他是汉族“冒为回回人”。据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确认是回回人,这  相似文献   

2.
元代诗人萨都刺的生年问题,是近几年萨都剌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难点,由于《元史》未为萨立传,且后世亦未发现萨的碑志墓铭,所以萨的准确生年,至今仍无法得出.目前已出现的推算结果共五种: 一、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说.清嘉庆十二年萨龙光注《雁门集》,据集中《北人(土家)上》:“自言家在大河北,闽岭相望六十六.”,以为“所云六十六,公盖自数其年也.”自此诗作年至元三年(1337)逆推而得.此说陈坦先生曾斥附会,以为“所谓六十六者,言闽与岭相距甚远,各有三  相似文献   

3.
钱大昕《元史氏族表》卷二回回部分有邪(耶)尔脱忽璘家族世系,首云:“邪(耶)尔脱忽璘者,回回古速鲁氏。”注云:“危素集作回纥”。柯劭志、屠寄《新元史》及《蒙兀儿史记》之《氏族表》皆从其说。屠寄并别作发挥曰:“古速鲁氏,牙刺洼赤别子耶尔脱忽璘之后。”按,三说皆误。当今学人或从其说,以耶尔脱忽璘一家为回回人,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4.
一、 诵切间主平诗作简介:萨都刺(1272——?)字天锡,号直斋,本答失蛮氏。祖父因功留镇 云、代,就在雁门(今山西省代县)定居下来。著有《雁门集》。 萨都刺以写宫词著名,诗风清丽舅逸,亦有豪迈奔放之作。(画马图X一诗,摆脱了 当时题画诗的平庸造作的羁绊,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生活  相似文献   

5.
杨梓为元代少数既为官又写作杂剧之作家 ,著有《敬德不服老》、《霍光鬼谏》、《豫让吞炭》三部历史剧 ,然人、作均不见元钟嗣成《录鬼簿》著录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仅著剧名于“古今无名氏”项下 ;唯元姚桐寿《乐郊私语》明言三剧为杨所作 ,谓 :“(海盐 )州少年多善歌乐府 ,其传皆出于澉川杨氏。当康惠公在世 (案 :康惠 ,杨梓谥号 ) ,节侠风流 ,善音律 ,与武林阿尔哈雅之子云石 (案 :阿尔哈雅即阿里海牙 ;云石即贯云石。文误 ,云石当为阿里海牙孙 ,贯只哥子 ,参《元史》卷一百四十三本传。阿里海牙传见《元史》卷一百二十八 )交善。云石…  相似文献   

6.
元代回回民族著名诗人萨都刺的诗词选注本——(《萨都刺诗选》(以下简称(《诗选》),经刘试骏、张迎胜、丁生俊三同志选编整理,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对发展回族文学事业,继承古典文学遗产,繁荣我国各族人民文艺的百花园,无疑是一份贡献。拜读全书,受益匪浅。当然,在选编、注释等方面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是毋庸讳言的.笔者出于  相似文献   

7.
至元二十一年(1286年)卢世荣经桑哥向世祖推荐,于当年十一月被任命为中书右丞。次年四月因监察御史陈天祥上章弹劾被杀。 卢世荣是被罗列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被杀的,后来明修《元史》竟把他列入《奸臣传》,清代的《续通志》也以奸臣目之。柯劭忞的《新元史》虽未将他列为奸臣,而《卢世荣传》仍沿用《元史》所说。因此,关于卢世荣的经济政策和政绩,除上述几种书的本传有简略的提及之外,《元史》其他部分以及元人的著作均极少著录,后世也少有人提及。卢世荣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对当时社会起些什么作用?究竟为什么被杀?要弄清这些问  相似文献   

