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有一个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它曾连续3年被美国《每周新闻》杂志选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之内。 这个酒吧是65年前英国人创办的,至今,它的内部摆设包括桌子  相似文献   

2.
<正> 去过香港的人,都会被这个亚洲自由港林立的高楼和有着欧亚风格的文化所叹服,也被这个有着世界各地的名牌商品的购物天堂所吸引。近年来,在香港正盛行着一种店铺咖啡室和酒吧,深受购物者的喜爱。 这种早在欧美就已十分流行的店铺咖啡文化,其特点就是在店铺内,为顾客提供一个舒心悦目的购物环境,让那些陪着太太或女伴的男士们和购完物的女士们有个休息的场所。现在的港岛,这股风气在时装名店里愈见兴盛,如“DKNY”、“JOYCE”等一些著名的时装店,都在其店内开设咖啡屋或是酒吧,甚至就连高级的发型屋,也同样在紧追效访。店主一般都认为,在发型屋里设一间酒吧  相似文献   

3.
泡的感觉     
江南 《经营管理者》2007,(9):120-123
酒吧是醉生梦死与糜烂生活的代名词,是成人世界欲望的集中地,是发泄情欲,恣意妄为,袒露自我的原始地带。通常,我们把到酒吧喝酒称为泡酒吧。这是一般人眼中的酒吧,并且基本上都有点道理。殊不知,恰恰是酒吧的这些特性的集合,却成了成人们"返老还童"的一种方式。因为在酒吧里,成人可以卸下了武装,轻松面对彼此,恍惚如不谙世事的童年。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人商务旅行的计划书中,已经开始出现酒吧的字眼。出门在外,舟车劳顿,无论是自我消遣还是访客会友,酒吧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中国的酒吧按地域分,  相似文献   

5.
伊明 《决策》2009,(6):31-31
如果人人理性,那么每一天到达酒吧的人数将是差不多正好的,但是人非圣贤,往往是有限理性的。第一次到酒吧的人多,那么大多数人认为酒吧人太多,太挤。第二次决定的时候,参考前次而不去酒吧。少数去的人发现酒吧的人第二天很少,感觉很爽,第三次将继续回来,并重新带回许多人……循环就此开始。极其有限理性的,其理性只前延后伸一小段。酒吧博弈一方面显示,现实的博弈参与者,是历史数据只对计算机有用,对人,则不一定。  相似文献   

6.
河之洲     
<正>权利的傲慢耶路撒冷有一间名叫"芬克斯"的酒吧,面积仅30平方米,却连续多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究其奥妙,竟和这样一则故事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 芬克斯酒吧地处中东,是一位叫罗斯恰尔斯的犹太人开的。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我和10个随从将前往你酒吧,你能谢绝其他顾客吗?”罗斯恰尔斯答:“你们可以来,但要谢绝其他顾客不可能。”第二天对方又打来电话:“我是出访中东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罗斯恰尔斯仍礼貌地回答:“您能来本店我深感荣幸,但因您的缘故而将其他人拒之门外,我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基辛格最终未能如愿。罗斯恰尔斯就因为坚守“不得例外”这一原则,生意越来越红火,使之成为全球15个最佳酒吧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魅力标签姓名:李新慧事迹:创建了回归酒吧,让人们在此得到心灵的释放和休憩,也使成都这座城市又多了一份妖娆的姿态。成都,因散落在巷陌中的上千家酒吧而激发出市民声声不息的爱怜从这  相似文献   

9.
<正> 酒吧,这是咱们中国人的叫法,其实她是个外来语原名叫BAR。这种起源于美国的饮酒环境和方式,传入渐渐富起来的今日之中国都市后,都市人觉得泡吧光喝酒说话没味儿,就泡出些新花样儿来。而且,更为新奇的是,都市人所泡的吧绝不是清一色的酒吧,还有水吧、玻璃吧、网吧、陶吧、餐吧、摩托吧、怀旧吧、玩具吧、布吧、静吧等,真是忽如一夜吧风来,大街小巷吧吧吧  相似文献   

