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知识产权平行进口立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产权平行进口是国际贸易领域和法律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知识产权的各个方面,在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各国政府在立法与实践上都有所不同。如何应对平行进口问题,是我国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高水平法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龙著华 《社会科学》2005,25(7):51-56
版权领域的平行进口既是版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贸易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它涉及到作者及利害关系人与社会公众之间权益的协调保护,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技术贸易战略的实施。在比较观察的基础上,作者以前瞻性的态度确立我国在版权领域平行进口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平行进口在商标领域中的价值衡量与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行进口是一个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问题,此问题在中国的商标领域仍然没有明确立法。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际商业交往的日益频繁,平行进口问题日益凸现,成为中国贸易领域和法律界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平行进口的价值衡量标准及各国立法实践的对比中探讨我国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5年初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通知》中首次以公开的形式给予了平行进口汽车合法的地位,也使得长期处在"灰色地带"的平行进口汽车正式合法化。笔者认为,平行进口汽车的放开对于我国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对于其售后服务的缺失、安全性测试与"3C"标准不符等问题则应通过设立相关制度予以规范。这样既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契合了自贸区推进制度创新的理念,同时也有望借此机会完善我国在商标平行进口立法方面的空白,对多个领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潘璐 《社会科学论坛》2006,(16):117-119
商标平行进口问题是发达国家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它主要涉及权利穷竭原则与地域性原则这两项知识产权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尚没有相关规定,美国、欧盟的司法实践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合法性.对不同起因的商标平行进口做出不同规定是我国立法所应考虑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专利法中进口权的立法背景是中美知识产权第一轮谈判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进口权的法律意义在于有效防止侵权后果发生并减少维权成本.现行专利法只对使用权、许诺销售权和销售权规定了权利穷竭,对进口权并未规定权利穷竭.<涉及公共健康问题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与现行专利法存在法律冲突,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不应写入专利权国际穷竭,我国专利法应禁止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并辅之以平行进口禁止之例外.  相似文献   

7.
商标平行进口问题是发达国家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它主要涉及权利穷竭原则与地域性原则这两项知识产权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尚没有相关规定,美国、欧盟的司法实践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合法性。对不同起因的商标平行进口做出不同规定是我国立法所应考虑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对版权法理和版权立法对版权的保护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对于版权的相关权利——出版者权的关注不太充分.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版者的法律地位,以及侵犯出版者权的行为等都还没有充分关注.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对出版者权的保护,无论是理论上、立法上还是在实际上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在使人们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版权问题.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的部分之一,所牵涉的不单单是法律本身,更需要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进行思考.新媒体版权独有的开放性、综合性、多元性无疑是对于立法、执法、守法等各个方面更大的挑战.本文拟通过对新媒体版权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提出些许肤浅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版权制度的完善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关于版权贸易"进大于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32-133
我国版权贸易中进口与出口存在巨大逆差,"进大于出",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社会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出版界自身的原因.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出版有利于中国移民了解祖国的书、以多种形式译介中国的古典名著等办法,增强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相似文献   

11.
目前,版权技术措施的保护模式倾向于版权法模式,即赋予版权技术措施准版权的法律地位,权利人既可以禁止他人实施规避,亦可以禁止生产、销售主要用于规避行为的装置或部件,全面控制他人对作品的接触和使用.这种立法取向违背了版权技术措施的内在要求,难以平衡版权垄断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实质上,版权技术保护措施与版权原理是相互背离的,而与刑法的本质特征是契合的,它的调控模式与刑法的调控模式相一致,因而,构建版权技术措施的立法保护应以刑法的调控模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版权法的市场特性使得其立法宗旨在保护作者与促进创作两个方面的实现都出现障碍.鉴于此,我国应借鉴、参照国外或者我国香港地区的分类标准对影视作品进行版权分类;对于其他作品,则一般应先推定为完全版权作品,然后根据社会的反映、民间机构的评议或者文化部门的审议由国家版权局来确定其版权类别.  相似文献   