8.
蒲鲜万奴,女真人。金章宗、宣宗时期,以副将尚厩局使,后擢咸平招讨使(或谓咸平宣抚使),这样地位并不高,权势也不重,而能在元太祖、太宗拓地万里当之辄靡的力量悬绝形势下,在东北一隅,建立东夏国(《高丽史》、《蒙兀儿史记》谓之东真国,日本箭内亘也从此说),历时十几年。对此应认为是金、元历史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值得我们研究探讨。但是,《金史》、《元史》均未为蒲鲜万奴立传,对其事迹的记载也很零散,就是蒲鲜万奴的姓名也歧出不一,这就更须探索个究竟。按《金史·宣宗本纪》记载,贞祐三年,辽东蒲鲜万奴僭号,改元天泰。《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十年冬,金宣抚蒲鲜万奴据辽东;十一年冬,蒲鲜万奴降,以其子帖哥入侍,既而复叛,自称东夏王。均谓之为蒲鲜万奴。《大金国志》亦称之为蒲鲜万奴。惟《元史》木华黎之孙塔思传则谓:“癸已秋九月,从定宗于潜邸东征,擒金咸平宣抚完颜万奴于辽东。”虽只此一见,但晚出于此的史笈,如《通鉴续编》、《元史新编》则亦称完颜万奴,即如《多桑蒙古史》亦作完颜万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元代教育,特别是元代蒙古族教育史,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其中读了《辞海》教育、心理分册和《元史》(一九七六年四月版)。我觉得《辞海》对元代“国子学”和国子监(包括蒙古国子学和蒙古国子监)的解释与《元史》记载有不一致的地方。 上海辞书出版社于八○年一月出版的《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以下简称《辞海》)第廿七页,解释说:“〔国子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分别称国子监。明清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具国子学性质。1995年(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国子监遂废。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与太学,名称虽异,历代制度亦有变化,但俱为最高学府。惟当两者并设时,国子学之教育对象乃属于更高级统治者子弟。”“〔国子监〕见国子学”。  相似文献   

10.
从塔里赤墓碑看《元史》的舛误任崇岳《元史·塔里赤传》共378字,讹、脱、倒、衍严重,柯劭心文《新元史·塔里赤传》未作考辨,照抄《元史》,因袭致误;屠敬山《蒙兀儿史记》对《元史》虽有增删讠是正,但亦有讹误。顷得《塔里赤神道碑》一方,可补苴旧传之阙漏,可...  相似文献   

11.
《回回药方》与古希腊医学宋岘,周素珍《回回药方》卷之三十杂证门记有“说阿牙刺只等方。欲纳尼地面上古人所用。”句中的“欲纳尼”,是阿拉伯语“希腊的(Yunani)”一词的音译。“欲纳尼地面”当指“希腊地区的、希腊国的”意思。由此可见,《回回药方》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孙卫国 《学术研究》2024,(2):110-120+178
元官修《宋史·文天祥传》将邓光荐《文丞相传》的叙述,删节编改,生造出文天祥“黄冠归故乡”之说,弄清其史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朝鲜正祖御撰《宋史筌》,因惩处洪启禧,而摒弃其《文山先生详传》中的说法,沿袭《宋史》之说,致使朝鲜儒士多不质疑“黄冠故乡”说,而是给予各种解读,诸如为宋复仇说、效仿微子与箕子之“教化说”“时义说”等,丰富了对“黄冠故乡”之理解,也有助于深入探讨文天祥之生死观。文天祥的忠诚节义精神,契合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的政治文化,因而他成为朝鲜儒林关注的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元史·列传》部分共有九十七卷,分为十七类别,除《外夷列传》三卷十一篇所传为各个国家,其余均系个人的本传与附传,计本传八百人,附传四百五十六人。《列传》中意义最大分量最重占有七十卷之多的名臣部分,其编纂方法基本上是按照元  相似文献   

14.
王梅堂 《西域研究》2003,(4):112-113
在近代史学家屠寄撰写《蒙兀儿史记》和柯劭忞撰写《新元史》的氏族表内,都记有畏兀儿名门望族——廉氏家族之世系。其中《蒙兀儿史记》之氏族表将廉阿年八哈和廉甫当作两人,把廉阿年八哈列于廉希宪之长子廉孚之子的名位上,把廉甫列于廉希宪之弟阿鲁浑海牙之次子,亦廉惠山海牙之弟,使廉甫成为廉孚的同辈人。《新元史》之表沿袭了《蒙兀儿史记》氏族表内廉阿年八哈为廉孚之子,仅将名下注:“浦江县答鲁合臣”改写为“浦江县达鲁花  相似文献   