10.
正几年前,乔治在英国考文垂开了一家酒吧。由于缺少特色,酒吧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乔治想了很多种办法,比如增加啤酒的种类,办理会员卡定期举行会员活动等,可即便如此,酒吧的生意依旧毫无起色,甚至一度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看着为了酒吧的生意越发憔悴的丈夫,乔治的妻子希尔心疼极了。一天,她对乔治说:"亲爱的,马上就是我们结婚周年纪念日了,不如我们去旅游,说不定就能想到令酒吧起死回生的点子了呢。"夫妻俩决定去巴黎近郊的埃尔阿多度假。埃尔阿多是一座古老的小镇,也是著名抽象派画家梵高生前最后待过的地方。一天,在街上闲逛的乔治被街边一座由各种色彩涂成的一栋小楼所吸引。走进一看,这栋小楼原来是一个咖啡馆。乔治决定去咖啡馆歇歇脚。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日益完善,人们生活的步伐逐渐加快,主题酒吧的建立也是未来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主体酒吧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耶路撒冷有一家名叫“芬克斯”的酒吧,面积仅30平方米左右。酒吧老板是位犹太人,名叫罗斯恰尔斯。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酒吧的生意日渐兴隆,在当地声誉颇高。有一天,正在中东出访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到耶路撒冷,完成公务后,这位大人物突然在朋友们的推荐下,他选择了“芬克斯”。为给对方一个惊喜,基辛格决定亲自打个预约电话。他自报家门后,以婉转的口气对老板说:“我有10个随员,将和我一起前往,届时能否谢绝其他顾客?”按常理说,对基辛格这样的世界级政要,仅出于安全考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求,何况对一个酒吧老板来说,更是求之不得的好…  相似文献   

13.
我的避风港     
结婚两年之后,1953年8月我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叫马克,女孩叫卡罗尔。 我生孩子那天正是我国赢得曲棍球大赛的日子——这一天确实难忘。那是星期六,到处找我丈夫都找不到,这对双胞胎拖了好长时间才生下来,而他却不知逛到哪儿去了。过了四个月我就参加了律  相似文献   

14.
千篇一律的俊男靓女,无休止的"狂轰滥炸",如今你只要打开电视,就会被迎面扑来的各种广告弄得心烦意乱。面对人们的报怨和指责,商家也大伤脑筋。一个聪明女孩,大胆创建了一支全由TWINS(双胞胎)组成的演出队,因为新奇有趣,她策划的商业表演一下就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广告宣传效果。这个新颖创意,为她带来了巨额财富。  相似文献   

15.
与其说是我选择到四川创业,不如说是选择了成都这个城市,我们都清楚,成都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超过其他内陆城市,成都人骨子里对休闲与浪漫的追求和盛产葡萄酒的法国浪漫之都巴黎人是惊人的相似。热衷休闲聚会,推崇餐饮品质,重视浪漫气氛的成都人是法国上等葡萄酒在中国内陆最佳受众,四个热爱葡萄酒的年轻人一拍即合,产生了这家由本地与外地人共同打造的葡萄酒品酒酒吧点醉。  相似文献   

16.
在职场上被冷落了就心灰意冷,去酒吧买醉,对着好友把老板痛骂一顿;承受不了压力,无奈辞职,或者灰头土脸、消极怠工地去上班?这些都是于事无补的消极抵抗。该怎么走出“职场冷宫”的阴影呢?下面的文章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同工同酬体现着两个价值取向:确保贯彻按劳分配这个大原则,即付出了同等的劳动应得到同等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8.
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都应该是美的。"美和道德是对双胞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历来美与善都被视为同义。孔子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明美是善  相似文献   

19.
学诚 《决策探索》2013,(19):55-55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双胞胎兄弟,不约而同地在前后两天之内登上报纸。哥哥上报是因为他是参议员,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弟弟第二天也上报了,是因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20.
边界     
正在仪式问题上,感觉很重要,内容没那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仪式的根本作用,就是找到一件事情的边界。比如,春节就是年和年的边界,婚礼就是单身和婚姻的边界。再比如,你上班,就该穿商务正装;去酒吧,就一定要休闲亮眼;听音乐会,就最好穿礼服。听着挺烦琐的,但是,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