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10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这是他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建设的形势,根据教育的超前与滞后的双重特征适应新时期党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需要而提出的。虽然时间已过去17年了,但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三个面向”仍然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战略方针。 “三个面向”的题词是邓小平同志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指导思想。这一战略思想全面概括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长远发展目标,是同他关于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讲述了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说明了“三个面向”的主要内容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使他们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要面向未来,才能与将来的发展需求相应,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战略方向。三个面向确立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教育的全局性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战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民族教育工作者要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深入进行民族教育改革,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实现民族教育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重视教育工作 ,最突出的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中国进入改革之初 ,他就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在教育科技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具体教育内容上 ,“三个面向” ,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也是我们要坚持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针。一、坚持“三个面向” ,培养“四有”新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指针。坚持“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制定的根本指导方针。首先教育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有两个基本要求 :其一 ,要求教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三个面向”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面向” ,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三个面向”和教育科学研究周东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教育方面的重要内容.它用言简意赅的16个字提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其发表后的十多年来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体...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清晰地阐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理论基础的整个脉络,特别是从战略高度抓紧发展教育事业的论述,已经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任务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共产主义理想最终实现的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邓小平同志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一、邓小平教育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发展早在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重提我国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最初时期,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8.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明确方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我就中学化学教育如何贯彻“三个面向”,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9.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深化和加快青海藏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陈化育邓小平同志1983年国庆节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学地提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战略目标,是邓小平建设有...  相似文献   

10.
搞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知识问题,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才能把教育这个战略重点搞上去?1983年十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下简称“三个面向”)。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对三十多年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新经验的科学概括。这个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国式的现代化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15年来,这一光辉思想指导陪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实现祖国现代化战略目标,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在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工作,作出贡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在我省高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大胆探索,踏实工作,使高教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是无法完成的。而现在我国尚有大量的文盲存在,小学尚未普及,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迅速改变教育落后的状态。而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是充分认识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作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教育规划包括总体规划(综合规划)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专门规划。本文只就怎样制定教育总体规划,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针。“三个面向”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对待自己的历史使命:培养出能适应于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教育工作要贯彻“三个面向”,就必须从教育思想、体制、教材、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全面准确地理解“三个面向”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赵先寿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所作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发表至今已有十年了。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遵循“三个面向”的指引,不断深化改革,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1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下面简称“三个面向”),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教育改革论述的精髓。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具体的历史条件,重视从研究历史和现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革命。那种否定新的历史条件的观点,就是割断历史,脱离实际,搞形而上学,就是违反辩证法。”(《邓小平文选》)116页)马克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核心是要面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日益繁重,它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八三年九月,在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时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短短的十六个字,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基础和前提,教育面向世界和未来又是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教育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学习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是教育战线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一、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邓小平同志把教育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并把它看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成败极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事业振兴发展的根本指针。“三个面向”规定了我们办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规定了教育改革与调整的基本思路 ,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