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酿成一场战争的小说评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张祖武(安徽大学教授合肥230039)关键词评价南北战争废奴主义宗教色彩《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Tom’sCabin)[1]是美国小说家斯托夫人最著名的作品,1852出版后,立即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小...  相似文献   

2.
斯托夫人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制运动里最伟大的宣言书,以描述主人公汤姆叔叔,一个充满着基督精神,虔诚地信仰上帝的黑奴所经历的苦难生活,以揭示这部小说中的基督教理念,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斯托夫人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制运动里最伟大的宣言书,它使北方振奋起来,决心以武力对付坚持蓄奴制的南方;它也忠实地记录了美国南方黑奴的悲惨命运。本书首次唤醒了白人对黑奴的同情。富有人性的汤姆叔叔是美国小说史上第一位黑人英雄。文章试图分析主人公汤姆叔叔,一个充满着基督精神,虔诚地信仰上帝的黑奴在其所经历的苦难生活中所体现的基督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4.
斯托夫人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制运动里最伟大的宣言书,它使北方人民振奋起来,决心以武力对付坚持蓄奴制的南方,同时这本书也忠实地记录了美国南方黑奴的悲惨命运,唤醒了白人对黑奴的同情。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主人公汤姆叔叔——一个充满着基督精神、虔诚地信仰上帝的黑奴在其所经历的苦难生活中所体现出的忠诚、仁慈和宽恕,以及他对奴隶制度的残忍性所表现出来的妥协与忍让,得出黑人奴隶要获得自由就必须进行斗争这一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5.
《汤姆叔叔的小屋》书名中的"小屋"象征着一种精神层面的空间,一种受压迫者对自由的热切向往。汤姆叔叔一生所经历的3次"生存空间"构成了"小屋"这一空间隐喻的原始本体。透过它们,斯托夫人所要折射的正是美国蓄奴制下黑白种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阶级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公正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6.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由美国女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发表的一部在美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反奴隶制小说。它也是一部黑奴母亲悲惨生活的血泪史。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斯托夫人刻画的母亲形象更加细腻真实。  相似文献   

7.
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任何话语,包括文学的话语,都是社会中权力关系的产物,话语乃是权力的话语。作为一部西方重要的文学翻译作品,《黑奴吁天录》是由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的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林纾根据当时的国情选择并翻译了这部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删节和改写等手段,充分行使了作为译者所应拥有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南北战争后的美国黑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五一年,美国作家斯托夫人所写的揭露奴隶制度的著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黑奴吁天录》)发表后,曾经轰动美国,闻名世界。当时,美国南卩盛行奴隶制,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尸一)着关于奴隶制废存问题的大辩论,小说以形象的手法对残酷的奴隶制度进行了生动的揭露和控诉,很自然地得到广大黑人的共鸣和废奴派的注忌。林肯曾把斯托夫人称为“发动南北战争的小妇人”,这当然未免过分夸张,但她的确从一个侧(?)触及到当时美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奴隶制的罪恶。十年后,南北战争爆发,经过广大人民的浴血奋战,终于以当时比较先进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以揭示这部小说中的基督教理念,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一八五一年,美国作家斯托夫人所写的揭露奴隶制度的著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黑奴吁天录》)发表后,曾经轰动美国,闻名世界。当时,美国南(?)盛行奴隶制,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着关于奴隶制废存问题的大辩论,小说以形象的手法对残酷的奴隶制度进行了生动的揭露和控诉,很自然地得到广大黑人的共鸣和废奴派的注(乙心)。林肯曾  相似文献   

11.
运用理解本体理论,论述了文学作品翻译的本质和重译的必要性,并对斯托夫人的名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两种译本的不同风格进行了文学分析.林纾的《黑奴吁天录》和黄继忠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无论在译本诞生时的社会意识形态、译者的前结构、还是与译者同时代读者的期待视野都有差别.通过比较分析提出译本风格体现了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译者们对原作的理解差异,这种理解差异既具有时代性,又打上了译者个性化的烙印,都不失为是对艺术的一种再创作.  相似文献   

12.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不同译本的社会功能经历了一个从顺应政治需求到探求文学自身价值的转变过程;翻译系统理论为译本的这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不同译本进行个案分析,试图验证埃文.佐哈尔和图里提出的翻译系统理论假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一八五二年,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此书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其原因就是它所触及的正是当时美国社会最敏感的黑人奴隶制度问题。这部小说直指南方社会结构的要害,触动了南方奴隶主的根本利益.斯陀夫人的名字也因而在南方被视为洪水猛兽,她的小说也遭到攻击与诋毁。但这部小说同时也揭……  相似文献   

14.
哈丽雅特·比彻·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影响力的文学巨著。其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深刻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树立起反对奴隶制的旗帜,影响了美国的历史进程,并在南北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美国文学史上,树立起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旗帜,开辟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成为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一八五二年,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此书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其原因就是它所触及的正是当时美国社会最敏感的黑人奴隶制度问题。这部小说直指南方社会结构的要害,触动了南方奴隶主的根本利益.斯陀夫人的名字也因而在南方被视为洪水猛兽,她的小说也遭到攻击与诋毁。但这部小说同时也揭…………  相似文献   

16.
运用西方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美国反奴隶制的首部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结构、主题进行了文学分析。该作品具有三大结构特点:三幕式结构、全知叙述结构和对立统一结构。论述了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惨绝人寰和奴隶们为争取自由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剖析了奴隶代表汤姆的人物形象:他甘愿牺牲自己而换取他人幸福,以博爱精神感化他人,将基督教的隐忍和宽恕发挥到了极致,展现出基督教的信仰、希望和仁爱,他也是忍辱负重的基督化身。提出了作品的结构在主题的观照下有助于刻画人物、升华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 ,对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喧哗与骚动》之中的中心人物凯蒂·康普生一生的悲剧进行了深入分析 ,认为家庭对她的悲剧负有根本责任。凯蒂·康普生生活在内战后的美国南方一个日渐衰败的贵族大家庭中。她一方面处于新旧价值观念的夹缝中 ,另一方面日渐分裂的家庭不但使她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港湾 ,更加加速了她最后的彻底毁灭。  相似文献   

18.
一八五二年,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此书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其原因就是它所触及的正是当是美国社会最敏感的黑人奴隶制度问题,这部小说直指南方社会结构的要害,触动了南方奴隶主的根本利益,斯陀夫人的名字也因而在南方被视为洪水猛兽,她的小说也遭到攻击与底毁。但这部小说同时也揭露了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激起了北方民众的满腔义愤,加速了南北战争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当代作家玛丽安·梅·坎贝尔的作品通常致力于挖掘现代社会的种种复杂问题。她的第三部小说《潜伏者》聚焦于女主人公汤姆-汤姆的家庭生活,以倒叙和插叙的写作手法回顾了其四十四年的短暂人生。汤姆-汤姆生长于非核心家庭的伦理环境,缺少父母关爱,在祖母自由式的教育下始终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伦理身份,在组建婚姻和家庭时总是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她以离婚终止了第一段婚姻,以沉默逃避着第二段婚姻,最后在寻求族裔身份时勇担伦理责任,终于完成了自我伦理身份的建构。通过汤姆-汤姆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良好的伦理环境对于个人认清伦理身份、承担伦理责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当代婚姻和家庭提供了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文豪菲尔丁(H.Fielding)在《汤姆·琼斯》一书中这样写道:“我所说的宗教是指基督教;不仅是指基督教,而且是指新教;不仅是是指新教,而且还是指英国国教。"这已成了现代英国宗教史学家始终不谕的信条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