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经济自由谈起经济学家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总是经济学是否有用。外行人看,这个问题似乎多余。如果经济学果真无用,为什么国家的经济政策要请经济学家咨询?为什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要请经济学家当主席?但是在经济学家之内,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因为现代经济学所得到的最主要的结论是平等竞争的自由市场能导致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换句话说,无为而治是能保证经济效率最高的政策。既然无为而治是经济的最佳策略,经济学家就成为多余的人,如果让他们瞎出主意,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所以说,经济学似乎是没有用的。当然,经济学并没有证明一切政府干预都不必要。相反,因为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把李嘉图的理论称为“是一种绝不可能被驳倒的、除了没有意义之外什么都不缺少的理论。”然而,李嘉图的这种抽象的演绎方法是独创的,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指责这种“恶习”,而是应该辨证的看待李嘉图的经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首先要追求物质,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然后,才可能追求精神上的价值。无论是盖茨还是巴菲特,他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拥有巨额财富后,他们希望用钱去改变贫困人群的命运,使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达到另一个高度。而中国的企业家们,一方面,还处于积累物质和财富的阶段,谈慈善还为时过早;另一方面,他们绝大多数生在贫困人家,经历过许多艰辛的日子,从根本上来说,并未从心理上真正摆脱曾经的贫困带来的深刻影响。生意就是生意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说过:经济学不讲道德。赚钱的时候,你就一门心思地赚钱,不要努力地扮演个什么慈善家,否则就太…  相似文献   

4.
六则     
经济为什么中国能良好运转中国很可能是今年出现显著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因为它是唯一打破经济学教科书常规的国家。事实上,中国没有像其他五大经济体一样迅速减速,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具备的经济学家通常嗤之以鼻的国家干预的能力。中国的国家干预曾被视为不成熟经济的坏习惯,现在却被  相似文献   

5.
经济     
《领导文萃》2009,(6):6-7
为什么中国能良好运转 中国很可能是今年出现显著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因为它是唯一打破经济学教科书常规的国家。事实上,中国没有像其他五大经济体一样迅速减速,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具备的经济学家通常嗤之以鼻的国家干预的能力。中国的国家干预曾被视为不成熟经济的坏习惯,现在却被看作稳定的堡垒。  相似文献   

6.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该文从信息经济学学科和实际发展两个角度,梳理国内外信息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分析福建省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重点阐述福建省信息经济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进展,并针对福建省信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经济中国经济还将持续增长多年虽然眼下还没有出现真正的房地产泡沫,但泡沫和经济周期不可避免,中国肯定也不例外。有朝一日,中国的增长将减速,也许会大幅减速,而且肯定会出现衰退,但不会是现在。中国经济仍在从一个低点起步,中国市场整体上仍然缺乏效率。超过4亿人口正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他  相似文献   

8.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8倍多,年均增速接近10%。在世界经济史上,还未曾有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保持如此高速的增长率。这自然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乃至政要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兴趣。著名华裔经济学家邹至庄年前指出:要预测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发展,首先要找出过去20年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然后再分析这些因素在未来是否依然存在。(见《新闻晨报》2003年12月8日)这无疑是正确的研究路径。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过去20多年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创立自己的经济学 ,还是要引进西方的经济学 ,并使之本土化 ,这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卢锋教授的《经济学原理》[卢锋 ,《经济学原理》(中国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4月]注明是“中国版” ,所用全部案例完全是中国的经济事件。大量结合中国经济生活事例演绎现代经济学原理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也是作者使经济学本土化的可贵努力。这正是我读过这本书后受到启发 ,想谈点看法的原因。(一)有中国经济学吗过去从来没有中国经济学 ,今后也不会有什么中国经济学 ,这正如没有中国物理学…  相似文献   