15.
对于宋代著名诗僧,《冷斋夜话》、《石门文字禅》的作者,现在人们习称惠洪。实则这惠洪恰恰是其假名,以惠洪称之,明显不妥。据《石门文字禅》卷二四《寂音自序》,其“本江西筠州新昌喻氏之子”,“(年)十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得度冒惠洪名。”祖《僧宝正续传》卷二“明白洪禅师”亦谓其是“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九试经东都,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可见他是冒惠洪之名才得以剃度为僧,惠洪是其假名无疑,后来此事被告发,他也因此而入制狱。他在《观音菩萨画像赞并序》中自谓“大观四年春二月戊子之夕病比丘慧洪(按:原文如此)累然卧…  相似文献   

16.
王明先生的《无能子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采用明正统《道藏》本目录,而阙篇次第,悉依藏本之旧。至于今存《无能子》是否阙篇,王明先生无说。关于《无能子》的篇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说,谓:  相似文献   

17.
马祖常(公元1279—1338),字伯庸,光州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卒于元顺帝后至元四年(清顾嗣立《元诗选》小传作至正四年卒,今依《元史》本传,许有壬《马文贞公神道碑铭》,均作后至四年)卒,终年六十。 马祖常在元代是一位重要的诗文作家。《四库全书》收有他的《石田集》十五卷。《四库全书总目》作者评《石田集》:“是集凡诗赋五卷,文十卷。名石田者,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其文精赡鸿丽,一洗柔曼卑冗之习。其才力富健,如《都门》、《壮游》诸作,长篇巨制,具有迥薄奔腾之气。至元间,苏天爵撰《文类》,录其诗二十首,文二十首,视他家所收为伙。又请于朝,刊行其集,而自为之序。称其接武隋唐,上追汉魏,后生争效慕之,文章为之一变。”除《石田集》而外,据《元史》本传所载,他的著述尚有《英宗实录》、  相似文献   

18.
《诗·邶风·燕燕》的解释历来异说纷纭,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其一是《毛传》,谓“卫庄姜送归妾”。郑玄《笺》云:“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已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于野,作诗见已志。”因《笺》所言诗之本事与《春秋经》合,此说影响颇大,朱熹《诗集传》不得不“姑从序说”许多《诗经》研究者如姚际恒、方玉润、陈子展均从此说。其二是袁梅《诗  相似文献   

19.
李白《蜀道难》创作意图是什么?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桩聚讼纷纭的疑案。或谓“罪严武、危房杜”;或谓“讽玄宗幸蜀”;或谓“讽章仇兼琼”;或谓模拟乐府旧题,纯山水之作;或谓送友人入蜀;然而,此五种影响最大的说法亦各有其不妥之处。兹分别驳论于下: 一 (一)“罪严武、危房杜”说。唐李绰《尚书故实》:“《蜀道难》,李白罪严武也。”唐范摅《云溪友议》说:“李太白作《蜀道难》乃为房杜危之也……。”《新唐书·严武传》和《韦皋传》、宋钱易《南部新书》等都认为:杜甫晚年和房琯同为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严武为人暴虐,李白深恐杜、房遭难,作《蜀道难》劝其离蜀避难。但是,《蜀道难》最早见于《河岳英灵集》。殷璠作序云此集的收诗年限“终癸已”(天宝十二载)。唐时日本人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南卷引殷序也作“终癸巳”。《文苑英华》和《全唐文》所载是“终乙酉”  相似文献   

20.
元朝泰定帝的生年,在旧版《元史》泰定帝本纪中写着“泰定皇帝,讳世孙铁木儿,显宗甘麻刺之长子,裕宗之嫡孙也……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晋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