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族是苏联的主体民族,但在中国属最小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统计,中国的俄罗斯族共有2933人,其中大多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量居住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及上海、辽宁、甘肃、青海、北京等省市. 300多年前,少数不堪忍受沙皇残暴统治的俄罗斯人,逃奔清朝,被安置在中国境内居住.19世纪至十月革命前后,迁居中国的俄罗斯人日益增多,这些俄罗斯人同中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既有  相似文献   

2.
每当少数民族参观团来北京的时候,我们总要找俄罗斯族的同志攀谈。近几年来,由于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民族政策的落实,俄罗斯族的同志总是兴高采烈地和我们谈起他们的劳动和生活,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是,他们作为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感到非常自豪;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感到非常温暖。他们的日子很幸福,他们的心情很舒畅。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俄罗斯族共有2,900多人。他们主要居住在新  相似文献   

3.
苏联成立后 ,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有了较大发展 ,并且具有非本土俄罗斯人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本土多、俄罗斯族女性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男性多、族际婚姻的稳固性程度不高、混合家庭的后代一般选择俄罗斯族为其族属等主要特点。俄罗斯人的族际婚姻不仅扩大了俄罗斯民族语言和文化在其他民族中的传播 ,也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保安族,以前被称为“保安回”,自称为“保安人”,现居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有九千多人口。 传说保安族自形成以来已有七百来年的历史了,其民族主干是被元朝虏掠来华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西域色目人。原居住于青海同仁的保安城内外,故名“保安人”;120多年前,保安人因不堪忍受残酷的民族迫害,举族逃亡来到积石山大河家地区,现主要居住在大河家梅坡、甘河滩、大敦保安三庄。 保安族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按其教义是不允许和非伊斯兰教徒通婚的,但早在同仁时,因除保安人居住的尕沙日、下庄、保安城外,方圆几十里没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加上  相似文献   

5.
柯尔克孜族是我们伟大祖国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聚居在今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其余则散居在拜城、乌什、和田和特克斯、额敏、伊宁、乌鲁木齐以及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村和富裕牧场等地。 柯尔克孜族最早始见于《史记》,这里被称为“鬲昆”,《汉书》、《魏书》、《北周书》、《隋书》依次被称为“坚昆”、“纥骨”、“契骨”,唐代称为“黠戛斯”,宋代称“黠戛司”,辽时称为“辖戛斯”,元代称为“乞尔吉斯”,明代称为“吉里吉斯”,清代称柯尔克孜为“布鲁特”。现根据柯族自称的语音译为“柯尔克孜”族。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2012,(5):69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人口4276人,其中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人口为179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2%。过去,居住在这里的俄罗斯族一直以渔猎、农牧为经济来源,生活极其艰苦。2004年以来,室韦乡抓住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大好机遇,使用少数  相似文献   

7.
国籍问题这主要涉及到中亚国家的俄罗斯族。中亚国家独立后,俄罗斯族提出要拥有双重国籍,俄罗斯也对中亚国家提出这种要求。当时只有土库曼斯坦答应了,其他国家都不同意,这引起俄罗斯人的不满。哈萨克斯坦等国因此出现俄罗斯人闹分裂的事件。一些不想拥有所在国国籍的俄罗斯人和其他一些民族的人,在谋求双重国籍无望的情况下,纷纷向国外移民。中亚国家独立后,大量讲俄语的居民外迁,原因很多,语言和国籍问题都是其中的原因。后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采用了灵活的政策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一些移民因国籍问题仍不能与其他原有居民…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维吾尔族人的故乡在新疆。但你可曾知道,在被称为“芙蓉国”的湖南省桃源县境内,还居住着五千多维吾尔族同胞。他们是怎样远离新疆定居到湖南来的呢?那是距今六百多年前,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常德、湘西一带的土司与外来势力勾结在一起,进行叛乱。明太祖朱元璋颁诏,派新疆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9.
中央民族学院回族教授胡振华先生访苏期间,塔斯社报道了他的行踪.胡先生带回了苏联东甘族7万同胞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浓厚兴趣. 胡先生说,在苏联被称为东甘族的人,与我们有同样的眼睛.他们是19世纪下半叶中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流入俄境的回族后裔.1877年11月,由大师傅带领甘肃回族1166人从新疆乌什翻冰达坂进入俄境,住  相似文献   