10.
夏业良 《决策》2005,(2):57-57
近年来,通过经济学家群体的不懈努力,许多经济学的原理和术语已经为社会大众所关注和熟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哲学视野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所借鉴。作为当代中国的“显学”,一方面经济学家的社会地位空前显赫,经济学科的发展获得了百年不遇的良好时机,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王飚 《经营管理者》2009,(21):229-229
什么是中小企业,怎样划分中小企业,它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怎样。这是我们在制订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进行企业统计和经济管理,以及对外交流中经常提到的问题。但在现实工作中,多数国家还没有统一的中小企业定义,而且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什么是中小企业各有其符合本国实际需要的界定标准。如美国将从业人员500人以下,年销售额35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称为小企业,而这样的企业在我们国内许多地方就算是很大的企业了。虽然世界各国对什么是中小企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底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现代化不可能消除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市场是当代最主要的经济制度之一。不但经济学家对市场感兴趣,而且社会学家对市场的偏爱丝毫不比经济学家逊色。经济学家把市场当作一种价格的制定机制,而社会学家则视市场为一种社会结构。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市场在早期的社会学家中,马克斯·韦伯(MaxWeber)对市场的研究最为注目。韦伯认为经济学应是一门含义非常广泛的科学,而且经济学必须研究"市场社会学";韦伯还详尽概述了什么是市场社会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除韦伯外,另外一些社会学家也对市场有所研究,他们是齐美尔(GeorgSimmel)和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其中齐美尔研究了现代社会中货币的作用;而迪尔凯姆则在他早期的研究中花费了大量精力去探讨劳动分工和如何规范现代市场的问题,这里我们着重讨论韦伯的市场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没有人不想受到重用。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重用?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早有定论,不就是“德才兼备”吗,还能有什么新的说法?这当然没有错,不过,这只是一个原则。100个没有受到重用的人也许有100种不同的遭遇;100个上司重用下属的标准则可能超过100种……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出版一本“怎样才会受到重用”的完全手册,我们也不知道以后谁能做到这点。所以,本期的话题既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借鉴和思考,也是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赵辉 《经营管理者》2001,(12):42-42
<正> 前几年,一位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在考察中国国企之后得出结论:中国没有真正的企业家。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只有短短的20来年,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完善的市场平台让企业家去运作。他律性外部环境的制度缺陷造成了中国企业的先天不足,使企业家的陨落成为了可能,而企业家自律性内在素质的低下则使这种可能演绎成了必然。重塑中国企业家的形象,对于企业的成败兴衰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4,(25):17-17
正据联合国(UN)经济学家6月25日预测,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即将停止增长,因为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在加大对欧美富裕经济体复苏的长期押注。经济学家还表示,流出中国的投资很可能最早于今年超过流入中国的投资。他们指出,日益自信的中国企业不断走向海外,这将为中国逾20年的投资净流入画上一个句号。专家们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方法论向来就是充满争议的领域 ,甚至有人说方法论的研究是为那些没有能力进一步探询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人所准备的。但是无论如何 ,经济学家无法完全回避围绕着经济学方法论所提出的各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们来说 ,如果存在着统一的方法论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然而对于熟知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历程的学者来说 ,这简直是一种奢侈的幻想 ,因为经济学方法论从来就不像主流经济学中的通用工具那样容易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和推广。由汪丁丁教授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方法论译丛”一套5本 (《经济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卓元,著名经济学家,“稳健改革派”代表人物。毕业于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先后任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财贸经济》主编、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成本研究会会长,中国价格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在广州2003年物流世界年会上作了题为《全球供应链下的经济发展规律》的演讲。中国经济没有过热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有专家提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质问。对此,萧灼基认为,中国经济没有过热。看待经济增长是否合理,要考察各项经济指标是否协调。衡量一个国家的增长情况有四个指标:GDP、国际收支情况、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我国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百分之八点多;2003年的国际收支情况总体是比较好的,无论是资本项目还是经常项目,都达到顺差,外资规模也超过2002年;2003年通货膨胀率大概是1.5到1.7,属于轻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经济学界最可能对经济学做出贡献的就是政治经济学,在目前的情况下把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搞清楚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新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与经济、社会的互动,研究什么样的体制有利于经济增长。我们中国经济学家要多做一些经验研究,先理  相似文献   

20.
请谁让开?     
中国需要经济学家吗 ?经济学家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有用还是没用 ?他们是在积极工作还是没事找事 ?是帮忙还是添乱 ?问题提得似乎有点愚蠢可笑。本来么 ,经济学家 ,顾名思义是研究经济问题的专家 ,只要他们有真才实学 ,名实相符 ,不辱没这个庄重的头衔 ,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是需要的 ,不可或缺的。尤其在当代 ,世界各国争先恐后地追求经济发展 ,探索经济安全和经济强国之路 ,经济学家更是炙手可热 ,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中国难道是例外 ?问题就这么奇怪地提了出来。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主要是政治家引导出来的” ,经济学家“捞过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