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边款艺术是在唐宋官私印印背文字的直接诱发下,间接地吸收了绘画题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营养,并通过文人的积极参与发生、发展起来的。其技法演变和艺术流派的形成,主要反映在刀法和书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丁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印章边款艺术,兼有书法、国画、镌刻、文辞之美,与碑碣、石刻、画像砖、画像石有异曲同工之妙。文辞的文学性,文字的书法美,图画的造型美,独特的章法结构和变化莫测的刀法美以及拓片的好坏是构成边款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金石美和工艺美是边款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印章边款所蕴藏的大量关于印人、印史、印论及艺术主张的宝贵资料,亦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4.
西利亚·撒克斯特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其作品以其所居住的海岛为背景,记录了她在岛上的生活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她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尽热爱,这份热爱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景致,也延伸到了神秘而令人胆怯的荒野之中。本文结合当代环境美学家关于“非美自然”的论述,并参考康德对于纯粹审美判断的阐释,从“距离”与“道德”两个角度对西利亚作品中关于灾难性自然景观的言说进行审美意义上诠释。西利亚坚持以自然的名义欣赏自然,希望借助康德式的纯粹审美还原审美自然灾难的合理性。此外,她选择成为灾难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克服了“恐惧”对于审美自然灾难所产生的阻碍,证明了欣赏自然灾难的可行性。分析西利亚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审美思想,不仅是对自然文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当代环境美学理论的一次反哺与验证。西利亚对自然灾难的审美言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不仅为人类积极地理解自然灾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扩宽了“非美自然”的审美疆域。 相似文献
5.
本书以易学意象美学为纲领,分析易学意象思维模式、观照方法、时空结构、神变特征等方面对传统艺术,特别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和推进。《周易》所提出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美学命题,成为中国美学“意象”和“意境”体系的根源,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取象、象形的准则。“意象”不断丰富其内在规定性和审美想象的精神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最具有标识性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6.
论德育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32-35
文章通过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思考 ,认为德育的过程是一个蕴涵美、展示美、发现美、实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并通过德育对象美、德育方法美、德育内容美、德育教师美和德育效果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引导人们去感知、体验和领悟德育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美感 ,理解德育工作的深刻意义 ,以激发人们对德育工作的热爱。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含蓄美、意境美、节奏美、幽默美、形式美五个方面,对新闻语言所包含的美学意蕴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史鸿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125-129
宋明理学具有向性情逼近的切实需要,从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之域的路径:理学文本的包容性、活脱性和开放性,使其走向了美学文本;宋明理学关于境界、品格、生生之德的论述具有浓郁的审美情调;宋明理学特别是心学对心与物的讲述,透出了由善而美的意义和韵味;白沙之学与阳明心学乃儒家以"乐"为中心的内圣之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0.
董晔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8-104
美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无论作为方法、思潮还是观念,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社会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现实主义内涵的游移不定与外在形态的弹性发展相互作用并连在一起,构成了“现实主义现象”。考察其中的几个主要文艺思潮或流派可以发现:一方面,现实及人们对于现实观念的变化必然体现在艺术中并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艺术文本自身具有现实指向性,它必须以独有方式介入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艺术的价值。由此,它们共同称作或被称作的“现实主义”,能够作为我们探究艺术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蔡英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2)
心境是中国书画创作理论中一重要美学命题。中国书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心境,它直接关系到作品成败与品位。心境需要养成,它的养成一般要经过下列几个阶段:静观涵情、养胸、凝神、忘我等。 相似文献
12.
刘清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88-91
文人书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形式之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书画艺术的健康发展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画艺术同源发展,但文人之书与文人之画的发展却有先后之别。文人书画的出现与封建经济的发 展,文学艺术的深刻影响,士人阶层的出现,篆刻艺术的发展,新材料的运用,审美观念的变革等均密切相关。探索文人书画 的起源对于正确认识文人书画的是非功过,特别是对现当代各级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慧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辞格是汉语中最富情趣和魅力的部分,在文艺语体中广泛运用。本文从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增强情感、增添情趣和构造形式美五个方面,论述辞格在文艺语体中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潇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1-84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为“仕女画”,在日本画中被称作“美人画”。虽然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两者的名称有差异、但在实质上,仍属于同一种绘画题材。而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唐代仕女画,长期受中国传统仕女画艺术风格的影响,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发展。甚至被称为最具日本民族风格的浮世绘美人画,我们在透过其浮华的外表下,仍可清晰的观察到其内蕴亦深受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绘画艺术影响的痕迹。本文旨在对现有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及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表现技法及构成形式做比较,研究、分析和讨论两者的异同,并结合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中国古代画论中理的内涵、美学背景及其在中国画形→神→意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主要论及理作为事物的内在本质、客观规律这一层面。一方面由于先秦理性和儒家绘画为现实服务的观点 ,画家一直在为写实而究物之理 ;另一方面 ,中国早期艺术中就有重表现的特质。魏晋时期玄佛兴起 ,理沟通了形与神。随着禅宗在唐宋时期兴起 ,穷物之理又开始使形依理而幻化为抒情服务。明清两代 ,随着重笔墨和主观精神的表现 ,理成为形与意的桥梁 ,为沟通中国画中的物我之意作出独特贡献。文章还点明了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颜以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137-141
科举书法是晚清帖学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书法有如下特征:结字讲究"平正端庄",执笔强调"指死腕活",笔墨上则推崇"羊毫浓墨"。其中,结字平正打上了道德烙印,紧执笔法和选择羊毫笔是受碑学书法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聂瑞辰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9-23
论述了中国古代画论中理的内涵、美学背景及其在中国画形→神→意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主要论及理作为事物的内在本质、客观规律这一层面。一方面由于先秦理性和儒家绘画为现实服务的观点,画家一直在为写实而究物之理;另一方面,中国早期艺术中就有重表现的特质。魏晋时期玄佛兴起,理沟通了形与神。随着禅宗在唐宋时期兴起,穷物之理又开始使形依理而幻化为抒情服务。明清两代,随着重笔墨和主观精神的表现,理成为形与意的桥梁,为沟通中国画中的物我之意作出独特贡献。文章还点明了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靖雯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83-85
从中国书法的美与价值出发,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书写现状,结合实际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应弘扬书法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指明了弘扬书法艺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曾宏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44-47
论文从诗形、诗味、诗趣三个角度对小诗进行了审美观照。在诗形上,小诗短小精悍、玲珑可爱,不仅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还极易激起人们的阅读欲;就诗味而言,小诗含蓄隽永,韵味无限,集中地体现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从诗趣上看,小诗兼具理趣之美与灵趣之美,从而使小诗既具理性的深沉与厚重,又使之具有空灵之美,诗意升腾飞扬。 相似文献
20.
李锐青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85-87
影视艺术在美育中有重要地位。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其一是影视艺术审美的直觉性 ,影视艺术的鉴赏首先是一种直觉的审美 ,影视以丰富的表现手段创造直觉美 ,以画面与声音的交融强化直觉美。其二是影视艺术审美层次的复杂性 ,多种流派、多种文化以及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共存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