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地考察的材料,以民族文化古镇后溪为例,对渝东南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流域土家族花灯文化的歌词、表演、内涵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对酉阳酉水流域花灯艺术的民族文化因素进行挖掘和交代。  相似文献   

2.
当前少数民族文化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而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但若“单一”地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成本过高且缺乏吸引力,应对其进行“系统”开发,比如以流域为纽带等。本文详细论证了“酉水旅游带”的开发,特别应明确该旅游带的“文化主题”、系列个体旅游点的“文化主题”及其联系。  相似文献   

3.
单一运用历史的方法,从区域民俗文化多样性传承过程中刺离出民间戏剧发展的一条线索,不能科学认识独山花灯历史形态的文化生态特点.因为"独山花灯"当代地域性戏剧影响的体制性强调,无意中遮蔽了"独山的花灯"作为黔南区域民间的花灯文化特点.民族特色研究应该是独山花灯作为区域花灯文化生态研究的第一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秀山花灯仅属于土家族节庆礼仪民俗类型的观点缺少依据。从史料来看,秀山地区的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土家族、苗族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有关秀山花灯族属问题的田野调查,亦发现秀山花灯文化形态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具体生动存在形式,及其与秀山地区多民族混居复杂的区域文化历史传统的融合生成关系。  相似文献   

5.
酉水流域是包括土家族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长期共存的重要地区之一,白虎崇拜及习俗从古到今都是有代表性的文化因素,至今犹存,这有深刻的历史、民族、文化等根源.渝东南酉水流域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其民间文学中的白虎神信仰及习俗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2006年的土家族文化研究,呈现出几百篇文章。纷繁的研究成果让人目不暇接。为让这些研究成果有序地展现给广大的土家族研究学者,笔者在此作一梳理,并总结其特点,以飨读者。一、宗教信仰调查研究伦理思想剖析探讨1.由雷翔、刘伦文、谭志满对广泛流行于酉水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梯玛“玩菩萨”仪式的跟踪调查,并将其调查仪式的记录经过整理,以《梯玛的世界》为名正式出版,为我们认识梯玛,了解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乃至追溯土家族原生态社会提供了钥匙。陈心林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南部方言区土家族红衣老师(梯玛)信仰的主要内容,并从民族性与混…  相似文献   

7.
花灯班作为重庆秀山花灯文化的传承主体,其存续态势直接关乎秀山花灯的发展。现重庆市秀山县境内活跃着七个民间花灯班,呈现出多班共存的特点,共同丰富和发展了秀山花灯。与此同时,现在班内呈现成员青黄不接且流动性大,重个人培养、轻集体培养,活动经费不足且组织结构松散等现象。鉴于此,可以通过建立代表性传承团体、重视挖掘各个花灯班的艺术特色以及培塑新的文化环境等方式去激发秀山花灯班演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秀山花灯班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非遗传承群体的关注以及保护意识,为当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的认定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秀山花灯的传承面临重大危机。民族精英在助推秀山花灯传承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体现在对待传承对象、营造继承环境、培养传承人等方面。为使这一祖国民间文艺奇葩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民族知识精英应该在不足方面进行总结,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文化,创新花灯的表演形式,改善花类的传承内生环境,并注重民族知识精英的发现、培养、引导和回归。  相似文献   

9.
酉水流域楚、巴、土著民族文化关系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酉水流域楚、巴、土著民族文化的内涵如何?它们有哪些特征?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因缺少可资研究的资料,很难阐述出一点道理来,这些问题至今未见有人进行过探讨.如能对这些问题弄清楚,不仅对研究楚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探索酉水流域乃至整个湘西的古代社会状况和今天定居在那里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渊源,都有积极意义.出于这种想法,本文依据目前仅有的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试对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起源与古代元宵节张灯习俗有关,但又区别于元宵张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形态,东至花灯已渗透到当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的寄托、节日民俗的狂欢和集体记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清江流域的土家人建房不仅要选择大的山水环境,讲究堪舆文化,而且追求居住的内部空间审美神化意识,无论是堂屋的神龛、耳房的火煻以及卧室的内部居住空间都被认为具有风水的文化含意。吊脚楼则是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在土司统治地区裁革土司土官,设置府县,代之以流官治理。此时,土家族地区与外界一直处于“冲突与合作”关系,由于各民族文化的传入与融合,土家族音乐活动在形式上发生了许多变化,产生了傩堂戏、土地戏、酉戏、花灯、渔鼓等诸多新的音乐文化形式。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打破了以往土司在文化上垄断局面,在各地设立学校(义学),学习汉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并且土家族的礼乐文化以及戏曲得到了空前发展,出现了歌乐的鼎盛、戏曲音乐的产生、祭祀音乐的变异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文化现象,导致了土家族社会的文化重构和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泉州花灯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型、工、意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泉州花灯是体现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但进入现代社会,遭遇到了传承乏人、技艺乏新、文化变迁与花灯工艺传承矛盾等诸多问题。应制订一套方案和规划对泉州花灯艺术进行保护和发展,其内容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成立研究机构、融传统于现代、着眼于市场开发等,以不断打造泉州花灯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摆手是以村寨为单位或数寨联合举办的祭祀祈禳活动,分布在酉水流域.各村寨摆手的活动时间、敬奉神灵、祭品祭仪、摆手歌舞、毛古斯诸项都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其地域性差异是难以形成全民族统一祭仪的重要因素,但它却展示了"摆手"文化的多样性与人本性,从而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间工艺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族生存方式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它蕴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内涵。本文列举土家族“毛古斯”、服装服饰、“西兰卡普”、民居环境等典型的民间工艺样式,从文化的视角对其展开分析,揭示隐匿在器物之后的文化投影。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民族文化资源是课程开发进程中重要的可利用资源,依托土家族文化资源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进程中,可以从主题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共育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研究谚语可以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语言特色和文化传统。以106条土家族谚语为语料,分别从物质生活文化和社会生活文化两个层面去透视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其中物质生活文化又分别从农耕、渔猎、服饰、饮食、居住等五个方面来表述,社会生活文化从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婚恋习俗、生死习俗等四个方面来表述,展示了士家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以及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特性和伦理道德传统。  相似文献   

18.
“秀山花灯”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迄今为止其内涵是不明确的。从文化整体特征审视,应该首先在观念上把秀山花灯视为一种区域民俗文化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区域民间艺术文化形态的几种具体形式。应正确理解秀山花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所具有的民间的基本特征(也是其生态保护认识的逻辑起点):体现民众共同意愿的社区地域性,时间节律和遵循的程序仪式规范性,百姓大众日常生活习俗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19.
以湘西地区土家族文化传播为主题,以传播学、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旅游学等理论为指导,分析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特征、传播的价值以及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提出民族文化传播模式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旨在为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传播与产业化融合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非遗代表作"申报热在中国已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申遗"后的非遗与"申遗"前的非遗相比,吸引眼球和受关注的程度大大增加。后申遗阶段的非遗在保护的方法和路径选择上也变得更加复杂。以弥渡花灯为个案,分析后申遗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市场化开发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和问题,指出文化生态的保持、恢复才是非遗保护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