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核心,对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进行了系统规定,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侵权冲突规则体系。对比美国冲突法重述规则与我国现行侵权冲突规则,我们应积极借鉴美国冲突法重述中的有关规定,在侵权领域全面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区分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并将重要争点的法律适用纳入一般侵权行为予以规定:抛弃“双重可诉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末,美国冲突法理论及实务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第三次冲突法重述的大讨论,它似乎预示着一场新的冲突法革命的开始。虽然第二次冲突法重述受到了美国司法界的欢迎,但随着冲突法的发展,理论界逐渐认识到第二次冲突法重述在结构和具体制度上都存在缺陷。如何理解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属地规则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思考。第三次重述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在冲突法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末,美国冲突法理论及实务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第三次冲突法重述的大讨论,它似乎预示着一场新的冲突法革命的开始。虽然第二次冲突法重述受到了美国司法界的欢迎,但随着冲突法的发展,理论界逐渐认识到第二次冲突法重述在结构和具体制度上都存在缺陷。如何理解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属地规则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思考。第三次重述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在冲突法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4.
涉外海事法律关系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传统的国际私法规则不能完全适用于涉外海事法律关系的法律冲突问题的解决,而须借助一系列特殊的冲突规范。本文着重论述了海事国际私法的冲突原则:国际条约优先、国际惯例补缺、意思自治与最密切联系原则、侵权行为地法、法院地法、理算地法、公共秩序保留等。这些冲突原则在我国的有关立法中也有规定。  相似文献   

5.
各国实体法上的不当得利差别很大,导致国际私法上的识别困难进而在冲突规范的适用上出现偏差。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与不当得利返还之诉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这种灵活开放的系属公式能彻底摆脱不当得利的识别困扰。但最密切联系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判决的前后一致性和可预见性。我国接受大陆法系立法例的影响,可以在考察美国模式的基础上,并结合大陆法系中其他法域的法律活动经验,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涉外不当得利问题的冲突法适用规范。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无统一的联邦商业秘密法,商业秘密保护属于各州法律规制的范围。由于各州商业秘密法存在冲突,在跨州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法院必须确定案件的准据法。通过几个典型商业秘密侵权案例,比较了“侵权行为地法规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利益分析方法”等准据法选择的方法,认为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美国政策定向法律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地与香港法律冲突的解决已经通过一系列双边安排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范围仍然十分有限。两大法系的差别是两地法律冲突解决的最大障碍,因而可以从其他多法域国家或超国家组织(欧盟)协调分属不同法系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的实践中借鉴经验。在总体思路上应着重以编写《香港冲突法重述》和《大陆地区冲突法重述》来推进示范法的制定;在具体规则的协调方面,以"黑色清单"、不方便法院原则和"先受理法院管辖原则"解决管辖权冲突问题,以双边安排确立共通的法律适用规则并保留一定的例外,并继续通过双边安排完善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8.
论冲突法中最密切联系例外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国家国际私法典不仅确立最密切联系在法律适用中的一般原则地位,还进一步赋予其具有排除一般冲突规则的效力,即肯定最密切联系例外条款。最密切联系例外条款立法模式常表现为:总则性立法,特殊性立法和兼容式立法。最密切联系例外体现法律正义,中国应考虑引入最密切联系例外条款,并采纳兼容式立法模式,确立最密切联系例外条款的总则性地位,并在信托、合同、侵权等具体领域加以明确,以避免例外条款的滥用。  相似文献   

9.
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原则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品责任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在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越来越呈现出重要性,而跨国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也随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结合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特殊性,根据冲突法一般理论,比较和分析国际上针对国际产品责任案件的各种法律适用学说和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需要针对产品责任适用专门的冲突规则,将侵权行为地原则和最重要联系原则结合起来,作为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0.
产品责任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在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越来越呈现出重要性,而跨国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也随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结合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特殊性,根据冲突法一般理论,比较和分析国际上针对国际产品责任案件的各种法律适用学说和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需要针对产品责任适用专门的冲突规则,将侵权行为地原则和最重要联系原则结合起来,作为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1.
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与一般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相比具有特殊性的原因在于,环境侵权责任中的过错和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上包含着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对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实行特殊的认定规则,是为了平衡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利益。为充分保障环境污染受害人的权益,除了在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及因果关系认定问题上实行特殊规则外,还应当建立社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受害人同意是被告针对原告提起的故意侵权之诉而主张的抗辩事由。在美国侵权法中,有效的受害人同意可以表现为很多形式,包括明示的同意、未传达的同意、表面上的同意以及默示的同意。对于这些形式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对于设计我国侵权法中的相关规则颇有裨益。建议我国的侵权法草案在采纳明示同意的基础上,借鉴美国侵权法中的有关规则,增加推定形式的同意和默示形式的同意。  相似文献   

13.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最密切联系原则概念认识的模糊,带来该原则运用的困难。这主要是我国缺乏对该原则的本质研究造成的。该原则的本质可以通过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经典案例——贝科克诉杰克逊案的解读和《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第6条的规定的审视和与相关学说的关系进行廓清来进行探究,以实现对该原则准确的定义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处于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公约》及我国新\合同法》都采用的原则,对其内涵的理解直参考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的学理解释。双方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间存在的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条约其效力优先于<公约>惯例不具有优先我国法律的效力。《公约》关于当事人行为的解释采用主客观标准相结合的方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提出了新的观点,对侵害公民名誉权构成要件是否应具备“确有名誉权受到损害的后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法律思考,对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情形和承担民事责任方式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大规模侵权事件频发,研究大规模侵权理论,特别是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模式,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大规模侵权损害的救济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模式,即以政府服务为主导,综合运用以侵权人赔偿为基础、责任保险为主力、救济基金为保障的多位一体救济模式,用多元化的思维和举措保障受害人获得救济,从而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侵权行为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诉讼法学的“举证责任理论”作为出发点,反思了我国侵权行为法理论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正意见。文章认为,在侵权行为内部,各法律要件之间是以一定层次结合在一起的。在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律要件事实的举证责任也是依次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论群体性媒体侵权案件的诉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媒体侵权侵害的是不特定多数受众的公共利益,而现行的诉讼制度不利于有效地保护这些公众的利益,因此应该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由检察院作为原告,对群体性媒体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经费由检察院支付.在损害事实的认定上,可以分为经济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利益的损害.可以告知受害人在一定期限内主动登记,然后根据登记人数和损害程度,凭借有效证据补偿受损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