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对个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什么是个体,个体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个体中深藏着什么样的人的本质,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是什么,个体与类是什么关系,个体与集体是什么关系,这些看起来我们已经弄明白的问题,在我们不断审视马克思著作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新的理解。我们在理解马克思时,应该从马克思的原始本意出发,去理解它的含义,从他的终极目标出发,去体察他的精神,这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西思想如何看待"个体",是当前讨论"儒家与自由主义"话题的一个有内涵的切入点;儒家思想中的个体是关系式"道德个体",而西方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个体则可概之为原子式"契约个体".儒家道德关系所建构的个体,其功能的发挥,必须置于关系构架的互动中才有可能.源于古希腊的原子主义传统的个体,则如单个的原子那样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能够发挥其独立自主的功能.儒家关系式道德个体立基于性善理念的正面价值,其所对应的个体进路及方法为"修身",其目标取向则为整体和谐.西方原子式契约个体则立基干人性的负面价值,其所对应的路径为"契约"方式,其目标取向则为个体的独立自由、正义平等.马克思自由观既立基于个体发展这一出发点,又将价值取向置于集体主义的、整体境界的终极目标;这和中国儒家的理念及思路有相合之处.这当然是一种富有启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李娜 《北方论丛》2011,(6):119-121
个体是文化的个体,文化是个体的存在方式。文化与个体的相互统一和协调是文化个体生成的逻辑起点。文化的个体生成,主要指在人与自然关系系统中,作为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之统一的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生成,这是一种文化的再现过程,是已有文化在每个个体中的生成。文化的个体生成包括重复性生成和创造性生成。文化自觉是文化的个体生成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伦理之“道”是体现在各种实存的伦理关系之中的“道”,随现实伦理关系的改变而改变。个体之“德”是不断获得与修正伦理之“道”的动态过程,最终转化为自身的德性。二者的相互转换遵循“伦理关系—道—个体—德—伦理关系”的循环路线,群体与个体各自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动“道”与“德”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人的发展是在个体、群体和类等许多层次上同时进行着的。个体是"一类事物的单个存在",是相对于群体、类来说的,是指单个的人。但是,人作为个体、群体和类是辩证统一的。现实的个人,既是一个个体的人,同时也是人类的一分子;既是"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这是人的存在方式的二重性。本文着重研究人的社会层面发展与类发展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围绕个体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个体”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社会科学中的“个体”观念仍停留在常识层次而缺少一种本体论的前提批判。与社会科学中充斥着大量混杂、模糊的常识个体观念形成对比的是,自然科学则从根基上动摇了“个体”观念,其中以量子力学、生物学和分形学带来的冲击最为尖锐。量子力学在诞生之初就提出了“非个体”的观念,不过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并不接受非个体,而是选择重新为个体性辩护。其辩护的路径主要有二:一是先验辩护;二是属性辩护。通过形式化的分析可知,弱可分辨性和基数性的辩护并不足以否定“非个体”的形而上学。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关于量子个体性的“福曼论题”阐释了科学与社会的互动,而新兴的“量子社会科学”则直接体现了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大趋势。通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个体性不能再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存在之必要条件或必然特征,传统的“个体”观念开始松动,对于围绕“个体”之形而上学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重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7.
总体范畴是西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中轴线。卢卡奇和萨特对总体范畴的理论目的、总体与异化、总体与历史实践、总体范畴的理论归宿等问题做了既相似又相异的深刻论述。分析和研究他们的阐述有利于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也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入手点。  相似文献   

8.
戚学英 《江汉论坛》2008,4(3):121-124
现实主义的核心要义是"真实性".建国初期文艺批评将其热情倾注于"真实性"之上,从根子上说,是要求作家"写本质",即写出"阶级性"来.国家对阶级关系的认定成了是否合乎"真实"的唯一标准.在对现实生活中无法为阶级性所驯化的情感的处置上,建国初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依据阶级的等级将道德情感进行等级化,更进一步将情感、欲望进行分置.任何情感及欲望都必须为阶级性所驯化,纳入阶级结构之中,直至把非阶级性的情感打扫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9.
10.
“三阶段论”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侧重从人的能力发展的角度所提出的三种社会形态和个体发展的三个阶段。生态危机与个体发展的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人的需要有着必然的联系。人类片面追求享受需要必然导致生态危机,人类主体能动性的异化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而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生态危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体道德意识区别于外在规范要求的关键所在。"自律"概念在个体道德意识中有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它不仅是"合于法",更是"本于法"。在现代经济交往过程中,道德主体既用理性为自己立法,又靠意志来服从这些法则,既是立法者,又是守法者。  相似文献   

12.
汤拥华 《河北学刊》2004,24(1):72-76
本文对几位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揭示出存在主义在建构有关"个体存在"的哲学话语时的种种困难;并指出,人之存在的个体性既不是先定的事实,也非绝对自明的本体论规定,真正能承担个体性的,只是创造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个体社会化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社会化是一个出现不久、然而却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是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学科性质不同,各门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以后,曾经的闯将和先锋刘半农,其文化立场逐渐改变,被同时代人和后世论者称为"没落"、被目为从"战士"蜕变为"隐士".本文以"五四"启蒙文化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紧张,以及刘半农与民间文化的密切关系为背景,考察刘半农"转向"的意义.本文认为,半农之所以甘于戴上"落后"的帽子,是因为他相信自己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对整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也相信对于"个人性"的坚持、对于"工作岗位"的坚守,能够丰富发展着的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一些典型事例的描述,说明整体中个体由于分散而产生了对外界破坏的抗力,指出了个体能力与所处环境对分散程度的影响,并且说明了整体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对个体进行分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的信仰危机,即人们开始质疑"我为什么要有道德"这一根本问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道德是其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必要前提,在交换中获取利益的根本保障,在生活中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幸福是德行的间接奖励,这种奖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人的生命尺度"是马克思关于时间理论的重要命题.本文认为,"时间是人的生命尺度"主要有三重理论内涵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为取向的主体尺度,时间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维度,也是作为人的发展前提和人现实解放的尺度.充分估量马克思时间理论的意义,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类解放包括“观念的解放”和“现实(物)的解放”两个环节.德国唯心论哲学完成观念的解放,而马克思则通过实践的批判,完成“物的解放”.康德的对象化原理被马克思改造为实践的对象化原理,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而马克思的实践的批判构成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化的现实环节.马克思对现实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的革命的批判,是以“物的解放”为基础的“观念的解放”,因而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形态.  相似文献   

19.
杨玉昌 《学术研究》2005,(10):28-33
本文对慧能的"自性"和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做了一个比较研究,认为慧能和克尔凯郭尔分别通过将"自性"与佛,"主体性"与上帝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个体以终极性的意义.慧能的"自性"与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由此决定了个体在中国和西方的觉醒及其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20.
"共同意志"是卢梭社会契约理论的核心概念.他提出这一概念,是在上帝退出人间之后,为政治共同体寻求新的合法性来源.就此而言,"共同意志"必须永远存在且永远正确.但卢梭又为"共同意志"设定了前提条件,即其生成必须依赖于多数个体的参与.而且,共同意志强迫个体意志时,必须遵循理性或合法程序.更为重要的是,"共同意志"自身不能参与政治运作,政治运作需要由其授权的政治体(政府)来执行."共同意志"的作用,主要在于授权和监督政治体(政府)的执法.当然,为了保证政治体有能力执法,卢梭也赋予了政治体以独立意志和力量.由此可见,在卢梭的政治思想中,虽然"共同意志"是最高权威,但在政治实践层面上,个体、人民和政府是应该相互制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