13.
论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反垄断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集体管理是促进版权许可和实现权利人利益的有效方式,但其限制竞争的潜在弊端也不容忽视.美国借助其发达的反垄断法体系对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规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国外同类组织相比,我国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因设立模式、性质、法制环境等方面的局限而更易形成垄断,为此应当借鉴美国丰富的反垄断司法实践,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4.
李娟 《学术界》2011,163(12)
对于商标的平行进口问题,美国分别在《关税法》、《Lanham法典》以及《版权法》进行了规范,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商标的平行进口.但是,当该平行进口产品是由美国商标权人在国外的关联公司制造时,美国法院依据《关税法》和《Lanham法典》原则上允许该关联公司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并进行销售.同时,当该平行进口产品的包装受到《版权法》保护时,美国商标权人也可据此阻止部分平行进口产品的进入.目前,我国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未对商标的平行进口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可部分借鉴美国的做法,不应一律排斥平行进口,可在附加必要限制条件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允许平行进口.  相似文献   

15.
从权利限制看平行进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成耿 《学术界》2003,(4):195-199
所谓平行进口 ,是指未经国 (境 )内知识产权人授权 ,将该知识产权人或其被许可人在国 (境 )外投放市场的产品向国 (境 )内进口 ,而该产品在国 (境 )内享有知识产权。权利用尽理论在解决平行进口这一政策性问题上 ,陷入了困境 ,因此权利限制原则应当取代权利用尽理论 ,成为支持平行进口合法与否的理论基础。在权利限制原则的框架中 ,根据不同的政策考虑 ,平行进口有三种不同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论专利权保护与平行进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娟 《北方论丛》2006,(5):141-143
平行进口是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大热点问题。对于“权利穷竭”理论与“地域性”理论的研究取向,成为可否适用平行进口的关键之所在。由于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没有提出明确和统一的原则,因此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及利益趋向而采取不同立场。中国就平行进口问题依照TRIPS和专门的知识产权条约的相关规定,形成了自我发展的立场。我们从国际货物贸易中的专利平行进口问题的含义,重点以“权利穷竭”原则与“地域性”原则两种理论依据有关专利平行进口内容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专列汉以进口权来禁止平行进口比支持平行进口更充分。  相似文献   

17.
利益是网络版权保护机制构建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具有不同知识产权利益的国家对的技术措施保护条款作出了不同的诠释和执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技术措施的过高保护标准表明:网络版权法制的国外立法借鉴须考虑中国与版权强国之间的版权贸易利益差异;应利用国际版权条约规则的原则性,在履行国际法义务的前提下设计可实现中国利益最大化的网络版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愈演愈烈的版权犯罪态势,世界各国扩展了版权刑事保护的覆盖范围,延伸了版权犯罪刑事处罚的辐射程度,版权刑法保持着一种与时俱进的张力.作为被动性和应急性立法的体现,我国版权刑法存在着罪名体系失之缜密、罪状设计失之科学、刑罚配置失之合理的缺憾.因此,在我国版权刑法的未来建构中,应当汲取国外版权刑法的有益经验,突出以下三点:在私人权利和社会公益的博弈中,确立版权人权利优位考虑的立场;把版权刑法从刑法大一统模式中分离出来,以附属刑法的模式引领版权刑法的扩张;科学设计罪刑规范,合理组织对版权犯罪的刑事反应.  相似文献   

19.
论涉外版权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立先 《理论界》2008,(10):77-79
近年来,随着新的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版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外版权的法律适用问题逐渐增多并引起立法界和学界的重视。对此,我们必须从涉外版权法律适用的学说和相关立法入手,对我国有关涉外版权法律适用的立法实践进行审视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涉外版权法律适用的建议,这样才能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涉外版权的法律适用规则,将涉外版权的法律适用规则从一般性的涉外法律适用体系中提炼出来,形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涉外版权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音乐市场中的版权独家代理模式是否不合理合法,需先认清其本质。在界定数字音乐版权代理模式的法律性质并按照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进行定性分析后,可得出该模式并不具有垄断性的结论;为了防止在数字音乐领域产生垄断问题,是否应当通过立法确立音乐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强制许可制度,可借鉴域外立法例上相关规定。对于具有争议性腾讯音乐公司是否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亦应当遵循第一个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