10.
东乡族的故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境内,政府所在地是锁南坝(封二图1),族名“东乡”一词即来源于原故居地临夏(河州)之“东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总人口数近28万人。现在除甘肃省外,新疆,宁夏、青海也有居住,但一般认为东乡人是甘肃省的特有民族之一。关于其族源,一主蒙古为主说;一主中亚穆斯林之说。本族一些知识分子目前倾向后说。 东乡族与四周的回、汉族有长期的经济联系和往来。关于其风俗、往日描述者常有“近似回族”之说,但如从民俗学的视角作科学观察,则有明显的传统特征和心理素质。举族不仅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对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展有过一定影响。其中张门门宦(封三图7中坐者即为其教主张明义)、胡门门宦、白庄门宦等派系即为东乡人首传或创立。所以宗教对东乡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古代越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和南方广大地区的一个大族群,这个大族群在古代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曾被称为“百越”(又称为“百粤”)。族以“百”称,说明种类繁杂,分布颇广,其中有吴越(包括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于越、扬越、滇越等,由于他们有共同的渊源和文化特征,故有一个共同的族称——总称为“越”;又由于他们因山川阻隔和不同的经济、地理、历史等条件,已形成各具特点的人们共同体,故在共同族称前又另加一个区别  相似文献   

12.
撒拉族 中国信仰伊斯主教的少数民族。自称“撒拉尔”。汉文史籍称“撒剌儿”,“撒刺”、“沙喇族”等,均系其自称的不同音译。1954年正式定名“撒拉族”。人口71000余人(1986年),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与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少数散居在青海西宁地区及黄南,海西等自治州,新疆伊宁县和乌鲁木齐等地。使用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大多兼通汉语,部分人还兼通藏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使用汉文。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今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和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的佛教信仰,今人论著很少提及.本文认为,历史上达斡尔族在信仰萨满教的同时,之所以还崇信佛教(喇嘛教),主要是受邻族科尔沁蒙古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塞人对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七世纪以降,在当时文明古国——希腊,波斯和中国周围,在从欧洲东部到亚洲中部,西北部的辽阔草原、半沙漠和山前地带,散居着许许多多独立的游牧部落。它们在古波斯文献中称为“萨迦人”,被古希腊、罗马作家称为西叙亚人(或译作斯基泰人)。斯特拉波指出:“大部分西叙亚人,甚至全部西叙亚人,都是游牧民。”“从里海开始,大量的西叙亚人被称作达伊人,居住在东部的部族称马萨该特人和萨迦人,他们统称西叙亚人。但每一个部族有自己单独的名称。”希罗多德则具体描述了欧亚草原自西向东游牧民族的分布情况。其中提到南俄罗斯草原以东,里海沿岸的斯基泰人,分布在吉尔吉斯草原至锡尔河下游之间的奄蔡人以及天山附近的伊塞顿人。伊塞顿人大约就是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塞人,  相似文献   

15.
英国人一般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公元5世纪中期由北欧的易北河口和日德兰半岛南部迁入的日尔曼族。英格兰当地居民原为克尔特人,或称不列颠人,是公元前700年以后到公元前100年从西欧的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流域和多瑙河上游陆续迁来的部落。公元前55年,罗马人开始侵入不列颠,占领其东南部。克尔特人被驱往苏格兰,有的迁往威尔士和爱尔兰,他们作为不列颠主要民族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在其后400多年间,操拉丁语的罗马人成了英格兰、苏格  相似文献   

16.
略谈新疆回族源流苏永德新疆回族,大部分是由内地迁入的,曾有汉回、东干之称,但他们自己仍称回族。据1990年统计资料,全疆回族共有68万人,主要分布于昌吉、乌鲁木齐、伊犁、哈密、吐鲁番、焉育等地区。回族徙居新疆的历史,在清初始见于记载。顺治五年(164...  相似文献   

17.
新疆的塔吉克人是我国56个民族中居地最高的民族,现仅有3万人。因其居住在人迹罕至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上,至今保持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那里现已成为西部独特的人文景观。 “塔吉克”原意为“王冠”。传说古代该部族首领的帽子非常华丽,族人十分崇拜和敬仰,后代就以戴这种与首领相似的帽子为荣并以其为族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以前,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流入现今中国境内的朝鲜人很多。其中,有些人是自由迁入,有些人是作为“被掳掠者”移入。这些人后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他们当中的一部分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返回朝鲜半岛,二是继续留在以辽东地区为中心的中国东北和关内,这些朝鲜人,在长期同当地汉、满族等各民族杂居、联姻中,在中国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右岸与俄罗斯隔河相望的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有我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目前,额尔古纳市有俄罗斯族人口2124人。其中贫困户135户,计468人。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民委的“兴边富民行动”为边境旗县创造了大好机遇,额尔古纳市充分发挥俄罗斯族的人缘地缘优势,根据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的特点,积极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家在积石山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是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我们保安族93%的人都居住在这里。兰州、青海和新疆只有极少的保安人。保安族人口共有12212人。我们保安族的族源是回回色目人。后来他们与藏、汉、土(青海同仁的土族)等民族自然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保安族。历史上,保安族善于经商、善于骑射,来往于古丝绸之路。清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大约1858年至1863年间),由于民族歧视和宗教矛盾激化,保安族人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流落到循化街子一带。因为人多地少,祖先们没有土地耕种,在居住了三年后,只好继续东迁。保安人扶老携幼,沿黄河南岸东行,穿过险峻的积石峡,来到积石山下的大墩、梅坡、千河滩落户。这就是俗称的“保安三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